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邊緣智能計算,「OPEN AI LAB」要10倍提升AI開發部署效率

2021-01-17 36氪

隨著越來越多的物聯網終端設備在各個行業加速部署,邊緣計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AI算法也正在逐步從雲端下沉到邊緣節點中去運行。據IDC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有1500億個終端設備接入網絡,其中超過70%的數據將在網絡邊緣側被結構化處理。

36氪近期接觸到的OPEN AI LAB(開放智能)成立於2016年,專注邊緣智能計算及應用,提供邊緣AI推理框架Tengine和AI應用開發及部署平臺OmniMaster等軟體產品,並以此為基礎,為行業客戶提供完整軟硬體解決方案,加速AI產業化部署。

聚焦邊緣端部署痛點,推出邊緣AI推理框架Tengine

由於邊緣計算相較於過去單純的雲計算來說成本低、實時性好,大量邊緣計算節點開始部署,邊緣節點也在逐步實現智能化。但在推進過程中,AI算法模型從雲端到邊緣端的遷移部署環節過程繁雜,痛點具體表現為:

晶片及硬體多樣性使得前端適配兼容問題凸顯:由於對性能、接口、功耗、價格、可靠性、環境適應性等因素的要求千差萬別,大量AI晶片及硬體開始湧現,特別是NPU及RISC-V架構的推進,生態日益碎片化,但目前缺乏合適的中間層和計算庫及統一的平臺和穩定接口,使得跨硬體向上兼容成為難點;軟體層面的訓練框架多樣性使得模型遷移效率問題顯現:在把雲端上訓練好的AI算法模型遷移到算力有限的前端硬體過程中,算法開發人員需要做大量模型量化、優化甚至算子層面的調整工作,過程繁雜,更非其擅長的領域。這些問題一方面使得晶片公司不僅需要在硬體層面提升算力,還需要向上延伸提供各種配套AI應用開發的SDK工具,幫助AI算法開發者有效利用晶片的算力,另一方面導致算法公司為了避免雲端模型遷移到前端出現性能差、精度低的問題,需要花費大量成本投入到邊緣側底層的適配優化中去。

於是大量AI科技初創公司在尋找到算法應用場景後做全棧工程化,包含了底層晶片及硬體的選型甚至自研,數據採集、算法訓練、優化、部署,甚至業務SaaS開發,從晶片到雲,形成煙囪式的垂直化,這種模式兼容性差、開發成本高。

因此從行業整體上來看,問題就體現為產業鏈分工並不清晰。解決好這一行業痛點是實現AI在各行業規模應用的關鍵突破口。由此可見,邊緣AI計算產業鏈亟需可將算法和晶片連接、開放兼容的中間件,以細化行業分工程度。

基於此,OPEN AI LAB自2017年開始設計開發邊緣AI計算框架Tengine,並對Tengine進行了項目開源,其GitHub Star 已超過4300枚,目前也面向企業客戶提供商業化的Tengine產品及服務。

目前Tengine向下兼容幾乎所有主流國產智能晶片,向上支撐主流訓練框架及網絡模型。Tengine在產品架構上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算力兼容:跨晶片統一API接口,解決應用程式在不同開發平臺上切換底層硬體接口的問題,用戶使用Tengine可同時調用CPU、NPU、GPU等不同計算單元來完成AI異構計算。框架兼容:Tengine兼容支持TensorFlow、Caffe、MXNet 、PyTorch、ONNX等業內主流框架。實際開發過程中,Tengine會將其訓練框架轉換為適配底層的Tengine模型,降低不同訓練框架在面對不同硬體及場景的遷移成本。遷移加速:針對AIoT應用開發流程中的算法量化重訓練及前處理、後處理等繁瑣環節,Tengine配置了相應的圖編譯、圖優化、模型量化、精度調優及算法庫等一系列工具包,簡化和加速AI算法從雲端到嵌入式邊緣設備的遷移過程。OPEN AI LAB創始人兼CEO金勇斌向36氪表示,Tengine之於AIoT,猶如Android之於移動網際網路。Tengine使得上層應用程式與底層硬體基於中間的開發平臺實現適配兼容,從此,開發算法應用不需要再關心底層晶片,如同開發App可以不必關心APP將在哪款手機上運行。

OmniMaster:降低開發門檻,幫助企業實現AI算法的雲端訓練及邊緣部署

AI算法邊緣端部署痛點通過Tengine得以解決,但在算法模型在部署到前端之前,一方面先要在伺服器端完成數據標註清洗、模型訓練、針對邊緣節點上的晶片做精度量化優化、性能評測等一系列流程後,再將算法向前端邊緣設備部署。

另一方面,算法的訓練數據通常分布在私有化業務場景中,終端企業客戶希望保證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而終端企業客戶又往往不具備相應的技術開發能力,所以AI算法應用推進較為緩慢,成本較高。

