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在事實上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的社會。由於實行了近四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很多的中老年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如果因為孩子們不在身邊的話,很多的中老年夫妻根本就享受不到兒孫滿堂的幸福,當然就會感覺到孤獨了。更為可怕的是,如果自己的老伴又由於疾病等原因,突然的離開了人世的話,那麼剩下來的這個人的孤獨感覺,肯定是極其強烈的了。
人生在世,孤獨的日子是最難熬的,特別是對於一個年齡越來越大,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的中老年人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有些人因為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孤獨的痛苦,而走上了自殺的絕路。那麼,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排遣這種孤獨了嗎?我以為,辦法當然是有,但關鍵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具體辦法,推薦如下。
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
一個人年齡越來越大,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難道就一定會感覺到孤獨嗎?我以為,也不盡然。孤獨,肯定是大部分人的正常感覺。但是,我相信肯定也會有少數的中老年人,他們不僅不會有這種孤獨感,而且還能抓住這段難得的獨處時間,讓自己的晚年時光,生活得更加充實和精彩。那麼,人為什麼會感覺到孤獨呢?我以為,這個問題雖然同年齡的增大、身邊人的減少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我以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我們自己內心的空虛。
古語有云:三日不讀聖賢書,就會因內心空虛,而感覺到自己面目可憎了。這裡所說的聖賢書,主要指的是我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的,四書五經等傳統經典著作。所謂是,經典永流傳。讀古來聖賢們的經典,就是與古來的聖賢們交朋友。一個人到了晚年,如果能夠靜下心來多讀一些聖賢書的話,就會因為在讀書期間的不斷感悟,而使得自己的內心充滿了喜悅之感。而且是,經典讀得越多,內心就越喜悅。
最後,很有可能會達到孔聖人所說的「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境界了。那麼,內心到了這種境界的人,又怎麼還會感覺到孤獨呢?所以說,讀書特別是讀聖賢經典,是排遣中老年人內心孤獨的首要辦法。
嗜好,打發無聊的時間
我們如果不想讀書的話,那麼又有什麼辦法,來排遣自己內心的孤獨呢?我以為辦法就是,給自己找個嗜好,或者找點事情來做。能找到工作做的,就在工作中排遣自己的孤獨吧。如果因為已經過了退休的年齡,而無法再找到工作的話,那麼就只有給自己去整點嗜好做了。
比如,養一隻寵物狗或者寵物貓什麼的。要知道,將一隻小狗小貓養大了,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真得將它們從小養到大的話,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然後,每天去溜溜狗、散散步,不也是一種享受嗎?如果怕養寵物麻煩的話,我們為什麼不去下棋呢?或者去寫字、作畫呢?要知道,我國傳統的四藝琴棋書畫,真的是博大而又精深。自古以來,讓我們多少的先人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而忘記了一切的煩惱和孤獨。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切入四藝境界的話,那麼我相信,到時候恐怕我們都會感覺到,時間都不夠用了。那麼,我們又怎麼會有時間去感覺到孤獨呢?
所以說,一個人之所以會感覺到孤獨,還是因為自己無聊的時間太多了。解決的辦法就是,趕緊去找事情做,最好是找到一個嗜好。這樣做的話,我們就沒有時間去選擇孤獨了。
慈善,助人為快樂之本
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是活潑而又好動的,恐怕即使是到了晚年,也是改變不了的。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對於這樣的性格,我以為讀書或者寫字可能都不太合適。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走出家門,去做公益慈善活動呢?古語說得好:助人為快樂之本!俗話說得好:憂愁使人老!一個人到了晚年,千萬不要太擔心自己的身體或者是年齡。因為人的身體就像一臺機器,越用就越靈活。
我們不要再自怨自艾了,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比我們孤獨和可憐的人,肯定是大有人在的。我們要想不再孤獨,就趕緊走出家門,去幫幫一些比我們還要可憐的人。比如,去照顧一些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也可以去安慰和照顧一些殘疾的孩子們,等等。
所以說,如果我們身邊沒有人的話,那麼我們就主動地走出家門,去幫助一些比我們還要孤獨還要可憐的人。那麼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在不知不覺的助人之中,就會收穫到助人所帶來的快樂和內心的喜悅了。那麼也會因為我們對社會發出的餘熱,而不會再感覺到孤獨了。
總之就是,一個人年齡越來越大,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是否會感覺到孤獨,這幾乎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態。也就是說,取決於我們是選擇讓自己的內心充實起來,還是繼續的空虛下去。如果我們是選擇充實自己的內心的話,方法也是很多的。比如,可以去讀聖賢書,也可以給自己找一個嗜好。實在不行的話,就走出自己的家門,去幫助比我們還要孤獨無助的人。那麼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走出自己內心的孤獨,而變得充實快樂起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麼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