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70、80後歌迷來講,《說唱臉譜》這首歌是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上世紀90年代在大街小巷以及電視廣播中紅極一時的一首京劇戲歌,是由著名詞作家閆肅作詞,作曲家姚明作曲,歌手謝津所演唱。
這首歌在當時看來確實是很標新立異,它的詞、曲及演唱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它的歌詞部分以年輕人與老爺爺對京劇的衝突看法為視角,對京劇這門古老藝術既進行了知識普及,又闡明了關於京劇繼承與發揚以及保守與改良的辯證關係,寓教於樂,琅琅傷口,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對京劇藝術產生了一種好奇與喜愛。
歌詞節選: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一幅幅鮮明的鴛鴦瓦,一群群生動的活菩薩,一地地鉤廟一點點誇大,一張張臉譜美佳佳……
歌曲的旋律巧妙地將京劇花臉唱腔融入到了流行音樂之中,並開啟了流行歌曲的說唱先河,在配器上也是由電子樂器與京劇京胡、鑼鼓等相結合。如此的古洋搭配,顯得整首歌曲古典而不失時尚,嚴肅也彰顯活潑,要知道歌曲創作時,社會尚處於八十年代末期。
嚴格說起來,這首歌的原唱不是謝津,而是主持播音界的泰鬥趙忠祥先生。那是在八十年代末的一次綜藝晚會上,當時詞曲已經出來,是李谷一向晚會主創推薦由趙忠祥來演唱,只不過趙忠祥的這一版詞曲都還很簡單,沒有說唱部分,也沒有與老爺爺的爭辯。
到了1993年中央電視臺建臺35周年晚會上,創作者將這首歌又重新編配,才交由歌手謝津來演唱。
謝津豪放大氣的嗓音,加上耳目一新的詞曲編配以及精美的戲曲伴舞,使得人們立馬喜歡上了這首歌,從此它成了謝津的代表作,謝津也因此一炮而紅。
說起謝津,估計許很多新一代的歌迷會略顯陌生,她是上世紀90年代與那英、毛阿敏、杭天琪等人齊名的歌手。
她出生於1971年,中學時便獲得了天津市歌手大獎賽的第二名,1990年在北京以一首「北京亞運」題材的《亞運之光》嶄露頭角,後與香港華納唱片籤約,成了葉倩文的師妹。她的代表作除了《說唱臉譜》,還有《女人天生愛做夢》以及《愛不要太多》等等。
謝津音域寬廣,具有重金屬質感,並極富有穿透力,她的颱風豪放灑脫,氣場十足,在當時的歌壇鶴立雞群,獨樹一幟。相信曾看過香港回歸合唱歌曲《公元1997》的朋友們,一定會覺得謝津的嗓音在眾多大牌中是多麼的與眾不同。
然而,年少成名的謝津個性十足,又很敏感,也不擅於人際交往與社會應酬,她的母親對她也是愛得過分,大小事情一切包辦,對她的管教也甚嚴,使得她無論生活還是心理上獨立性都不強,依賴性過重。
在1994年的一次演出中因音響不好,影響了演出質量,使得謝津十分生氣,她隨手給了公司相關人員一耳光,隨即被封殺。
被封殺限制的刺激,加上同時代出道的歌手紛紛比自己先紅了起來,謝津自感懷才不遇,心情便愈發顯得壓抑。
在1999年2月14日的早晨,年僅28歲謝津在自家23層寓所墜樓身亡,一代天才歌手不幸香消玉損,歌壇從此少了一位極富特色的聲音。
謝津的遭遇,我們深感悲痛與惋惜,同時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與深刻的反思。人,尤其是一帆風順的年輕人,應該具有適應社會的心理準備和壓力承受能力,要多走出去與人交往,善於自我調節;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也要對年輕人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多給他們成長機會,使得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謝津雖然離開20多年了,但她的聲音與她的個性永遠地留在了廣大歌迷心中。
在此,讓我們再次唱響與聆聽這首不朽之作~《說唱臉譜》,以此來懷念謝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