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公眾號「看客inSight「(ID:pic163)授權轉載。
在無數種一夜暴富的可能中,最經濟實惠的要數買彩票 —— 改變命運,從此只需兩塊錢。
於是從三十年前起,很多人前赴後繼地走進彩票站,開始了上下求索的生涯,只為勘破數字組合的終極奧義走上人生巔峰。
1
「伸出您的手,獻出您的愛」
1987年的一個炎炎夏日,中國第一批「彩票」忐忑地出現在石家莊大街上。
彼時,「彩票」還是一個陌生的舶來詞。由於擔心彩票帶有不勞而獲的意味,政府給它起了個中國式的名字 —— 「社會福利有獎募捐」。
事實上,第一次彩票銷售確實充滿「為國為民」的意味。
第一個「帶頭募捐」的,是時任石家莊副市長的孫永生。據他回憶,政府部門下發了通知,要求領導幹部要起示範作用,「當時還給市裡各部門分了任務,每個部門都要買一定數量的彩票。」
1987年發行的「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長得像1塊錢人民幣,背面寫著「利國利民」
於是,許多河北市民懷著碰碰運氣的心理購買了獎券,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等到開獎儀式,前來兌獎的人擠滿了整個廣場。中獎者是河北臨時工溫國斌,他本來每天掙4、5塊錢,中了一等獎2000元,比一年工資還多,於是回村風風光光地辦了婚禮,一舉成為彩票事業的活廣告。
從此,彩票開始在全國生根發芽,陸續開賣。不過,雖然彩票的首發儀式轟轟烈烈,但由於多數人對彩票並不了解,初期銷量並不理想。
銷售人員只能在攤位向路人挨個解釋什麼是「有獎募捐」。即便如此,聽說交兩塊錢可以得大獎,路人的眼中還是經常寫滿看騙子的眼神。
福州社會福利彩票出師不利,售票人員上街兜售,十分殷勤,但多數市民反應冷淡。華小銳 / 攝
真正打開市場的,是90年代的即開型彩票 —— 2塊錢摸一張獎票,現場刮開兌獎,豐厚大獎就擺在旁邊,看得見摸得著,因此這種銷售模式也被叫做「大獎組」。
此舉一出,就激起了中國人沉寂多年的發財夢。
獎品陳列區擺著特等獎的電視、一等獎的自行車、二等獎的時鐘、三等獎的搪瓷臉盆,和四等獎的肥皂。程耀寶 / 攝
在城市的廣場和農村的集市,堆積的大彩電、洗衣機、自行車、小轎車引發了萬人空巷的熱潮。彼時,萬元戶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百貨大樓裡都沒有同時擺這麼多寶貝。
人們排隊搶購,呼吸越來越急促,盼望好運能落到自己頭上。整個廣場上,都瀰漫著熱氣騰騰的欲望。
1998年,海南海口市發行中國賑災福利彩票,出現搶購潮。張煒 / 攝
廣州一次福利彩票銷售吸引二百萬人次,造就了十九名百萬富翁。柯小軍 / 攝
一旦有人中獎了,工作人員就把中獎者請上臺,披上紅花,敲鑼打鼓送回家,隆重得如同大型婚禮現場。
其餘沒中獎的人,則簇擁在臺下,希望能和大獎得主握手「沾沾喜氣」,然後更加瘋狂地購買,希望下一個「2塊錢把小轎車開回家」的人是自己。
海口市人民廣場,在「花2元錢可獲得60萬」的宣傳之下,數以萬計的外來務工人員湧入廣場
90年代,彩票銷售進入了更加狂熱的階段。
體育彩票開始發行,「社會福利有獎募捐」改名成「中國福利彩票」,電腦彩票、刮刮樂、雙色球等新玩法也不斷翻新。
令人目不暇接的爆款,和越來越高的獎金,讓許多人心甘情願地掏出了自己的生活費,享受以小博大的快感。
無論城鄉,不分南北,人們就這樣你一塊,我一塊,在世紀末把福利彩票年銷量送上了百億元大關。
2000年,廈門市舉行5000萬元體育彩票銷售,中獎率30%,購買者人滿為患
「大獎組」所到之處,地上就鋪滿彩票紙,如同下了一夜雪
2
「2元改變一生命運」
彩票夢的野蠻生長,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如何吸引人們來買彩票,成為了無數彩票銷售人員的必修課。
於是,早在成功學風行之前,大獎組就見證了無數口號的誕生。
「2元+幸運=桑塔納」
「想想100萬!」
體彩廣告牌也不甘落後,用數據說話:
每5天產生一個百萬富翁,多買少買,多少要買,早中晚中,一定會中!
