福建龍巖永定區:千年土樓 活態保護

2021-01-14 觀八閩

永定土樓振成樓。遊慶輝攝


核心閱讀

傳承客家千年文化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已有十年,客家土樓這一「活態文化遺產」日益為人們所熟知。福建龍巖市永定區用文化為土樓注入新活力,嚴格劃定了保護紅線。客家土樓現狀如何?怎樣實現既傳承保護好,又兼顧旅遊發展和民生改善?

凝望土樓,跨越千年滄桑

適應聚族而居,反映了客家人的文化和傳統家族倫理

走進享有「土樓王子」美譽的振成樓,仿佛走進了一座藝術殿堂。整棟土樓按照八卦原理布局,每卦關起門戶自成院落,打開門戶全樓貫通。振成樓分為內外兩環,外環樓是四層的架梁式土木結構,內環樓是二層磚木結構的仿西洋式建築,形成了「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作為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永定土樓魅力幾何?在振成樓的第三代主人林日耕心中,這是一個永遠道不盡的問答題。

「土樓不僅是藝術殿堂,還是一本歷史傳記。」林日耕介紹說,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其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大遷徙相關。南遷入閩的客家先人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中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利用山間狹小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構築了土樓這種節約、堅固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多彩社會。」林日耕說,每座土樓,幾十戶人同宗同族,過著共門戶、共廳堂、共庭院、共水、共井的和睦生活,「這種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反映了客家人的傳統家族倫理和親和力。」

坐擁2.3萬多座土樓的永定區,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被稱作「土樓王」的承啟樓,是圈數、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樓;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馥馨樓,已有1200多年歷史,堪稱中原古代建築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永定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千年土樓就此蜚聲海內外。

舞動文化,彰顯魅力內涵

深挖客家韻味,「文化土樓」成為別樣風景

「申遺」成功,對於千年土樓而言,只是邁入嶄新一頁的第一步。

「土樓保護,應是活態的保護,不是靜態的封存。」永定區旅遊發展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申遺」成功後,土樓旅遊並沒有立刻迎來預想中的井噴。「土樓的基礎建設、保護維修有待進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土樓的文化品牌和底蘊沒有充分展示出去。」永定區旅遊發展委員會這位負責人說。思路決定出路,永定隨即出招。

首先,推進保護維修。2008年永定相關部門著手編制的《福建(永定)土樓保護規劃》,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中的傑出項目獎;2011年制訂「世遺」土樓五年維修計劃,規劃籌措8000多萬元對23座「世遺」土樓進行全面維修。

隨後,更大的旅遊文化軟實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文化土樓」成為別樣風景。

「提升土樓品牌,需要挖掘其文化內涵。」永定區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說。近年來,立足本土深挖客家韻味。永定先後推出的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歌劇《土樓》和交響樂《土樓迴響》被稱為「土樓三部曲」,在海內外興起「土樓旋風」。

讓文化舞動土樓,永定跨界合作實現「借船出海」,加大創意文化開發力度。永定開發了《土樓探險》手機遊戲、《土樓探險之牛牛和妞妞》系列圖書,《大魚海棠》等20餘部影視作品以土樓為題材或場景……今年還引入AR技術,開發AR永定土樓家訓館等文創衍生品,讓遊客打破時空限制,全面了解土樓歷史文化。

讓文化舞動土樓,產業交融釋放「乘數效應」。目前,客家博覽園建成開園;以客家文化為特色的「福建土樓永定客家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有序推進……一條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永定之路」日漸清晰。

文化為核,為土樓注入嶄新活力。據統計,2017年,永定土樓景區接待國內外遊客522.8萬人次、同比增長10.1%。

傳承發展,注入嶄新活力

嚴控保護紅線、嚴控遊客流量,立足保護下推進開發

人氣急升中,土樓吸引的不僅是遊客,還有不斷回歸的村民。如今在洪坑景區,近八成講解員都是本地人。

「節假日,平均每天要接待六七批遊客。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洪坑村慶成樓的林足清夫妻,原本在廈門打工,如今都被土樓旅遊公司聘用。

「伴隨文化旅遊帶來的經濟增長,如何調和居民回鄉就業、土樓遊客承載能力和開發保護之間的矛盾,成為不可迴避的課題。」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傳承文化,發展經濟。面對兩難,永定以「嚴控、引導、合力」三招破題。嚴控保護紅線,明確規劃保護的核心區、緩衝區和發展區;嚴控遊客流量,重點土樓最大程度保護原生態特色。引導村民發展,2008年啟動土樓居民安置房建設,在保護區外興建土樓風情街,統一規劃、管理攤位店鋪,促進就業。

統籌保護合力,採取「以獎代補」的政策,讓部分從事商業活動的土樓居民恢復生產,舉辦走古事、打新婚等民俗表演活動,讓遊客體驗古樸的客家風情。

立足保護下推進開發,如今的土樓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樓」,景區居民人均年增收達4000元以上。永定還將繼續推動從觀光遊向深度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從政府做旅遊向社會辦旅遊的轉變。


傳播開來,才能傳承下去(編輯手記)

葛亮亮

永定對土樓的系列保護措施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土樓文化的傳播。開發手機遊戲、出版系列圖書、合作拍攝影視……永定區向社會充分展示了土樓的文化底蘊,保護中開發,土樓被注入新的活力。

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就是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

如何實現文化遺產的良性保護,各地有很多好的做法和探索。永定土樓的保護以文化傳播和傳承為切入點,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實際上,做好文化傳承和傳播,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保護共識,才能不斷提高遊客和相關人士的保護意識,從而構建起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良好生態。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今年的主題是「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的確如此,文化遺產只有傳播開來,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2018年05月22日 06 版)

