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大嫂去世,帶走香港半世風流

2020-11-23 虎嗅APP



1


17歲的林燕妮,從香港真光中學畢業後,考取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分子遺傳學。初到異國,分外孤單,與同鄉人自然熟絡起來,李小龍即是其中一個。

 

林家巨富,原籍廣東惠州,內地政權鼎革後,搬至香港。1950年代,香港還是一口「爛水灣」,棚屋遍地,擠滿逃生之人,景象慘然,但林燕妮絲毫無生計之虞,出門有香車,回宅有幫傭,日子優渥,14歲就頻頻出入頂級富豪雲集的聚會,整日為穿什麼款式的禮服而憂愁。她生於1943年,還有兩弟一妹,分別是林振強、林振剛及林雁妮。

 

真光中學是南中國第一間女子中學,創辦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原址廣州,1935年遷到香港,校風卓越。與林燕妮並稱「香港四大才女」的張小嫻即畢業於此;作家李碧華也是該校校友,她創作的《青蛇》及《霸王別姬》先後轟動影壇。

 

李小龍的家世更是不得了。在常人眼中,打星都出自底層,如成龍和洪金寶等師兄弟,為討生活,才含辛茹苦地學藝。李小龍實則不然,他原籍廣東順德,家境富裕。他父親李海泉是一代紅伶、香港粵劇「四大名醜」之一。他母親何愛榆,原籍上海,是文學家、收藏家、富商何甘棠之女,具有歐亞混血血統。

 

何甘棠有兩個弟弟,分別叫何福、何東,其中何東曾經是港澳地區華商首富,還被封為爵士。何福有個孫子叫何鴻燊,就是赫赫有名的澳門賭王。如此算來,李小龍和何鴻燊是不出三代的表兄弟關係。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還有兄弟姐妹四人,分別是:大姐李秋源、二姐李秋鳳、大哥李忠琛、小弟李振輝。

 

李小龍在香港時就讀於喇沙書院,這是一所著名的學校,培養出的名人數不勝數。只不過李小龍好動不好學,熱衷於打架,是學校的「霸王」,總欺負人。一天,他打了一個小孩。那個小孩氣不過,回家告訴了自己的哥哥黃霑。

 

黃霑比李小龍小一歲,兩人自小五開始同讀,黃霑在A班,李小龍在B班。黃霑也是學校有名的「壞孩子」,眼瞅弟弟被欺負,不能忍,遂與李小龍約架。

 

結果毫無懸念,黃霑被李小龍按在地上摩擦,是真的摩擦。黃霑後來回憶說,李小龍把他的臉都磨破皮了。黃霑當然要報復,他腦子活,決定「智取」,找來幾個幫手,趁李小龍上廁所時,一擁而上,將李小龍按在地上,狂扁了一頓。黃霑還發現了一個秘密,李小龍只有一個睪丸,於是給他取了一個綽號:「李一春」。粵語中,「春」即「蛋」。

 

社會我龍哥,人狠話不多,李小龍豈能受此羞辱,追著黃霑打了一個月,黃霑實在抗不過,只好向李小龍道歉,還請他喝汽水和炒牛河,雙方才握手言和。

 

黃霑自後改邪歸正,一心讀書,成了優等生。李小龍依舊我行我素,實在太糟糕,在校方的要求下轉校。期間,他還參演了兩部電影《細路祥》及《人之初》。1954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正式學習詠春。這段故事,在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中被一筆帶過。

 

轉到新學校後,李小龍還是樂於鬥毆,成績一塌糊塗,父母決定將他送往美國。1959年,他進入西雅圖愛迪生技校補習,兩年後,考入華盛頓大學。

 

正是此時,林燕妮來到美國。17歲的美少女與20歲的愣頭青成了好朋友。

 

2


近現代以降,美女作家的頭銜泛濫,但真正當得起的唯有林燕妮一人而已,她少女時代的姿色不輸林青霞。

 

林青霞拍完《窗外》來香港宣傳,記者們的「長槍短炮」把她嚇壞了,因為很少見這樣「純「的女生。林青霞天然乾淨,林燕妮則是另外一種風格,嫵媚又洋氣。

 

