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善書《了凡四訓》中說:「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意思就是說:判斷一個人的福氣是否將要降臨,只需要觀察他的行為是否都是善的,就可以預知。識別一個人的禍患是否將要到來,只需要觀察他的行為是否都是不善的,就可以預知了。
禍不妄至,福不徒來,災禍不會胡亂發生,幸福不會憑空到來。我們細心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便可知曉他未來發展的大概趨勢,八九不離十。
老祖宗告誡我們:一個人要倒黴之前,一般會出現一些明顯倒黴的預兆。如果有的話,就要警惕了。
01
外貴而驕
《處世懸鏡》說:「外貴而驕,敗之端也」。
意思就是說:對外彰顯尊貴地位的人,如果變得驕傲自負,則是招致失敗的開端。
地位尊貴的人,往往放不下「傲慢和偏見」,經常容易得罪人;他們還會因為偏見做出錯誤決定,最後一個決定導致犯大錯,招致大禍患。正所謂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人不收拾狂人,老天自會收拾!
東漢末年的一代梟雄袁紹也是貴而驕,最終敗亡得很慘。
袁紹的祖上「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紹憑藉祖上積累下的厚德與威望,很快在亂世發展壯大了一股強大地方割據勢力。但是袁紹驕傲自負,連手下將領也是「將驕而政令不一」,終還是在官渡之戰中徹底敗給了處處不如自己曹操。
袁紹性格驕傲自負,不聽人勸,喜歡一意孤行,這是他失敗的最重要原因。
有句話叫:「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這裡所說的「自作孽」,很大部分就是驕傲自負。而且越是有一定地位的才人,越容易因為驕傲而失敗。正如曾國藩所說:「古今之才人,皆以傲字致敗!」
歷史上,剛開始佔據有利條件,天時地利,但最後因為不會「人和」,言行舉止驕傲討人嫌,違背天道人道,繼而招致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國藩四弟曾國潢,身上最大毛病就是驕傲,他仗著哥哥是兩江總督,動不動就評判他人。
曾國藩便寫信指出弟弟身上的毛病,說:「天地間唯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人之覆 ,皆驕也。」
唯謙謹才是載福之道,而做到謙謹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妄加評論他人的功過是否,不要隨便譏笑批評他人的短處,正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說:「欲去「驕」字,總以不輕笑非人為第一義」。
越是地位尊貴的人,越容易驕傲自負,最後招致禍患。做人,低調謙遜,遵守規則,做人做事合情合理,才能「得道者多助」,少一些自找的禍患!
02
處富而奢
《處世懸鏡》說:「處富而奢,衰之始也」。
意思就是說:身處富貴人家,但是奢侈享樂,便是家運衰敗的開始。
一個人不管多麼富裕,一旦開始貪圖奢侈,追求享受,那麼很快就會敗落,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成由勤儉敗由奢」。
西晉的大富豪石崇,富可敵國。據《世說新語》所記載,石崇不僅住的「金谷園」豪華奢靡,宏麗室宇彼此相連,就連廁所都修建得十分精緻,不僅鋪設了錦被,還有十幾個身著華服的婢女在一旁侍奉。
他的姬妾有幾百個,個個都是美貌絕倫,身上穿的也都是精緻無比的綾羅綢緞,佩戴的裝飾品也都天下難尋的奇珍異寶。
石崇與晉文公的舅舅王愷鬥富時,用昂貴的蠟燭當柴火燒,用珍貴的錦布做了五十裡的布障。
晉文公想偷偷助自己舅舅一臂之力,便把自己的鎮殿之寶,一顆二尺多高的珊瑚樹賞賜給王愷。
結果石崇觀看之後,卻用一把鐵質的如意將珊瑚樹給敲碎了,隨後又讓人搬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任王愷任意挑選。
王愷目瞪口呆,「惘然自失」。
「看他樓起,看他樓塌」,石崇被誣陷為亂黨,遇害時五十二歲,一家三族也全都被殺害,無一倖免,所有財產也被充公。
一代富豪最終卻是不得善終,還不如一個平民百姓活得長久。
《菜根譚》中所說:「志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
一個人的志氣要在清心寡欲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人的節操都是從貪圖物質享受中喪失殆盡的。
而一個人的人品和氣節都敗壞了,言行舉止都偏離了正常軌道,離翻車也就不遠了。所以說,富而奢是做人的大忌,是一個人開始走黴運的徵兆。
人人都能以勤持家,這才是家道中興之象。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去驕戒奢,惟恭惟儉」,就會遠離黴運,避免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