基於此,公司進一步推出了AI應用開發及部署平臺OmniMaster,OmniMaster可作為自動化工具幫助客戶實現場景確認、數據清洗標註、模型訓練、量化優化、邊緣部署等開發環節,幫助AI技術基礎薄弱的企業快速實現AI場景應用,為企業節省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方便企業將算法模型從雲端部署至邊緣端。

如此一來,企業的基於Tengine的邊緣節點可像手機上安裝、升級App一樣不斷後裝第三方算法,算法運行後與OmniMaster聯動基於現場數據迭代學習、持續提升精度。

舉例來說,過去設備製造與方案商陸續將人臉、車牌等目標類別相對固定的算法固化到IPC(網絡攝像機)或邊緣盒子中,實現硬體與軟體一體化。這種事先預置固化算法的方式很難實現算法的快速升級,而部署Tengine的邊緣節點則可以更加靈活地配置、升級算法。

與晶片廠商、集成商等深度合作,加速業務在多行業落地

公司基於開放的邊緣AI計算框架Tengine建立廣泛的合作夥伴及開發者生態,以AI應用開發及部署平臺OmniMaster幫助行業客戶加速AI應用。

目前,已有近30家智能晶片廠商與OPEN AI LAB在Tengine上深度合作,包括紫光展銳、晶晨半導體、瑞芯微、全志科技、地平線、寒武紀、飛騰、龍芯、恆玄、賽昉科技、芯來科技、芯馳等等,實現在Arm, MIPS, RISC-V等各類CPU及NPU上對上層算法的兼容。計算機視覺上,Tengine支持Yolo等多種網絡模型的各種版本,也與OpenCV社區形成戰略合作關係。

商業模式方面,目前Tengine和OmniMaster主要以軟體授權或訂閱模式向晶片公司、集成商或終端客戶收取服務費,交付內容基於客戶需求可包含工具、源碼及商業服務。

公司已經在交通、能源、農牧、製造、家居等多個行業領域形成完整解決方案。例如交通出行領域,車輛配備的DMS需要通過攝像頭獲取車內和車外的視覺數據,實時監控駕駛員和乘客的狀態,並識別是否有闖紅燈、壓線等違章行為。為了實現智能化識別,讓各類AI算法實時運行在低功耗AI算力有限的車載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駕駛員監控系統)盒子上,並實現跑得上(兼容性高)、跑得動(實時性好)、跑得準(精度損失小),某出行服務企業選用Tengine作為DMS的底層框架,兼容多種晶片,性能方面平均提升50%以上,部分硬體的能效比提升100%以上。

智能穿戴和家居領域,基於Tengine加速的本地命令字識別算法可在極小的微控制器(MCU)上運行,客戶可以通過OmniMaster基於自身需求採集針對性的語音數據、自動化訓練,一鍵下發,快速賦予MCU以差異化語音命令功能,部分智能家電品牌企業正基於此技術將本地語音命令應用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陪伴玩具等產品上。

業務落地方面,針對能源、農牧、製造等領域的頭部客戶,OPEN AI LAB通常與其系統集成商合作,為企業客戶提供包括前端邊緣智能化升級改造、Tengine和OmniMaster邊、雲聯動的私有化部署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生產安全、質量監控等方面快速實現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例如在鋼鐵冶金行業,基於Tengine的邊緣AI伺服器實現對鋼包的紅外熱成像檢測、潔淨度判斷,和對天車掛鈎進行監測以及對鑄坯缺陷識別等。

此外,為了讓未來的AI開發者通過使用Tengine/OmniMaster,學習、理解、掌握計算機視覺與語音識別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創新,OPEN AI LAB還向教育行業推出了EAIP(Edge AI Innovation Platform),EAIP將行業真實案例引入教學,學生通過EAIP理解與掌握行業+AI應用實踐。

談及AI在各行業的應用,金勇斌表示,從2018年開始,他和團隊跑過油田、下過鋼廠、蹲過豬圈、飄過海洋,去過的現場越多,越覺得AI需要「接地氣」,產業鏈必須要有更加清晰的分工,通過上下遊分工協作來滿足客戶的多樣性需求,而不是家家都要成為華為或Nvidia。

OPEN AI LAB聚焦邊緣AI計算框架與AI應用開發與部署平臺,將與上下遊的晶片、算法、方案、系統集成與部署的夥伴一起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

發展規劃

OPEN AI LAB目前有100餘人,70%以上為產品研發人員,公司創始人兼CEO金勇斌曾任Arm中國市場營銷與生態發展副總裁,擁有近20年邊緣計算軟、硬體技術與產品研發、產品管理、市場營銷、大客戶銷售、新業務拓展經驗。團隊核心成員來自Arm、Broadcom、華為、中興等晶片與系統公司。

