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祖先和現代各人種的鼻型是受基因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
窄鼻、扁平鼻、鷹鉤鼻、塌鼻、直鼻、或以上都不是,人類鼻子呈現出各種形狀和大小。但是鼻子無論看起來怎麼樣,它們都至少有一個共同功能:溫暖並溼潤通往肺部的空氣。鼻道就像一個風洞,讓吸入的空氣產生振動接觸鼻內壁,從我們的黏膜和血管中吸收水分和熱量。
一定程度上,人類鼻型是由氣候塑造的。「大多數取決於你祖先的生長環境,」 得梅因大學的一位生物人類學家勞倫·布塔裡克說,「你從和內部結構相適應的軟骨結構可以看出,生活在寒冷乾燥環境中的人類容易有高而窄的鼻腔。」祖先來自熱帶的人類多有寬鼻子,布塔裡克補充,在他們的鼻子中,空氣流動更加順暢,消耗較少的熱量和水汽就可直接流通回去。
布塔裡克和她的同事們最近發現,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布裡亞特人種中,較長以及較窄的鼻腔是受大的上頜竇影響,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種中,較寬的鼻腔常常伴隨著小的上頜竇。她們的團隊總結,不管是在人類的發展還是其他進化過程中,鼻竇起到一種緩衝的作用,從而適應鼻腔以及臉部其他結構的變化。
古老人類的鼻竇和鼻腔形狀的關係歷史性地給人類學家創造了一個矛盾。「一個有吸引力的話題是尼安德塔人」,布塔裡克說。很多科學家猜測這些古老人種比智人更適應寒冷天氣,即使是那些高緯度的智人,因為尼安德塔人在地球冰期生活在較冷且較乾燥的條件下。相應地,一個典型尼安德塔人的鼻竇被認為要麼比現代人大要麼是差不多的大小。然而,由骨形態學判斷,尼安德塔人的臉更有可能擁有一個相對寬的鼻子,而不是一個長而窄的外部鼻結構。
「尼安德塔人看起來像是適應溫暖潮溼而不是寒冷乾燥的環境,」英國羅漢普頓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託德·雷說。在探查內部人類結構時,雷和同事們用CT掃描比較尼安德塔人的顱骨和來自立陶宛考古遺址的智人化石,從而檢驗尼安德塔人的鼻竇相對更大的假設。他們的數據顯示,如果所有顱骨都是同一尺寸,尼安德塔人的鼻竇事實上並不比人類的大。
「這一發現表明尼安德塔人並不是特別適應寒冷,」雷說。把這一推想延伸到外鼻時,雷假設擁有寬鼻子的尼安德塔臉型完全不適應寒冷,但受其他潛在因素影響。
布塔裡克提出不論他們生活在哪裡,擁有較大身軀以及更多肌肉的尼安德塔人可能需要更長的鼻子吸入適量的氧氣。在現代人類中,男性多比女性擁有更長的鼻子和鼻腔,這可能是由更高的需氧量造成的。雷也提出了另一個可能的解釋,那就是尼安德塔人可能僅僅是錯開了給他們提供選擇壓力,讓他們在極冷環境中形成窄鼻型的時段。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氣候也並不是全部。我們通過重新塑造我們的周圍的環境來避開極冷環境的選擇壓力。頭骨形態的研究表明,現代人種的顱骨區別大多可以通過距離非洲的遠近而不是對當地環境的適應來解釋。「我們想這可能是某種趨勢,你得更遠,就會有更多人因為DNA複製錯誤而發生變化,」雷說。「在真正寒冷的地方你會有一個窄鼻子,但是在相對溫和的地方你也可能會有;理論上,變化是隨機的。」
雖然在溫和環境中這些鼻子的不同可能不是由環境差異造成的,但地理相關性狀仍然很明顯。「各大陸有很大的差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告訴你存在潛在的基因原因」,倫敦大學學院的一位人口遺傳學家阿迪卡裡說。阿迪卡裡和他的同事們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探究了基因變異和不同外部鼻子形狀的關係。
早期研究發現了一些影響我們鼻子形狀的基因,但大多數是關於只有較小形態差異的歐洲或北美洲人。阿迪卡裡的團隊收集了來自5個國家的6000多個拉丁美人的基因樣本和面部照片。「拉美是一個基因大熔爐,」阿迪卡裡解釋道。「他們有美洲原住民,這些人和東亞人相近;他們有歐洲人,他們有非洲人——他們僅在一塊大陸上就包含了這麼多人種。而且人種的融合只是最近的事。」
阿迪卡裡和他的同事們檢測了控制鼻子結構的五個基因。這五個基因都影響骨頭或軟骨分化,以及顱面發育,其中三個早前被確認為在現代人類和滅絕物種比如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中有差異——這兩種人的鼻型都和智人有些許差異。「這並不是全部,」阿迪卡裡說,「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來源:《自然與科技》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