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給孩子取名字,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如何取個好聽、有文化、有內涵、又不會重名的好,是個學問。在給孩子起的問題上,有的家長追求特立獨行,有的則相信易經八卦,有的擔心給孩子起個大俗名而選擇了生僻字,結果起好的名字卻在生活中帶來了很多麻煩。到底什麼樣的名字才是?該怎麼給孩子起名字?關於當中的學問和門道,記者採訪到了中國姓名學專家、市公安局人口管理總隊副調研員關璽華。
有這樣一位家長,生了個小孩屬馬,起名字時便依據「屬馬的名字裡有『宀』寓意以後有房有宅,有『辰』字寓意以後有貴人相助,馬是吃草的要有『艹』字頭,在樹林裡跑的要有『木』」等諸多講究,好不容易湊出「宸菥」兩個字做名字。由於這個小孩的姓本身便是非常少見的生僻字,經常有人一個字都認不全,於是生活中遭遇了很多麻煩。
這位寶媽在網上吐槽說,帶孩子去醫院做腦電圖,因為腦電圖的醫生不認識孩子的名字,把她家的號扔在了最下面,「人家都做好了還沒輪到我們,等了一個多小時啊,還是我媽去吵了之後才在角落找到了我們的檢查單。」「平時去醫院掛號或者要輸入名字的時候,我家都要弄半天,後面排隊的人都會很鄙視我們。」「今天又接到早教中心的電話,上來就問你是朋宸心的家長嗎?我說你打錯了就把電話掛了,原來是上課要臨時改時間,害得我們今天課都沒有上成啊。所以媽媽們啊,給孩子起名字還是太平一點吧。」
除了這位寶媽,當下還有不少家長為了防止孩子的名字有太多重名,喜歡從康熙字典裡找個冷僻字給孩子起名。
在關璽華看來,名字是讓別人叫的,這就得考慮別人是否認識的問題。有些人覺得給孩子取名越深奧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實不然。生僻字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好認,而且有的字由於過於冷僻,不在公安機關的現有制證字庫裡,無法製作二代身份證。而且生活中到郵局寄包裹、銀行取錢、社保辦保險、派出所辦戶口、出國辦護照等等可能都會遇到麻煩。
據了解,公安機關對現有制證字庫進行過升級,升級後的字庫文字含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北京地區不能做二代證的字差不多有200多個。
所以關璽華建議,居民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可以先到派出所諮詢一下,看是不是冷僻字,以免後面生麻煩。
有的家長追求時尚,在起名字的問題上也趕時髦。比如:某大學有個教授,給孩子取了個名字叫H,報戶口的時候民警說這英文名字不能用,會給戶籍管理工作帶來麻煩,要不就把這H翻譯成漢字吧,於是就音譯成漢字:「愛吃」。
這種事並不少見。還有人用張A、王@做名字。中國沒有姓名法,因此有些人認為可以隨便起名字,甚至在姓名中加入英文字母或者符號,以追求姓名的與眾不同。這樣起名好不好呢?
關璽華認為,無論用字母還是用符號起名都不符合中國的姓名文化傳承。中國人起名最起碼應該用中國字,用漢字,怎麼能用英文? 而且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就比如王@,搞不好就會被別人當成是電子郵件的地址。
最重要的是姓名中有字母或者符號的不能做二代證。關璽華告訴記者,我國的二代證有嚴格的技術標準,每個人的信息從出生就儲存在計算機資料庫中,在製作二代證的時候,是通過網絡從資料庫中調取人口信息,然後值入新拍攝的二代證照片,再進行自動化的製作。如果名字不符合二代證的標準,電腦程式將不認可。所以但凡姓名中有英文字母或者符號的居民要想做二代證,必須改名字。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起名字時,都有擔心重名的困擾,說白了就是不想給孩子起個大俗名。
關璽華介紹,造成重名的原因首先是大姓人口眾多,目前北京重名超過千人的有王淑英、王淑蘭、王秀蘭、王紅、王軍、王濤、李傑、李軍、李華、李桂蘭、李明、張桂蘭、張桂珍、張曉明、張軍、張華、張鵬、張紅、劉軍、劉建、劉建國、劉淑珍、劉建軍、趙傑、趙剛、趙平等等,大都集中在張、王、李、趙、劉這幾個大姓中。
造成重名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俗字,即用俗了的字,包括:紅、軍、蘭、濤、華、國、傑、珍、英、剛、明、新、勝、平、建、俊等,這些俗字取名尤其在大姓中是不能再用了。
另外,單字名重名率高。比如:姓王名濤,濤在名字中的使用率本來就高,再用於單字的名,當然也就容易重名,王濤遍布天下也就不足為怪了。如果一個字在名字中的使用率不高,用在單字的名字裡也容易重名。
知道了造成重名的原因,就不難防止重名。首先是不用俗字取名,其次最好不取兩個字的名字。相比之下,三個字的名字含義也更豐富。
關璽華告訴記者,北京的戶籍管理有先進的計算機聯網設備,北京市公安局已經開展了防止重名的服務,居民在給新生兒報戶口時,民警在計算機裡一查詢,立刻就能知道有多少重名。因此家長在給孩子起了名字後,可以先到派出所進行一下重名諮詢,然後再做決定。
名字好不好,可以在網上測一下?現在有不少號稱可以測姓名好壞的網站,把名字輸進去,就會得到一個評分,很多家長便以此作為參考。
關璽華有個親戚,孩子要出生了,找人起名字,大家幫他想了不少名字,他就把這些名字拿到電腦上用網上測名字的軟體測試,結果沒一個滿意的,很是煩惱。
後來他找到關璽華,關璽華隨便在網上找了個測試姓名的地方,測了一個名字:王八。測試結果對這個名字的評價非常之高,原文是這麼說的:
吉人自有天相數,逢兇化吉不在話下。
基業:豪傑、官祿、財錢、將星、學者。
健康:逢兇化吉,遇一次生險,可得長壽。
測試的結果很明確,王八是個好名字!真是太妙了,不知有誰願意取這麼個名字?
