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來年少生病 補陰補陽看體質

2021-01-09 搜狐網

  寒涼和溫熱,是食療時選擇食物的重要依據。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舌燥、頭暈、噁心、心情煩躁,這是因為夏天溫度高、溼度大,熱邪、溼邪容易侵犯人體。在這樣的天氣裡,人應該吃寒涼的食物,少吃溫熱的食物,以祛除暑氣。比如吃西瓜,就可以防暑降溫。但如果大熱天非要吃羊肉,那就會越吃越燥,身體各種不舒服的毛病都出來了。

  秋冬季節正好相反。秋冬天氣寒涼,身體虛弱的人容易受到寒邪而生病。因為這個原因,在秋冬季節裡,人應該多吃溫熱的食物,少吃寒涼的食物。可以多吃燉肉、大棗、辣椒一類的食物,增加身體抵抗寒冷的能力。如果非要反其道行之,大冷天的吃冰鎮西瓜,那多半會拉肚子。

  不過,秋冬要多吃溫熱的食物,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食物的溫、熱、寒、涼好比我們用來調整人體溫度的「空調」,要根據環境溫度的變化和個人體質的不同隨時調整。如剛剛進入秋天的時候,天氣還比較炎熱,氣溫接近夏天,此時不能著急吃溫熱的食物,而要像夏天一樣多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再比如,到了冬天的時候,人們喜歡多吃辛辣、肥膩的食物,但很多人家室內溫度比室外高,結果反倒上火了。這時候也不能再吃溫熱的食物了,而是要視身體的接受程度,適當吃一些偏寒涼的食物來清熱祛火。

  秋冬進補,除了要多吃補陰的食物以外,還要注意天氣環境和自身體質的變化,在寒冷的環境裡多吃性熱、性溫、性平的食物,在溫熱的環境裡適當吃一些性寒、性涼的食物。

  溫熱的食物,典型的有牛肉、羊肉、辣椒、韭菜、生薑、荔枝、桂圓、木瓜、核桃、紅糖、人參、肉桂等。在寒冷的天氣裡,為了祛除寒氣,可以適當多吃這類食物。

  寒涼的食物,典型的有鴨肉、番茄、菠菜、冬瓜、黃瓜、苦瓜、西瓜、梨、橙子、香蕉、柚子、菊花、沙參等。在氣溫或者室內溫度較高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只要不貪吃,食用後沒有明顯不適,適當吃一些也沒有關係(女子在經期、孕期、哺乳期除外)。如果生活環境非常寒冷(如北方秋冬交替、沒有暖氣的時候),對於畏寒怕冷的人來說,這類食物就應該少吃或者不吃了。