在美女面前,李小龍極力賣弄,他吹噓說,自己14歲就失去了童男之身,被一個姑娘給強奪了,說起來還意猶未盡氣難平;他還嘚瑟,自己是著名童星,出演了頗具影響力的諸多影片。

 

林燕妮呵呵一笑,說她從來不看粵語片,李小龍就很尷尬,又給她表演功夫,想收她為徒,兩人走在路上,他朝一棵大樹猛踢,向她講述踢樹和踢木板的差別。真是一個大寫的直男!

 

李小龍談武術、談哲學、談女孩子,就是不談學習。林燕妮發現,要想讓他不做聲,最好談學習,包管他馬上閉嘴。他追不到女孩子,就寫詩,還會哭,「他是個相當善感的人」。

 

林燕妮與同學合租,遇上惡房東,告知李小龍,他提槍而來,把她嚇壞了,生怕把房東給滅了。他什麼事情都告訴她,包括自己只有一個睪丸,她則從遺傳學角度幫他分析,屬於生理正常。

 

不過,林燕妮愛上了李小龍的大哥李忠琛,一個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高材生。很多年後,回憶起這段舊愛,林燕妮曾在書中說過:「跟忠琛拍拖,是我一生最快樂的事,那是我剛上大學,才17歲。」

 

林燕妮21歲時嫁給李忠琛,婚後一年誕下兒子李凱豪,孩子4歲時,二人籤字離婚。但林燕妮與李小龍一直保持非常好的私交。

 

在記述李小龍的文字中,林燕妮的回憶最清晰,也最值得信任,因為她不需誇大與李小龍的親密,為自己爭名牟利。林燕妮說:「從來不覺得我是李小龍的大嫂。一來他比我大,二來他做了我好些年朋友,我才嫁給他的哥哥李忠琛。我所認識的完全不是巨星李小龍,而是個桀驁不馴,奮鬥不懈的人,心地極其善良愛打抱不平。」


3


林燕妮大學畢業後返回香港,在電視臺謀職,先做編導,後任天氣預報女郎。當風姿綽約的她甫一亮相,黃霑就被深深吸引了,發誓要娶這個女人。

 

與李小龍一戰,成了黃霑一輩子的「威風史」,常掛在嘴邊。中學畢業後,他考上香港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後換了幾份工作,進入一家公司的廣告部,從事策劃工作,開始在廣告界嶄露頭角。1970年,他跳槽到華美廣告做創作總監。華美廣告公司的創始人叫林振彬,被稱為「中國廣告之父」,就是他把Coca-Cola翻譯成傳世經典的「可口可樂」。

 

在林振彬的調教下,黃霑天分爆發,只做了兩年,就奪得了克裡奧廣告獎,這是華人歷史上的第一次。克裡奧廣告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最富盛譽的國際性廣告大獎賽。

 

黃霑迷上林燕妮時,已是有婦之夫,髮妻華娃與他「青梅竹馬」,13歲就相識,苦戀7年,1967年結婚,育有兩子。1972年,黃霑出任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理事,踏足娛樂圈。黃大師橫空出世,寫武俠的金庸、寫科幻的倪匡、寫美食的蔡瀾、寫歌詞的黃霑,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1973年,港劇《獅子山下》播出,講述香港草根階層的奮鬥史,展現了普通香港民眾在逆境中掙扎生存,發奮自強的勵志故事,一時萬人空巷。同名主題曲由歌聖羅文演唱,出自黃霑之手。

 

2002年,香港經濟蕭條,朱鎔基向香港市民深情吟誦黃霑的《獅子山下》: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同處海角天涯,

攜手踏平崎嶇。

 

此曲被認為是香港市歌。獅子山在,香港就在。

 

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的二十年間,港人無論出身富家還是貧家,都相信天道酬勤,愛拼總會贏。

 

4


1969年,在美國過得並不如意的李小龍給自己寫了一段話:

 

