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算是很先鋒潮流了,繼在2018年《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020年《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裡啟用越南裔女生擔綱美國青春片女主之後,又推出了華裔女生當第一主角的美國青春片《The Half of It》。
在豆瓣叫,校園情聖。
在香港叫,真心半解。
在臺灣叫,青春未知數。
港風最佳,下文就以此稱呼本片吧。
5月1日上線後口碑爆棚,豆瓣8.1分,爛番茄鮮度96%、爆米花指數93%。
在不久前線上頒獎的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斬獲了評委會大獎。
70後華裔女導演伍思薇以2004年自編自導《面子》在影壇嶄露頭角,卻隔了16年,才又帶來同樣自編自導的《真心半解》。
電影海報上說「一個不一樣的愛情故事」。
影片中借女主人公之口則道出「這不是什麼愛情故事,或者說不是任何人都得償所願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美國小鎮Squahamish。
Ellie、Aster、Paul、Trig都是鎮上同一所高中的學生。
表面上是一個很狗血的故事。
Paul付費請Ellie幫他寫情書追Aster,Aster已有男友Trig。
在追求過程中,Ellie喜歡上Aster,Paul喜歡上了Ellie,Aster和Paul有接吻、也和Ellie有曖昧,Trig則誤以為Ellie喜歡他。
Ellie有撒謊欺騙行為。
Aster有腳踏兩船行為。
Paul有見異思遷行為。
傳統美式青春本就夠成人化了,總離不開舞會、啦啦隊、破處、劈腿等橋段,若再加這麼戲劇化的設定,會是一地雞毛,幸好是選用亞裔女孩為主角,使得此片擺脫了俗氣,反而氤氳著東方式的那種小清新。
《真心半解》的小清新還是那種不皮毛不膚淺的。
一方面是影片書卷氣很濃,各種溫習文化課。
戲劇| 薩特的《禁閉》
書籍| 石黑一雄的《長日留痕》
電影| 《柏林蒼穹下》、《卡薩布蘭卡》、《城市之光》、《費城故事》
名人| 加繆、柏拉圖、王爾德、維姆·文德斯
名言| 「他人即地獄」、「在愛情裡人總是以自欺開始…以欺人告終」、「所有那些幾乎無法抑制的渴望」、「渴望著一股愛的浪潮湧上我心頭」
另一方面,影片借少男少女的情愛探索,帶出了社會觀察。
Squahamish民風保守,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這座城裡的每個人都畏懼上帝」,像Ellie和Paul這樣沒出過遠門的人應該不是個案,教堂裡神父宣稱「外面都是野狗、巫師和道德敗壞之人」。
樣本一:Ellie
Ellie出生於中國徐州,5歲時移民美國。她和父親是Squahamish罕見的華裔面孔,也是異教徒。
Ellie父親是中國博士,但因為英語水平不高,在美國就業受限,委身在小鎮火車站當清水衙門經理。
母親去世後,父親更加消沉,每天最愛窩在沙發上看黑白老電影。
Ellie是學校的學霸,性格偏內向,為補貼家用私下替同學代寫論文賺錢。
為了陪伴父親和獎學金,一度想放棄遠離Squahamish的名校,選擇入讀離家近的一般大學,如何處理個人發展和親情羈絆的矛盾是一個普適話題。
樣本二:Paul
從未走出過Squahamish,高大憨厚,家裡經營著一家sausage店,Paul對研發美食感興趣也有天賦,希望自己的創意taco sausage被外界發現,但又不敢拿給家人品嘗,因為他的家人可以接受他是gay卻不能接受他更改食物的傳統配方。家人的認可和個人的意志,哪個更重要?
樣本三:Aster
漂亮,校園裡的人氣女孩,父親是牧師,從租房住可見家境一般,而男友家是小鎮首富,典型的男財女貌,但被人豔羨的背後也遭妒。
和男友精神上有鴻溝,但這段關係是雙方家庭認可的,Aster害怕叛逆、害怕與眾不同,活得比較壓抑。是畢業後就嫁人過他人眼中的幸福生活,還是追尋內心喜好去讀藝術院校,Aster的選擇困境也是女性生存境遇的寫照。
每首歌、每首電影和每個故事,都有其最精彩之處。
《真心半解》的名場面無疑是教堂宣言那場戲。
Trig在教堂向Aster求婚,Aster猶疑不決,Paul和Ellie相繼跳出來阻止。
《聖經》裡說: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愛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
而Ellie在教堂裡發表演說:
愛不是恆久忍耐,不是恩慈和謙卑,愛是,混亂又複雜,可怕又自私,還要足夠大膽。
愛不是要找到你完美的另一半,愛是不斷嘗試、勇於靠近、然後失敗,愛是甘願毀掉自己的好畫,只求換得擁有偉大作品的機會。
片名「The Half of It」的內涵,來自柏拉圖《會飲篇》。
古希臘人認為人類曾經有四條胳膊四條腿,並且由兩張臉形成了一個頭,那時的我們很幸福,我們是完整的,因為太完整了,神害怕我們的完整性會妨礙我們對神的崇拜,於是就把我們一劈為二,讓分開的兩個自己在地球上痛苦的遊蕩,無休止的渴望著、渴望著我們靈魂的另一半,據說人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時,會雨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來合二為一,沒有比這能讓孤獨的一半更加喜悅了。
我們本來是完整的,對於那種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謂愛情。「You complete me」也是現實裡常被使用的最美情話。
但就像Ellie在論文裡寫的:人們為了使自己完整,耗費了太多時間來尋找另一半,可又有多少人找到了完美的愛情?或者倘若找到了,他們會一直相愛嗎?
人會在受傷的地方,長出結實的翅膀。
影片最後,Ellie、Paul、Aster誰也沒和誰在一起,他們還那麼年輕,性向、事業、婚姻,未來都還有無限可能。
所以當下的告別沒什麼,相約幾年後再看情況,也許故事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