除此之外,花式宣傳也爭相出現,在娛樂業尚不發達的時代,為渴望新鮮刺激的人們,帶來了一絲商業社會的初體驗。
2003年新年第一天,在杭州市廣場上,一個光頭男子走進了彩民的視線,頭上畫著福利彩票的廣告
80萬元巨獎,群星薈萃,包括陳小春、李湘、任達華
面對瘋狂宣傳,彩民覺得自己和一夜暴富真的就只剩一張彩票的距離。
由此養活的彩票店,也達到了「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的地步。老闆不遺餘力地展示著中獎信息,然後店門口貼上「失敗千萬次,成功在一回」的標語,赤裸裸地誘惑著更多人的加入。
安徽合肥一小學前,學生們用省吃儉用的錢購買兒童彩票,每張5角,最高能中2塊。專家稱,此舉對兒童成長不利
2000年,北京農民工午休時在工地附近買彩票。大獎已經達到1000萬元
賣彩票的千方百計讓人相信下個得獎的就是自己,而買彩票的則忍不住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成為中大獎的那個幸運者。
漸漸地,一些玄之又玄的路子在國人間流傳開來。
有人總結道,中獎首先是從一些吉兆開始,常見的比如右手發癢,或者家門口喜鵲叫個不停。還有一些不常見的,都是與夢有關:
夢見自己釣起一條重達30多斤的魚;夢見著名小品演員潘長江(獎)來家裡做客;夢見劉德華(得發);夢見自己掉進了一個糞坑裡,費半天勁都爬不出來……
買彩票也是各有講究。有人想蹭菩薩的好運,就用香油錢買彩票。有人則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在開獎當天去買彩票,聲稱這樣中獎概率更高。還有人堅信自己就是天選之子,用生日、幸運數字、車牌號做投注數字……
但這樣的嘗試往往只剩徒勞,彩票史上從來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曾有一位江西小夥,左眼皮經常莫名跳動,於是在「左眼跳財」的信仰下,他斥巨資8000多塊買了彩票。
到頭來,悉心呵護的「左眼跳動」不僅沒讓自己中獎,還發展成了左側面部痙攣。
傳說「童子手」能帶來好運
玄乎的路子走不通,很多人覺得還是得依靠學術。
據說,這是雙色球一等獎的中獎概率
2006年,重慶一位彩民運用《易經》金木水火土的走勢變化來選擇號碼,中了大獎,把人們對「知識改變命運」的狂熱又推上了高峰。
一時間,市面上湧現了一批批野生「彩票科學家」,預測班開到了兩天9800元的天價。
而彩票預測產品則各顯神通,比如一名「彩票大師」,據廣告說在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中獎準確率之最:
「採用聞名古今中外的文王六十四卦原理配上最科學的2N次方,成就舉世無雙,準確率98.4%,獨孤求敗絕世稀品。」
《黃金分割測號法》培訓教材
彩民觀看福利彩票「走勢圖」。劉可耕 / 攝
還有人提出了「打工一世窮」理論,循循善誘地倡導,用「科學方法」買彩票賺錢:
一則廣告清楚說明,學習班幫山東學員劉傑用180元的本金不到兩小時賺了1600多元,劉傑「十分感激敬佩,臨走前給老師購買了菸酒並贈送了錦旗。」
賺沒賺錢不知道,但是看得出,「彩票神話」就這樣切中了時代最敏感的神經。
國家GDP可以迅猛增長,下海可以成為萬元戶,那買彩票一夜暴富的為什麼不能是我?