  有一個雖然不是很準確,但是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區分性涼和性溫的食物。一般來說,性寒涼的食物水分較多,吃到肚子裡有冰涼的感覺;性溫熱的食物,口味辛辣、甘甜的較多,吃到肚子裡有暖暖的感覺。如果有人脾胃怕涼,冬天沒蓋好被子就容易大便稀溏,那麼他吃了寒涼的食物,多半會感到腹部不舒服;吃了溫熱的食物,則會感到暖和舒適。另外,食物的溫度也和寒涼有一點點關係。盛夏吃的食物溫度要稍低一些,避免吃滾燙的食物;寒冬吃的食物溫度要稍高一些,不要吃冷食。夏天吃涼菜很解暑,到了冬天,涼菜就要適當少吃一些了。相反,熱騰騰的燉煮菜則非常適合在冬天食用。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冬季進補誤區 · 不辨體質丨身體越補越虛了?這份...
    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適合適量進補;而像青壯年,生理機能旺盛,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進補,或者可以小補。所以有「冬季進補,來年打虎」的說法,此時進補可預防和減少冬季及來年春季疾病的發生。  在中醫「四季養生」的學說中,從五臟調養角度講,冬季進補的原則是「補腎養陽」為主,適當佐以養肝健脾、調理心肺為輔,可使氣血運行順暢。吳維城指出,這個季節適當進食一些滋養強壯溫養陽氣(尤其是脾腎陽氣)、調補氣血的食品,能使體質強化,且能補充夏秋季節體能的消耗,使精力充沛。
  • 進補從冬至開始
    中醫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順應自然的變化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著天氣變得寒冷,人體也要開始蓄積能量,進行適當的進補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養好身體,平安過冬來年才能在第二年少生病。因此民間有「冬令進補,開春打虎」一說。
  • 總有些人特別怕冷,如何改善陽虛體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治醫師關靜嫻提醒,這些人多是陽虛體質。那麼陽虛體質該如何調理,聽聽醫生如何建議。你是哪種陽虛?關靜嫻介紹,一般來說有以下症狀就意味著人體陽氣減弱或受損:經常覺得冷,四肢不溫,容易覺得累,臉色偏白,唇色偏淡;有些人會覺得口淡、不渴,或者渴的時候喜歡喝熱水。
  • 細數按摩勝似進補的十八個穴位
    細數按摩勝似進補的十八個穴位!穴位是*的天然藥庫。全身都是阿是穴,哪不舒服就按摩哪個部位。這些穴位常按摩,不僅可養生保健,還能強身祛病,勝似吃中藥,無毒副作用,簡單易行,操作方便。下面與您一起分享比吃中藥更管用的穴位按摩秘籍。1、六味地黃丸復溜穴:有中醫專家稱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 【盛星醫藥】冬至進補最關鍵!身體恢復來年少病痛~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冬至,是進補的關鍵時刻。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一樣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
  • 體質也分「金木水火土」,快來領你的食療方
    原標題:體質也分「金木水火土」,快來領你的食療方 原標題:體質也分「金木水火土」,快來領你的食療方 中國古代哲學家喜歡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在中醫學看來,人體因稟賦不同,體質也可歸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類型。
  • 你是哪種五行體質? 辨清體質 做足調養工作
    原標題:你是哪種五行體質? 辨清體質 做足調養工作   中醫把人的體質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透過長相、性格、生活習慣、出生季節,可以看出你是哪一種體質,從而分析出你容易患哪種疾病,平時應該如何養生。
  • 陽虛體質不要慌,以下方法可調理,長期堅持,補陽調虛更健康
    其實,這些症狀都說明您是陽虛體質,需要進行調理才會使身體健康,那麼如何調理呢,以下為您細細介紹。第一、飲食調理女性朋友想要調理自己的陽虛體質,就要補陽,而補陽最為快捷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多吃一些生薑、韭菜、茴香、牛肉、羊肉等溫陽食物,儘量少吃一些寒性的食物,一些冷飲、梨子、西瓜、白蘿蔔、黃瓜等寒性的水果、蔬菜也儘量少吃或者不吃。
  • 2021年健康養生月曆來了!跟著做,新的一年疾病都繞道走!
    ——都說「冬病夏治」,要想冬天少生病,咱夏天可得「悠著點」!6 月養生,重在理性防暑,別貪涼!,更好地迎接秋冬的到來,9 月養生,重在適當「貼膘進補」!養生指南 「秋季進補吃點啥?」吃堅果 不但可以增強我們的禦寒能力,還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吃肉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有助於提高免疫力,秋冬換季少生病。吃綠豆、紅豆、薏米等豆類穀物 清熱祛溼、調理脾胃,以促進吸收營養。
  • 一種體質一種養法!9種體質人群,看看你是哪一種?
    來源:一分鐘健康養生進補之前,先明體質,否則就可能南轅北轍,越補越錯。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將中國人的體質分為9種,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溼熱質、痰溼質、血瘀質、特稟質、氣鬱質。你是什麼體質?該如何調理進補?
  • 陽虛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
    陽虛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中醫認為陽虛體質的人,陽氣不足,有寒象,陽虛體質的人有畏冷,手足不溫,易出汗,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等症狀,本文就是陽虛體質的人調理身體方法的介紹,具體的方法如下:(1)陽虛體質特點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
  • 聽說鹼性體質人身體好,酸性體質的人愛生病,這話有科學依據嗎?
    最近出現在朋友圈裡面,會給父母造成誤解的一篇文章,叫做《酸性體質的人愛生病,鹼性體質的人身體好》。此類的文章慢慢已經深入了爸媽的腦海裡面。結果就是小編最近愛喝的碳酸飲料、燒烤、冷飲等的食物,媽媽都不讓吃了,說是因為這些食物吃了會讓體質變酸,這樣對身體不好。
  • 七齡兒吃完羊肉眼睛紅腫 冬季進補當心「上火」
    眼科醫生提醒,冬令進補,小心眼睛「上火」。幾天前,7歲的小明隨家人去火鍋店吃了羊肉火鍋。第二天,媽媽發現小明眼睛有些紅腫,而且越來越重了。因為癢得厲害,孩子老想用手揉眼睛。同時,耳朵也像小麵包似的又紅又腫,不時有滲液流出,癢得小明抓耳撓腮。昨天,小明被媽媽帶到寧波市第六醫院眼科專家門診。
  • 不同體質的飲食調理方,快收藏吧!
    這類人一般能耐受春夏季節,而在秋冬季節容易生病。 2 木型體質——易患疾病 中醫肝膽系統疾病和現代醫學神經系統疾病。這類人一般能耐受春夏季節,而在秋冬季節容易生病。 2 火型體質——易患疾病 易出現陽虛陽亢,多見心煩易怒、口乾口渴、面紅目赤、頭痛、流血等。有患中醫熱病、血症及現代醫學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潛在傾向。
  • 中醫認為的九種體質該如何養生
    中醫把人體的體質分為九種,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溼質,            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那麼對於這些相互獨立的體質咱們該如何去區分認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