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出師不利,且多年為蜀漢勞心勞力導致陽壽將近。為了繼續幫助蜀國完成統一大業便在大帳中設好了七星燈使用續命的方法延續生命,但是卻在關鍵時刻出現了意外。由於上將魏延著急上報軍情,情急之下失誤碰翻主燈導致諸葛丞相增壽失敗,諸葛孔明依然去世,續命燈也沒有救得了他。
《三國演義》中有關「南鬥注生,北鬥注死」的說辭:孔明曰:「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執皂旗,穿皂衣,環繞帳外;我自於帳中祈禳北鬥。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閒雜人等,休教放入。凡一應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運。」 雖然只是小說家之言,但古代的小說家與現代有些區別,小說家大多是根據現實存在的一些東西加以改編,加以藝術渲染,從而變成精彩的故事。
道教流傳數千年一直重視鬥星崇拜,稱「南鬥注生,北鬥注死」,南鬥星君掌管生存,北鬥星君掌管死亡。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鬥。 北鬥星君掌管死亡,若能朝拜北鬥,便可得道成仙,從死籍上永遠除名。南鬥專掌生存,民間又稱為「延壽司」。朝拜南鬥,可增加陽壽。
自古以來北鬥星的地位非常高,古人認為北鬥星的能量是巨大的。他們仰觀天象,從觀察天象中體察人體,一心力爭「天人合一」。古人還附會北鬥有眾多社會功能。《史記天官書》說:「北鬥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是說北鬥掌管人間四時(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以後更被附會為主管州國分野、年命壽夭、富貴爵祿、歲時豐歉等多種職能。
道教不斷的發展中,更將星鬥崇拜進一步神化為北鬥真君或北鬥星君,主要神格為司命神,稱北鬥真君,受命與三官大帝一起考察活人和死者的功過善惡。北鬥居住中央,巡遊四方,掌管世間生死禍福。人們祭拜北鬥,主要祭拜「本命星君」,所謂人們的命運、生死、禍福,全是由自己的本命星君掌握著,所以自然引得許多信士頂禮膜拜了。所謂「本命真君」,是指北鬥七星中的某顆星,我國傳統的十二屬相,分別屬於北鬥七星,某人屬相歸屬於七星中的哪顆星,那麼,那顆星就是此人的「本命真君」。
這「七星續命燈」就是藉助「天道」的力量來延續人的壽命。這所謂的七星燈也可被稱之為「招魂燈」或是「續命燈」,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三國演義》中原文中如此寫道:「時值八月中秋,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刁鬥無聲。姜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孔明自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孔明拜祝曰:『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鑑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拜祝畢,就帳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鬥。」
原文文筆慨然,把諸葛祈禳之法進行了詳盡描述。其實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嘗試用七星燈給自己延續生命,這個人就是——劉伯溫。當年劉伯溫和諸葛亮一樣的計算到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便用「七星續命燈」給自己續命,民間傳說劉伯溫成功續命了十二年的時間。也就這多出來十二年的性命幫助了朱元璋打敗陳友諒、攻滅元朝成功地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既然有七星燈續命這個方法,為什麼沒有人用呢?像是歷史上同樣有名的鬼谷子、袁天罡、李淳風等精通道術的人都沒有用過這個方法?首先續命這樣的事情在道教典籍中也算是逆天而為了,所以一般人不到迫不得已也不會使用。其次或許還有其他精通道術的人使用過,但是都沒有被記錄下來。最重要的是在筆者看來,這兩個故事都屬於民間傳說或者演義類,他們大都脫胎於人類原始的祭祀崇拜,只是一些虛擬的傳說罷了,無非茶餘飯後博君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