重慶包工頭老王放棄工作,鑽研自己研究的彩票公式。後來,老婆離開了他,他也淪落到住在橋洞靠撿垃圾為生,但他仍表示:「現在可以說已經成功了,只要有前十期的開獎號碼,給我三個小時,絕對可以推算出來」
3
「你以為誰都有那種福氣嗎?」
進入千禧年,人們的兜裡越來越鼓,彩民也達到了2億人。2013年一年銷售額高達3000億,均攤的話,相當於全國每人每年花200多塊錢買彩票。
不過,彩票業也為自己的野蠻生長,付出了代價。
最有名的彩票案件發生在2004年。西安即開型體育彩票銷售現場,小劉中了12萬元另加一輛寶馬車的頭獎。
但在兌獎時,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發現小劉的彩票是假票。最終調查表明,是體彩工作人員受賄,準備了這份假票,結果上臺領獎的「託兒」拿錯信封,才讓彩票誤入小劉的手裡。
假票事件後,即開型體彩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叫停,大獎組迎來了自己的終結。
小劉爬上廣告牌要自殺,稱「不給寶馬車不下來
得獎者真實身份的不透明,也引來對結果公平性的諸多猜忌
不過,彩票的亂象也沒能阻止普通人對撞大運的追求。
彩票業資深老闆張大姐發現,來店裡買彩票的有公務員、醫生、教師,但來得最多的是打工者。越是低收入群體,往往買得越多。
看著一些人掏出錢包裡最後一塊錢,最終卻希望落空,她甚至產生了一種罪惡感,覺得這彩票機就像「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吞錢機器」。
圖為農民工與福利彩票廣告牌。尚易樂 / 攝
事實上,美國評論家曾說,彩票是窮人的稅收,是數學畏懼者的稅收,也是傻人的稅收。
儘管如此,階層躍升的夢想,卻還是引誘著人們前赴後繼地投入。如一位彩民所說:「我可以活得失敗,但是你不能阻止我想得美啊。」
「下一張,總是藏著希望。」
如今,廣場上人聲鼎沸的抽獎畫面已難重現,佛系彩民開始倡導「不求一夜暴富,只求穩穩吃肉」。
也許,樂觀主義精神還是要有的。
不過等夢醒的時候,就只能再次感慨 —— 這人吶,還是要工作。
這麼想著,也就悻悻地加班去了。
《請回答1988》中,眼看鄰居雙門洞一家通過中彩票實現了階層躍升,住在半地下室的德善媽媽還是勸德善爸爸:「你以為誰都有那種福氣嗎?」
參考資料
[1]新中國彩票誕生記:負責人堅決保留廣告中一句話,鳳凰網,2010.
[2]福彩穿越行程單 你想穿越到哪一年,中國福彩網,2018.
[3]第一張彩票是這樣賣出的,中國社會導刊,2002.
[4]彩票20年,中國經濟周刊,2007.
[5]男子迷信「左眼跳財」重金買彩票 未中獎患臉痙攣,中國新聞網,2007.
[6]男子從看《易經》中受啟發 買彩票中615萬大獎,重慶晚報,2007.
[7]中國彩票20年亟待立法 公益初衷受衝擊,河北青年報,2007.
[8]1987年中國首張福利彩票誕生 副市長首個買彩票,中國網
[9]孫信茹,楊錦佳.彩票人生[J].新城鄉,2017(03):64-65.
[10]專家教你買彩票 人生從此更精彩——尤老師答彩民朋友問[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6(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