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一兒一女」這樣的家庭,是大部分人一直所追求和嚮往的,兒女雙全也是家庭幸福與圓滿的象徵。這樣父母就既不用擔心傳宗接代的問題,也不用擔心會缺少一件不漏風的「小棉襖」陪伴在左右了。
可試問一兒一女的家庭真的好嗎?養育男孩和女孩,真的沒差別嗎?
兒女雙全的七旬老人哽咽:男孩和女孩的差別,到晚年才知道
李村是大山裡的一個小村子,那裡的人們大部分都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尤其是李大媽一家,李大媽有什麼吃的都是藏起來的,不捨得給女兒吃,總是偷偷拿給兒子吃。
如果碰上什麼場合有外人在,拿出吃的大家分著吃,可女兒永遠是吃得最少的,遇上女兒和兒子鬧矛盾,李大媽從來不分對錯不講道理,永遠都是女兒的錯。
後來女兒兒子也都長大成人陸續成家了,李大媽也逐漸年長,年輕的時候沒少幹活,腰疼腿疼各種大小毛病,也全都找上了門來,經常去治療調理是避免不了的了,這些本應該是從小疼著、護著的兒子來幫她完成。
可是兒子總以工作忙,自己小家庭有事等各種事來推託,最後還是女兒默默地做了一切,為母親買藥帶母親去治療,還經常給她買一些按摩的醫療器械,噓寒問暖陪伴在她左右。
然而這時的李大媽才明白過來,自己曾經的言行與想法是多麼愚昧,她的心裡也認可了那句,女兒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啊,男孩女孩的差別,真的要到了晚年才知道。
孝與不孝往往從小就能看出來,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才不會晚景悽涼
1、父母以身作則,善待老人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假體教育是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的一個重要過程,通常,孩子可以直接從環境中接受教育,父母的指導是影響孩子的發展的重要環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父母自身的行為舉止,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要孝敬老人懂得感恩等。
2、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切記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有些父母所謂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實則是在害了孩子,平時多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對於鍛鍊孩子的適應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他懂得為他人著想,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好品質。
對於那些長大了的孩子們來說,沒有嘗過饑渴的滋味,就永遠不會有食物和水的甜味,也永遠不會知道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品質,因此對兒童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尤為重要。
3、給予孩子尊重,不用言語中傷
孩子還小所以他們可能很好動、固執、健忘等一系列表現,這都是很正常的,有時候父母太想做到優秀,往往拿自己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我們應該知道,雖然孩子很小,但父母所說的:「孩子你看別人的孩子,他們比你聰明,更聽話」這種比較性的詞語,最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
儘管孩子們很小,但他們有自尊心,有的孩子會因此越來越自卑,有的孩子卻越來越不聽話,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是一個個體,都有優點和缺點,記住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相比,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4、孩子犯錯時,要耐心聆聽
不耐煩、咄咄逼人,家長對不聽話的孩子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大喊大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儘量耐心一點,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父母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上,他們可能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是正當的,釋放了很多負面情緒。
當父母忙於工作時,他們也必須要花時間更好地了解孩子,多和老師交流,一旦孩子真的不聽話,也能及時引導
這個世界上有絕對的愛嗎?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父母的愛,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報答父母恩情,父母更應該平等地對待他們的孩子,堅決杜絕重男輕女的封建滯後思想,如果說兒子是家庭的頂梁柱,那女兒一定是溫暖的小棉襖。
討論話題:你會重男輕女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