關璽華說,電腦測試名字不科學,根本在於判斷名字好與壞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是根據筆畫,用陰陽八卦之類的東西測,那還是算卦騙人的把戲。他提醒那些具有現代知識的年輕人,不要輕信現代偽科學。
什麼樣的名字是好名字?其實當中有個人口味兒的問題,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名字,可以說眾口難調,這也是名字不好起的根本原因。
但是,名字好不好還是有標準的,經過多年對姓名學的研究,關璽華認為,好名字的標準應該是:好認、好寫、好聽、好記、重名少、沒有歧義並且有一定的內涵。
有的寶媽為了不重名,查康熙字典給孩子起了個筆畫特別多、特別複雜的名字,結果孩子上學以後傻眼了。每當考試的時候,別的小朋友兩道題都答完了,自己家孩子還在忙著寫名字。
關璽華在戶籍處工作多年,接觸到不少名字,有些又難認又難寫,比如彝,19畫;懿,22畫;璨,17畫。「這些字含義也談不上深刻,即便有一定的含義,也不好懂,這樣的名字可以說是不成功的。」
名字除了要好認好寫以外,還要好聽,要符合中國字的發音規律,就是要讀起來上口,不能跟繞口令似的。關璽華舉了幾個例字:比如三個字都用上聲,讀起來就彆扭,一個人叫沈海埂,這三個字放一塊兒讀起來嗓子直難受,好像不能一口氣讀完似的。三個字都用去聲也不好,有個人叫宋兆盛,三個字都是去聲,讀起來就不如叫宋兆年好聽,第三個字是平聲,給人以向上的感覺;第三個字是去聲,給人以向下走的感覺,名字讀起來就有些發悶。
名字是不是好記,這是個視聽感覺的問題。如果名字好記,有時候好事也不會忘了你。尤其是在企業幹不起眼兒的工作,老闆老是想不起你,好事恐怕也輪不到你了。
有些人的名字叫起來讓人想笑,很多便是因為有歧義。關璽華舉例說,比如有個能吃的小夥子叫範世剛;有兩個人,一個叫陳復旦,一個叫陳劍橋,他們都沒考上大學;有個人的名字非常高雅,叫子藤,可惜姓杜;有個人叫朱逸群,人家就叫他豬一群;有個人叫秦壽生,人家就會想,他們家誰是禽獸?由此看來,給孩子起名不能太隨意,避免孩子成人後因為有歧義鬧出笑話。
好名字要有一定的內涵。名字有內涵是中國人起名的傳統,可怎麼才能有內涵,這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關璽華舉例說,比如楚辭專家文懷沙教授,他的名字就源於楚辭中的一首詩《懷沙》。如果一個人的名字是一首詩的題目,那他的名字中就有了這首詩的內涵。用從詩中摘出的詞作名字,當然也就帶有詩的底蘊。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內含。關璽華說,總的來說,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讓他的名字裡有什麼內含。比如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好人,就可以給他取名永瑞,瑞就是好;希望孩子成才,可以叫他良棟,棟就是棟梁之才。
有個姓許的朋友求關璽華幫忙,讓給他的孩子起名字,要求有深刻的內涵。關璽華問他,想在名字中寄予什麼希望?朋友說將來想讓這孩子上大學,最好能當高考狀元,然後再讀研究生,再當博士。後來關璽華就給他的孩子起了個名字,叫許三元。
關璽華對朋友講,明朝的時候,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分別為解元、會元、狀元。三試都是第一名,叫連中三元。洪武年有個叫許觀的,連中三元,所以你的孩子可以取名許三元。三元這個名字好寫,也好認,想連中三元的內涵也有,比許三多強。對此朋友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