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古路村之路(資料圖片)楊濤攝
11月18日,申老師帶領孩子們舉行最後一次升旗儀式
申老師在古路小學的最後一課
孩子們將學習用品搬進庫房,從此他們將告別古路小學
申老師和學生們在教室前合影
孩子們走之前最後望了一眼空蕩蕩的教室,黑板上寫著孩子們對學校的無盡眷戀
核心提示>>>
雅安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小學,建在海拔1400多米絕崖之上。2008年,華西都市報報導了代課老師申其軍在該校默默教書26年的新聞後,志願者、記者、官員、探望者、遊客以及捐贈,就不斷地湧入這所被稱為「天邊小學」的學校。
問題,也隨之而來!古路村小學善款的監管、教學理念的分歧、傳統與世俗衝突等,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凸現出來。
去年,因為遷校問題,志願者與代課老師申其軍的矛盾愈演愈裂。兩批學生遷往山下讀書後,至今年11月,古路村小學只剩下7名學生及2名旁聽生。
而今天,這最後7名學生也將告別古路村小學,搬到山下讀書。
11月18日,星期五。下午4點半,古路村小學舉行了最後一次升旗儀式。學校裡唯一的代課老師申其軍緩緩擎著掛好紅旗的竹竿,屋頂,11歲的周賢蓉接過旗杆,插在屋頂,敬禮。屋下,站成一排的8個學生大聲唱起國歌。
「古路村小學建成60年了,這是最後一次升旗儀式,大家聲音洪亮些!」升旗儀式前,申其軍特意強調了「最後一次」。雖然大多數七八歲的孩子並不懂得「最後一次」意味著什麼,申其軍心裡卻百感雜陳。
11月4日,申其軍被當地教育部門告知,11月20日前,古路村小學的學生都要遷往山下讀書,校址改作古路村活動中心。
最後的一天
上課吃飯升旗
學生放學「天邊小學」停課
11月18日上午,離最後搬遷的期限還有兩天,申其軍在教室外接電話,教室裡,學生們在朗誦課文,9個學生,兩個旁聽生4歲多,其餘最大的11歲,最小的6歲多。
截至18日,申其軍仍然沒能說服家長將孩子轉到山下去讀書。申其軍告訴記者,上午漢源縣皇木區教辦主任夏寶清又給他打來電話強調,如果20日不能完成搬遷,申其軍將被辭退,縣教育局會調公辦老師上山教課。
儘管當時「大局未定」,但申其軍的種種表現都指向「最後一天」。
中午12點過,申其軍在教室隔壁的食堂燒上開水,然後招呼孩子們回教室。「我們把最後一課上完。」這一天學的是二年級上冊的語文第22課,《窗前的氣球》。申其軍先領讀了幾遍課文,普通話夾雜著四川話的領讀,使孩子們的聲音聽起來有點像唱歌。
1點半,申其軍宣布下課。他告訴學生們,要麼星期天就搬
去新學校,要麼就等著新老師來給他們上課,他還不忘提醒孩子們,這是他的最後一課,把自己的書裝在包裡帶走。
隨後,申其軍又忙著去給學生們張羅午飯。「往常都是米飯和臘肉,今天做飯時間晚了,只好吃麵。」
飯後,開始大掃除和搬遷:桌椅、廚房用具、米、臘肉……這些都被搬入倉庫房,並被申其軍上了鎖。申其軍說,這些東西都是這麼多年來他親自張羅的。
「萬一最後沒搬成,調了公辦老師上來,不是還要用這些桌椅嗎?」記者問。「讓他們自己去搞。」申其軍回答得很乾脆。
下午4點半,大半個太陽已經躲到對面山峰的背後,組織學生升完最後一次旗,申其軍一聲宣布「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