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告訴我們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鬥,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下面是一些名人例子,供參考。
有志者事竟成典故出處
南朝《後漢書·耿弇傳》中《臨淄勞耿弇》(劉秀):「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典故由來:東漢時,耿弇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鬥非常激烈。後來,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戰鬥,
終於耿弇打敗敵人。漢光武帝表揚了耿弇。並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於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
《山西日報》「喻世明言」其中錄 「題書齋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由於「有志者,事竟成」取義很好,道出了人生的真理,教人要有志向,要持之以恆,故今人引用這一名句來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取名為「志成」,寄予美好的希冀,如汪志成。
魯迅棄醫學文
青年時期魯迅,曾到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希望以醫救國。學校放燈片。有時穿插放映一些時事幻燈片。有一次放映有關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畫面上出現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間諜的中國人,這個人將砍頭示眾,周圍人在看熱鬧,畫面上觀眾體格強壯而精神麻木。魯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學醫在當前並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們即使體格再健壯,也只能被示眾或作看客。最緊要的,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文藝。於是,他毅然棄醫學文。終於成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
茅以升立志建橋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就是他設計的。
茅以升十一歲那年的端陽節,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
他和小夥伴約好,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但不巧得很,頭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裡。
端陽節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兒卻飛向了秦淮河。他多麼羨慕自己的小夥伴啊!
晚上,小夥伴回來了,一個個無精打採,眼淚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問才明白,原先秦淮河上出了事。由於看龍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橋的古老拱僑給擠塌了,許多人掉到河裡淹死了。
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著天花板,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我長大了必須要學會造橋,為大家造最結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的頭腦幾乎被橋佔據了。他出門只要見到橋,總要上上下下看個仔細;讀書讀到有關橋的資料,就立即將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種橋的圖畫、照片,更是數不勝數。因為這個,他還得了個「小橋迷」的綽號呢!
鴻鵠之志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出身貧窮,年輕時在農村當僱工,替人耕田種地。當時他就立志將來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一起當僱工的夥伴都笑話他,認為替人耕田種地的下等人,還想幹一番大事業,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陳勝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負,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淺的人所理解,感嘆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說,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鵝的大志的。
後來陳勝終於成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由他首先發難,將秦王朝推翻了。
施瓦辛格立志做美國總統
四十多年前,一個十多歲的窮小子,自小生長在貧民窟裡,身體十分瘦弱,卻在日記裡立志長大後要做美國總統。但如何能實現這樣宏偉的抱負呢?年紀輕輕的他,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擬定了這樣一系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務必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必須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聚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務必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前得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他開始步步為營。某日,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點子,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恆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他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十年,利用在體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最後,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也最後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甘迺迪總統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愛地過去了十幾個春秋。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五十七歲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成功地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的經歷讓人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書法家王羲之
王獻之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受父親的影響自幼愛好書法,他見父親的字寫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臨摹他的字,真是羨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父親那樣成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書法家。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問父親:「父親,您的字為何寫得那樣好?」王羲之笑了笑,說:「你要想知道秘訣的話,明天早上到院子來。」第二天,王獻之早早地來到了院子中,發現父親早已在那練字了,王羲之見兒子來了,指著院子裡那十八缸水說:「書法沒有秘訣,只要你寫完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會寫好了。」王獻之深受啟發,便夜以繼日地練字。轉眼一年又一年,當他寫完這十八缸水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為一名偉大的書法家了。
高爾基說的好:「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十分佩服王獻之的意志。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甚至會叫苦連天。現在我才明白,有志者,事竟成。遇到問題要堅持不懈、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