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家是早晨廚房的熱粥,家是傍晚湖邊的扶持,家是一件雨衣,風裡是它,雨裡也是它。也有人說,家是倦鳥歸來的巢穴。
人之有家,司空見慣,非常平常之事!可能正因此導致了不少人對家缺乏應有的認知和責任。有的人對家不以為然,有家不當家,有家不回家;有的人不知家之重要,該成家時不成家;有的人有家不愛家,生病才回家;有的人只知家的好,不知家要他;有的人雖有家,但持家無方;有的人有家不惜家,偏要解散它;還有人明知家的好,偏要獨自出家等等。可見,雖然眾人皆知在家千般好,但並非人人知家、惜家、愛家和會持家。逢此國際家庭日,冒昧與大家共話家事!
有家千般好
常言道,「家是社會的細胞」「人生的港灣」「人生的歸宿與依賴」等等,都說明了家庭對於個人、對於社會之重要。今年全國人民奮力戰疫,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強調居家隔離,家作為最小的社會單元,發揮了防護、隔離的巨大作用。家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的舒適和便捷外,還有許多安身立命之功。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婚姻是唯一影響人的幸福感的外在因素,結婚的人比不結婚的人普遍要幸福得多。婚姻更能經受貧窮、疾病、災難甚至戰爭的磨難。當你處在嗷嗷待哺的童年,有家可能不稀奇,但你可知那些無家者的苦難和生命之憂;當你垂垂老矣,有家自有天倫之樂,但你可知那些光寡孤獨者的悽涼與寂寞。
成家是使命
自古以來,成家立業,都視為人生大事。近年來,在都市中卻逆潮流出現不少不戀愛、不結婚、不生育的現象。據國家統計局報告,全面實施二孩政策以來,我國出生人口已經出現連續三年降。那些不婚族、丁克家庭對外儘量彰顯瀟灑,但內心無不矛盾,同時引得老人怨、親人憂,他們的父母為此傷痛了心、磨破了嘴。有的人甚至逢年過節,出於無奈只能靠租女租男回家以求矇混過關。古訓有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若屬不幸的天然不孕,那值得同情。若是持似是而非的理由不婚的、或者婚而不育的,可以說是對人類、對社會沒有足夠的責任感。當嫁不嫁、當娶不娶、當育不育者,實則是對人生認知有偏差,對自己、對社會不負責,更是對上不孝和不敬。生而為人,當盡人之使命,還得要聽天由命、遵從規律,該成家時得成家,該添子時須添子。
愛家要盡責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一旦成家,肩上自然就擔負著家的責任。哪怕你身處高位、日理萬機,你也要以你特有的方式,足夠表達你對這個家的愛和關心,不要以為你能帶給這個家錢財、名譽、聲望,就有足夠的理由不聞不問。哪怕你現在下是艱難創業,位低錢少,也不要奢望等待發達之後,全家才好好相聚與盡責。家庭盡責與對上盡孝一樣,是不能等待的。平時常見小孩小時還喜歡與父母相處,一旦長大一些,就不稀罕甚至不情願與父母相處那麼多了。所以愛家還要及時。無論作為父或母,他對於家庭的作用決不僅僅是提供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物質條件,情感交流、心靈撫慰才是最重要的。
持家須有方
這裡不講如何搞家庭理財和家務管理,而要針對日漸增多的離婚現象,重談如何維繫和挽救那些即將散夥的家。
莎士比亞:「真正的愛情之路從來不會平坦。」
人類的愛情往往被詩歌、小說所理想化、被誤導。被誤導了的人們,相信所謂完美愛情,不可避免地限於三種境況:很可能永遠找不到伴侶;勉強找到一個將就的,過一段又陷於再找的歷程;即便自認為已經找到,遲早又覺得被騙!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完美的愛情不只是稀有,而是根本沒有。每一個家庭或早或晚都會經歷一個面臨解體的僵局階段,但大部分家庭的分崩離析是可以避免的。「很多夫妻錯誤地斷定『我們該離婚了』的時候,恰恰是雙方需要真正用心溝通、讓婚姻進入佳境的時刻。」要承認雙方都有缺陷,不能懷有「敵意」,要保持最基本的尊重,誠摯地溝通,如果雙方都願意作出調整,面臨散夥危機的家庭是可以挽救的。生活中吵架不可怕,只要能做到上面這一點,就可幸福地吵下去!
願天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祝大家人人幸福、家家快樂!
#國際家庭日#
如果有一款全家的居家服,居家更溫馨!同時,看看其他家難解的經,有助於念好自家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