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總聽到有人吐槽:原來養孩子養一窩也不是個事,各個沒事滿地亂跑。現在帶個孩子就跟伺候祖宗一樣。生下來就要送保溫箱照藍光,1歲前還不讓吃鹽。原來哪有那麼多講究,大人吃什麼,小孩吃什麼,一個個還不養得蠻好的。
是不是聽上去還蠻有道理的,不知道如何反駁?
那大王今天就來告訴你如何反駁咯。
首先,原來的孩子一個個養得蠻好就是個偽命題。
來,看數據:
不說太久遠的年代,僅僅是30年前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就是現在的6倍以上。
營養不良率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幅下降。
而且農村孩子的死亡率、營養不良率都顯著高於同一時期的城市兒童。
這完全可以論證出現代更精細化的養育方法,可以顯著提高孩子的發育水平與安全保障。
其次,原來的家長也沒有那麼輕鬆。
以前的社會,就算帶孩子再辛苦也只會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說句養孩子不容易,沒有更大的發聲平臺。
不像現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大家的情緒更容易被別人所知,帶孩子辛苦也就成了社會話題。
現在人都有社會不安全,人販子比以前多的錯覺。也是因為媒介發達信息爆炸,經常能看到相關報導。
現在有一個東北孩子被拐,可能當天廣東的網友就都知道了。
原來隔幾條街,被拐了孩子你都不知道。
其實拐賣兒童數量是逐年下降的,2012、13、14、16年,全國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數量分別為1918件、1313件、978件與618件。
以前的人帶孩子壓力有多大,也有一個數據可以佐證。
大家都知道帶孩子的主力軍是女性。德國《社會精神病學與精神流行病學》雜誌曾發布《中國自殺率報告:2002~2011》的論文稱,1995年至1999年,15歲至34歲的中國女性公民之中,每10萬人裡年均約有35.2名農村女性自殺。而2011年,這一數字減少為每10萬人之中只有3例,降幅超過了90%。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原來大家帶孩子也就管個溫飽,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現在有條件了,都上升到最高層的自我需求了,希望孩子可以達到自己想要他達到的樣子。
我在網上聽人這麼講:
養狗輕鬆嗎?
土狗是很輕鬆的,給口吃的就行;
寵物狗困難些,要花時間打理;
想要寵物狗聽話有技能更難一些,自身還要掌握一定的知識;
想要養一隻能打比賽的狗,這就不是普通人的事了。
養孩子同理。
有人喜歡說:
【以前的孩子不都養得好好的嗎?】
【我不就是這麼把你養大的。】
【陳二狗從小沒吃過奶粉,饅頭就著菜湯還不長了1米9。】
其實前兩句的邏輯錯誤屬於「倖存者偏差」,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一輩子闖紅燈沒被撞著,並不代表你闖紅燈沒有增加你出行的風險,闖紅燈就沒問題。
隨著科學育兒的普及,嬰幼兒的營養不良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我們選擇「伺候祖宗式」的科學育兒是為了我們的孩子有更高的機率健康成長。
而最後一句屬於邏輯謬誤中的「軼事證據」,再舉個例子:
博爾特背著袋大米,百米可以跑12秒,仍然比絕大多數人快得多。但是你不能說背著袋大米對跑步速度不會有影響。
育兒就是把過程交給邏輯,把成敗交給概率,把結果交給時間。
科學育兒正是為了讓孩子有更高概率去健康、快樂的成長下去。科學不等於成功,但是更容易成功。
父母與孩子一樣,都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成長的角色,希望我們的辛勤付出,可以給孩子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與諸位共勉。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