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內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有這麼一首歌,幾乎全國人都聽過,
所有人都以為這是首歌頌愛情的歌,
其實,我們都錯了,
在這美好的歌聲背後,
藏著一個悲傷的故事。
這首歌的名字叫《大海》,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它的創作者:
張雨生。
1966年6月7日,他出生於臺灣省澎湖,
伴雨而生,取名「雨生」。
他的母親是臺中原住民,能歌善舞,
受母親的影響,從小熱愛音樂,
作為長子的他,也特別疼愛弟弟、妹妹,
尤其是小妹張玉仙,
他們一起聽音樂,一起唱歌。
1985年他隻身去臺北讀大學,
為了和妹妹繼續交流音樂,
他兩經常通電話,
每次都是一臉寵溺的笑容,
還要聊好幾個小時,
舍友們都以為他交了女朋友。
原本這樣美好的生活,
一夜之間全變了。
有一天,父親打來電話,「雨生呀,
這個禮拜天計劃全家去郊遊烤肉,
你學校有事嗎?能不能回來一起去嗎?」
「爸,對不起,
禮拜天我已經跟同學約好要外出,
沒辦法跟你們一起去玩。」
「那好吧,那你自己要小心,
有空常回家,妹妹總說你好久沒回來了。」
1986年7月6日,星期天,
他沒有和家人一起去郊遊,
這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
那天早上他還和妹妹打電話有說有笑,
他怎麼也不會想到,
這竟是最後一次聽到妹妹的聲音。
當天下午,妹妹在回家路上,
不小心踩到山澗上鬆動的石頭,
滑了一跤掉進河裡,
水流湍急,妹妹被水衝的好遠,
幸好救得及時,上岸時還有呼吸,
家人滿懷希望送去醫院。
老天有時候偏不成人之美,
送到醫院後卻因醫生誤診,
而未及時搶救,不幸逝世......
驚聞噩耗的張雨生匆匆趕到醫院,
簡直不能相信,
那個活潑、熱情的妹妹,
如今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他再也聽不到妹妹的歡笑和歌聲,
他對著天空喊:
「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
而且歌聲又那麼好,
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妹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
唱得比我更好,
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她……」
他的心已經痛到掉不出一滴眼淚,
而這傷永遠刻在了他心中,
那一年,妹妹15歲,他20歲。
悲痛之後,便是那幾乎重生的蛻變,
只有經歷過,感受過,
才會知道,骨肉至親的永遠分離,
那種比死亡更讓人可怕的感覺,
妹妹的離世,
使內向害羞的他一夜長大,
這一夜背負上的沉重,
可能一生都無法卸下,
從此,他人生徹底改變了。
妹妹一直很有音樂天賦,
懷著對妹妹的愛和悼念,
張雨生決定一身背起兩個人的夢。
他放棄了自己工程師的大好路途,
決定做一名歌手,
很多朋友勸說他放棄,
畢竟他只有一米六的個頭,
相貌又不是特別出眾,
音樂這碗飯啊,
不是誰想吃就能吃的。
可張雨生,
執拗地報名參加「木船」民歌大賽,
沒想到一開口,
就唱到了無數人的心裡,
一舉拿下比賽冠軍。
在此之前,他從不公開唱歌;
而在此之後,他為歌而生。
就這樣一場又一場地唱下來,
誰都未曾想到這個內斂的男生,
在短短幾年時間內,
就紅遍臺灣各大校園歌壇。
失去親人的痛,
成為他堅持唱歌的動力,
在他的歌曲裡,
沒有無病呻吟的愛情,
沒有虛偽做作的賣弄,
他憑著清亮高亢的嗓音,
富有感情的歌聲迅速走紅港臺。
出道後的首張專輯《天天想你》,
便是為妹妹而作,
他把最深的思念都傾注在歌詞中:
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能告訴你。
天天想你,天天守住一顆心,
把最好的愛留給你......