公司曾相繼獲得普華資本、耀圖資本、紅杉資本、晨山資本的投資。目前正致力於進一步加強開源生態建設,完善產品研發,拓展方案夥伴及行業落地。

相關焦點

  • a&s 功能實測 比特大陸AI邊緣計算模組算豐SM5
    同時,視覺類AI算法的深度學習計算,也逐步從雲端部署擴展到邊緣部署。邊緣的設備比雲端多1- 2 個數量級,業內對邊緣AI計算硬體的需求快速升溫,大家呼喚高算力、低功耗、接口豐富的晶片和模組方案的出現,來替代原來的CPU、GPU方案。而比特大陸算豐AI計算模組SM5,定位為國內最強算力的AI邊緣計算模組,成為讓人眼前一亮的選擇。
  • 2017⇆2019,AI三年浮沉記
    據 Gartner 發布的 2017 年 《技術成熟度報告》 顯示,其中出現了 8 項新增技術成果,其中包括 5G、人工通用智能、深度學習、深度強化學習、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無伺服器 PaaS 以及認知計算。
  • 每周AI應用方案精選:骨齡診斷技術;情感計算框架
    國際上已經形成套相對標準的產品骨齡圖譜法,能夠完成對骨頭各個細節的研判,經過精密的計算達到一定的準確度。但是解讀圖譜的過程繁瑣耗時,而全國約存在 20 萬的兒科醫生缺口,而無法正確地判斷骨齡會耽誤治療。長期以來,我國缺乏大樣本的骨齡和身高長期追蹤觀察數據,中國健康兒童的骨齡資料庫並未建立起來,臨床應用的骨齡檢測方法也各有弊端,沒有辦法滿足臨床要求。醫院和企業共同開發了兒童骨齡智能輔助診斷系統。
  • 英特爾AI醫療實戰曝光:10倍加速輔助診斷、準確度高達90%
    國內新藥研發仍以仿製藥和改良藥為主,國內 AI 新藥研發主要是人工智慧公司與藥企合作開發新藥。要解鎖 AI 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落地困境,需要軟硬體配套設備的支撐,AI 算法提高診斷精度,AI 晶片作為底層關鍵技術,配合先進工藝的硬體設備,三方力量集成,以促進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從而撬動 AI 與醫療大生態。英特爾自身優勢與 AI 落地醫療領域的節點正好契合。
  • AI晶片企業高歌猛進,2020年成為具有節點意義的一年——AI晶片相關...
    →36氪《半導體IP廠商「Imagination」推出IMG B系列圖形處理器,多核結構適應多種需求》瑞芯微AI晶片適配百度飛槳2020年5月13日,瑞芯微Rockchip正式宣布,旗下AI晶片RK1808、RK1806適配百度飛槳(PaddlePaddle)開源深度學習平臺,充分兼容飛槳輕量化推理引擎Paddle Lite。
  • 教育界的阿爾法狗:孩子學習效率提升10倍,復購率達80% | 松鼠AI
    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應用帶來了轉機。據億歐智庫發布的《2018人工智慧賦能教育產業研究報告》,人工智慧及相關技術應用於教育領域,主要集中在「自適應/個性化學習、英語語音測評、教育機器人、智能陪練、分級閱讀」等幾大方向。實際上,教育AI領域的玩家不在少數,但大多數公司都把重心放在了技術上。
  • ...65期:AI攝像誤認裁判光頭為足球 雙胞胎替考科目二被人臉識別識破
    此前有報導稱,comma.ai的目標是要成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對手,就像安卓之於蘋果iOS一樣。為了開發技術,這家初創企業非常依賴英偉達公司開發的超強計算晶片。   百度助力保定交警打造AI交管大腦出行效率提升20-30%   該智能交通項目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等先進手段實現了根據車流量自適應即時調整信號燈的時間,單個路口每日的調整優化次數達到300次以上,優化後主幹道行車速度平均提升3.3km/h、停車次數降低了26%,保定市整體交通出行效率提升20~30%。
  • AI「幹掉」程式設計師後,又對藝術家下手了
    豎琴狀的蝸牛 DALL·E 是 OpenAI 基於 GPT-3 開發的一種「用字生圖」的 AI。GPT-3 本質上是一個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機器就是依靠 NLP 理解了我們平時說的「人話」。在 1750 億參數量基礎上的 GPT-3,展現出了驚人的翻譯、問答和文本填空能力,寫出來的新聞甚至通過了圖靈測試,人們分辨不出是人還是機器寫的。 GPT-3 可擴展性非常強大,甚至可以用在無代碼開發領域。
  • AI天空最亮的星!2020年度AI生產力創新獎評選徵集中
    自2018年「智東西 」發起首屆「AI生產力創新獎(AI Productive Force Innovation Awards)」評選,現已進入第三年,我們可喜地看到,過去兩年獲獎入選年度AI生產力創新獎的45個項目和所屬公司,很多都在各自領域持續精進,化科技為生產力,助力產業創新和商業升級。