這些文章你可能興趣

生態環境部督查組來了!進駐福建9個設區市,開展這項督查……

學深悟透,建設美麗新福建——訪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

「不富、不強、不穩、不和」 福建「四不」村變遷記

古田:食用菌產業走融合發展之路 「1+N」模式推動富民興縣

相關焦點

  • 福建的特殊符號——客家土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流傳一個故事:美國間諜衛星發現中國福建南部,有許多黑乎乎的圓形建築,中央情報局初步判定為飛彈發射井,軍方大為緊張,隨後派地面情報人員前去偵察,才弄清了原來是福建的客家土樓,虛驚一場。帶著幾分好奇,就去了福建永定、南靖,一睹了中國古建築史上的奇葩——客家土樓的真容。
  • 福建龍巖,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五大旅遊特色你去過幾個
    福建龍巖,是「龍」字命名的地級市,五大旅遊特色你去過幾個?中國福建省龍巖市位於福建省西部,龍巖市是內陸相鄰的海市,地理位置不是很突出,但是,這裡是當時客家移動的最初場所,因為有政府機關的所在地,所以有客家第一府的說法,除此之外,我知道中華民族中「龍」有著特殊的意義,龍巖市是中國少數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龍巖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另外,龍巖是革命的古老地區,也是長徵的出發地之一,有著漫長的紅色革命背景,福建龍巖是福建省江、九龍江、汀江的發祥地,福建龍巖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
  • 名字帶「龍」字的城市,除了龍巖,還有哪裡?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我們國名帶"龍"的六個城市,除了龍巖,還能說你們厲害的兩個。地處福建西部的龍巖,是全國僅有的兩個獲得"紅旗不倒"光榮讚譽的地方之一。同時,作為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龍巖75%以上的人口都是客家人,所以來到龍巖旅遊,可以看到很多具有客家風情的景點,代表客家土樓、連城四堡、培田村古民居等。
  • 2021年首屆「海峽客家土樓.龍湖棉花灘詩歌獎」正式徵稿:以「犇...
    徵稿進行中……指導單位01龍巖市永定區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 龍巖市永定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單位02《世界客家》雜誌社 世界經濟出版社 世界客家出版社協辦單位03臺北市作家協會 福建省客家土樓與龍湖棉花灘作家協會
  • 我國唯一以「龍」命名的城市:這有客家土樓,還有別具一格的洞穴
    我國唯一以「龍」命名的城市:這有客家土樓,還有別具一格的洞穴,在我國,人們常說自己是中國的子孫,是龍的繼承人,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歷史時期,在古代,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是對一些不可思議的自然力量的「理解」,今天,我們將分享我國唯一一個名為「龍」的城市,這是客家的土樓,有獨特的洞穴。
  • 福建隱匿了千年的最美古鎮,低調得令人神往!
    說起福建,大家腦海裡第一反應肯定是廈門鼓浪嶼,永定客家土樓或者武夷仙境。其實福建還有很多值得你去發現的小美好,譬如崇武古城。其中,開元寺也是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有天王殿,拜亭等建築。寺內的東西塔是泉州的標誌性建築。
  • 過年風俗之:走進福建龍巖與閩西的新年,體驗不一樣的美!
    龍巖春節習俗 春節是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民間稱「過年」、「新年」。那麼龍巖春節習俗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看看龍巖春節的習俗: 正月初一日,各家擇定吉時開門,放爆竹,焚香點燭,敬拜祖宗,男女老幼全新打扮,互道吉利話。
  • 龍巖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
    王文鋒,男,新羅人,197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市農村公路管理所所長、龍巖東肖機場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掛職),擬任副處級領導職務。  盧權國,男,永定人,198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現任市政府辦公室秘書科科長,擬任副處級領導職務。
  • 每經午時|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此次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福建龍巖...
    4丨福建龍巖一新能源廠房發生火情,現場濃煙滾滾據福建日報,今天早上10點40分左右,網友劉先生爆料,在龍巖市新羅區鐵山路鐵山佳苑附近聽到巨響,從劉先生發來的視頻可以看到,現場濃煙滾滾,據劉先生介紹,事發時他在距離現場不到300米的地方,巨響過後又聽到了接連幾聲,目前已經十幾輛消防車到達現場警方正在疏散周圍的群眾。
  • 名字帶「龍」字的6個城市,除了龍巖,還能說出2個算你厲害
    大家都知道,我國擁有著眾多的城市,今天方方格準備介紹的內容與這些城市的名字有關,那就是名字中帶有「龍」字,然而這種類型的城市高達六座,除了龍巖,大家還能說出2個算你厲害。龍巖作為福建省的地級市,可以前去來一趟美食以及客家之旅,這裡有漳平水仙茶,是烏龍茶類緊壓茶,有久飲多飲而不傷胃的特點。還有培田村古民居、連城四堡、土樓民俗文化村、上杭李氏大宗祠等客家文化。
  • 仙山樓閣,北鬥七星之稱,明代風格古建築,福建省南靖河坑土樓群
    1998年11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河坑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月,河坑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村落。明嘉靖年間(1549年),張開基地。當時的閩西南山區高山茂密,土匪和野生動物時有發生,民族和村莊之間的衝突也時有發生。於是,張姓人沿江修建了各種各樣的土樓,有方形的、圓形的、十字椅的、弧形的。村裡還有53座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