而當港臺一眾歌手都忙著迎合觀眾的口味,
推出一張又一張情歌專輯時,
張雨生在幹什麼?
他在逆流而上,
憑藉《我的未來不是夢》,
一炮走紅!
這首歌給人以激勵催人奮進,
被稱作:
華語樂壇最勵志的歌曲。
只是名氣和掌聲對他而言,
離得那麼近卻又那樣遠,
人前他笑口常開,
人後卻時常落寞沉靜。
有一次他和劇組在海邊拍攝歌曲MV,
晚上,大家都圍著篝火盡情歌唱,
而他卻望著大海,
神情落寞,暗自神傷。
這一幕被好友陳大力看到,
知道他又觸景生情想念妹妹了,
於是陳大力便找陳秀男,
商量為他的妹妹寫一首歌,
希望他通過歌聲把心裡的苦唱出來,
以這樣的方式紀念他的妹妹。
於是,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
《大海》就此誕生,
他的歌聲飽含對妹妹的思念,
如此動人,
他賦予了歌曲靈魂,唱活了歌,
成為無法超越的經典。
之後,他又為妹妹寫了《姊妹》,
仿佛妹妹就在身邊,從未離去:
春天風會笑,唱來歌聲俏,
你就像只快樂鳥。
夏天日頭炎,綠野在燃燒,
你讓世界更美好。
記得你的嬌,
記得你的妙,
我怎麼可以忘掉?
當我能夠飛,飛越了雲霄,
我一定要你看到......
年年月月,思念無盡,
《我是一顆秋天的樹》,
寫盡了孤獨和蒼涼......
對於歌手來說,唱功和創作才華,
只要能把其中一樣做到極致,
就足以在樂壇擁有一席之地。
然而圈內最怕的,
還是像張雨生這種,
既擁有天賜好嗓音,
又在創作上能獨當一面的天才音樂人。
可惜天妒英才,意外突然到來,
一個時代落下了帷幕......
1997年10月20日,
張雨生回家途中不幸發生車禍,
此後一度陷入昏迷,
各大頭版頭條都是他的新聞。
他是踏踏實實只做音樂的人,
乾淨澄澈,
張學友曾評價他,「是天生的歌者,
有著金子一般的嗓音,
他創作的音樂不媚俗,也不去追求主流,
很有自己的特色,
香港恰恰缺少像雨生這樣的音樂人。」
人們為他祈禱、為他盼望,
希望這個締造樂壇神話的男人,
能再一次締造生命的奇蹟。
然而11月12日,
經過22天與死神的纏鬥後,
一代音樂驕子張雨生最終身故,
年僅31歲......
你不告而別,我後知後覺,
他的父親在那天早早為他騰出車位,
最終也沒等回他來停靠。
悲痛中的父母,
將他和妹妹張玉仙合葬於梨山「雨生園」,
希望他們「兄妹相伴,魂魄不孤。」
張雨生雕像
2017年,
「臺灣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頒給了他,
他已經去世20年了還能獲獎,
這就叫經典。
直到今天,《大海》仍在被傳唱,
他的好友張惠妹在演唱會上,
唱《大海》,
唱完後張惠妹仰頭向天,久久無聲,
不知是否想起,
當年那驚才豔豔的少年......
很多人也在模仿他,卻從來都不像他,
他離開後,
世界上再也聽不到這樣的聲音。
一些網友說:
「常常聽他的歌我都會哭,因為很想念他,
你看我們世界上多少人,
都在為了活著而活著,
然而雨生在他短暫的生命,
寫了這麼多好歌,活出了生命的風採。」
好的音樂,是不死的靈魂,
真的感情,是穿透歲月的相見,
他雖走了很多年,
也讓很多人,遺憾了很多年,
但最美麗的花朵,
風華絕代過,便已經足夠。
經得起時間檢驗的,
永遠是獨一無二的才華。
今天,懷念張雨生,
願他的光芒,能在音樂中永生。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華人星光原創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