  • 8.6M超輕量中英文OCR模型開源,訓練部署一條龍|Demo在線可玩
    作為一名開發者,各種OCR相關的需求自然也少不了:卡證識別、票據識別、汽車場景、教育場景文字識別……那麼,這個模型大小僅8.6M,沒有GPU也能跑得動,還提供自定義訓練到多硬體部署的全套開發套件的開源通用OCR項目,了解一下?話不多說,先來看效果。可以看到,無論文字是橫排、還是豎排,這個超輕量模型都有不錯的識別效果。
  • 黃仁勳北京激情演講2小時:搞定國內10大科技巨頭 發布最強AI引擎...
    #布告欄#智東西「自動駕駛」社群開放申請。社群已雲集通用、福特、比亞迪、Waymo、百度無人車、Uber、博世、NVIDIA、英特爾、Mobileye等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的數千名汽車工程師和從業者。同時,本周3堂自動駕駛系列課將在社群開課。課程免費,添加小卡(ID:zhidxcdx)報名。
  • 愛奇藝謝丹銘:AI讓創作者提升效率,讓消費者簡單快樂丨MEET2021
    這是視頻行業面對AI浪潮,交出的一份答卷:素材智能檢索、老電影修復、音色克隆、虛擬動漫偶像……愛奇藝將最前沿的AI技術,落地到視頻創作、內容分發中去,真正讓創作者提升效率、讓消費者簡單快樂。在MEET 2021智能未來大會現場,愛奇藝副總裁謝丹銘表示:用AI結合科技與藝術,能促進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
  • 2020 AI最佳成長榜頒獎盛宴:12熱門領域,60家獲獎企業,共啟AI新...
    「AI+機器人」:榮獲「AI+機器人」最佳產品成長獎的是擎朗智能,榮獲「AI+機器人」最佳商用成長獎的是思嵐,榮獲「AI+機器人」最佳壁壘成長獎的是歡創,榮獲「AI+機器人「AI+晶片」:榮獲「AI+晶片」最佳產品成長獎的是清微智能,榮獲「AI+晶片」最佳商用成長獎的是億智電子,榮獲「AI+晶片」最佳壁壘成長獎的是Graphcore,榮獲「AI
  • 2020 ODCC峰會 浪潮驅動開放計算走向傳統行業
    數據中心所追求的就是如何進一步提高性能,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業務彈性,通過資源池化提高資源利用率,如何更高效更智能地管理和維護。浪潮認為,開放計算與融合架構正是構建未來數據中心的基礎。目前,大型數據中心均採用全面開放技術,所有頂級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已經大規模落地了開放計算伺服器。開放計算以模塊化、標準化,推動數據中心降本增效,互聯互通,獲得高質量發展。
  • Photoshop把AI論文demo打包實現了:照片上色、改年齡、換表情只...
    」、「消除 JPEG 偽影」和「降噪」。 看完這些效果之後,不少網友表示:「心動了」,「買正版有動力了」。 「有了神經網絡濾鏡,我們終於可以說 Photoshop 是全球最先進的 AI 應用了,」Adobe 數字成像副總裁 Maria Yap 說道。「現在,我們正在創造的圖像是前所未有的。」
  • 小愛觸屏音箱和小愛ai音箱的區別
    小愛觸屏音箱帶有屏幕,小米ai音箱沒有屏幕;WIFI頻段:小愛觸屏音箱支持2.4GHz,小米ai音箱為2.4/5GHz雙頻;揚聲器:小愛觸屏音箱為1.5英寸,小愛觸屏音箱為2英寸。  小愛觸屏音箱和小愛ai音箱的區別:  1.小愛觸屏音箱帶有屏幕,小米ai音箱沒有屏幕;  2.WIFI頻段:小愛觸屏音箱支持2.4GHz,小米ai音箱為2.4/5GHz雙頻;  3.揚聲器:小愛觸屏音箱為1.5英寸,小愛觸屏音箱為2英寸;
  • AI 學習的未來更多取決於先天還是後天?
    在擁有 Facebook、Google 以及微軟等巨大計算資源的基礎上,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完成圖像識別等各種任務。 人們普遍認為,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水平還不能與人和動物相媲美,即便是深度學習也是如此。
  • 創投日報 |「斯坦德機器人」獲1億元B輪融資,「圖格醫療」獲5000...
    完成本輪融資後,智象科技將繼續投入研發,形成以智能IT服務為核心的綜合解決方案和產品……(查看更多請點這裡) 36氪獲悉,「能源匯」近日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匯禾資本領投,遠東周濟同歷、老股東找油網繼續跟投,道樸資本、極值資本共同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後,能源匯將著力於油品前置倉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