我的明確目標。


我,布魯斯·李,將會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金的超級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出最激動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一千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及家人將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 布魯斯·李

 

李小龍決定「曲線救國」,返回香港,殺出一條路,再打回好萊塢。1958年,邵逸夫創建邵氏電影後,在香港一家獨大。1970年,邵氏電影高管鄒文懷出走,創辦嘉禾影業,但二者還不是一個量級。

 

得知李小龍要回港發展,邵逸夫先聯繫了他,但李小龍讓邵逸夫去美國談,這讓邵逸夫很不爽,他在香港可是頭面人,覺得李小龍名氣一般,架子還大,就沒搭理。鄒文懷就抓住機會,他也沒去美國談,可是給李小龍寄了一批香港製造的武打片,這其實是一個激將法。李小龍幾天後回信,說港產武打片都是垃圾,他要演絕對好出很多,與鄒文懷一拍即合。

 

李小龍1971年回香港,上TVB的《歡樂今宵》表演功夫,主持人是許冠文。有意思的是,許冠文與李小龍、黃霑都是中學同學。許冠文是香港現代喜劇的鼻祖,影響了周星馳等人。他還有一個弟弟,許冠傑,是香港第一代「歌神」。

 

1971年,《唐山大師兄》上映,首輪就拿下319萬的票房,輕鬆奪取香港票房記錄。半年後,《精武門》又創下443萬的票房記錄,轟動世界。1972年底,《猛龍過江》僅香港一地就拿下530萬的票房,李小龍成了國際巨星。

 

好萊塢終於向李小龍發出邀請,美國華納與嘉禾一同製作《龍爭虎鬥》。當時,李小龍還在香港同時拍攝《死亡遊戲》,但誰也沒想到,《龍爭虎鬥》公映前,李小龍意外離世,年僅32歲。

 

李小龍是猝死在豔星丁佩床上,這件事本身就像一部電影,有私情有死亡有懸疑。丁佩可不是普通的豔星,她舅爺是張學良,外公是北洋時代的北平警察局局長。她後來嫁給了香港娛樂圈大佬向華強。

 

李小龍是周星馳的偶像,2004年他拍《功夫》向他致敬。其實,早在1974年的諷刺喜劇《醜聞》裡,許冠文就致敬過李小龍。

 

可以說,沒有李小龍就沒有熒幕上的中國功夫,也沒有嘉禾影業的崛起。但李小龍並不是邵逸夫錯過的唯一巨星,他還錯過了許冠文。

 

1972年,李翰祥邀許冠文主演《大軍閥》,成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許冠文開始有了冷面笑匠的名號。1973年,許冠文將劇本《鬼馬雙星》交到邵逸夫手中,希望同邵氏合資拍片平分利潤,邵逸夫不置可否,於是許冠文投奔了鄒文懷。

 

《鬼馬雙星》在香港的票房高達625萬港元,超過同期的李小龍影片以及邵氏推出的《七十二家房客》,打破香港賣座紀錄。1982年,許冠文還憑藉《摩登保鏢》獲得第一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5


1974年,林燕妮出版她個人第一本著作《懶洋洋的下午》。

 

金庸說,林燕妮是香港最棒的女作家之一。倪匡更正說,多了一個「女」字。能讓金庸和倪匡同時服氣,可見林燕妮筆力之深厚。

 

林燕妮寫稿有個習慣,每次動筆之前,必然要焚香沐浴一番,在紙上噴上香水,然後再悠悠構築才思。編輯收到她的稿件是香的,因此金庸說她是「用香水寫作的女人」。

 

在「香港四大才子」中,金庸是典型的「老幹部」做派,只是埋頭寫小說,黃霑、倪匡和蔡瀾,沉迷於風花雪月,瀟灑得很,三人還鼓搗了一檔節目《今夜不設防》,非常受歡迎,又被冠以「三大名嘴」之號。

 

這檔節目的由來很有意思。倪匡愛上了夜總會的一位媽媽桑,每次都拉著黃霑和蔡瀾一起去捧場。但是夜總會裡面的女人都很醜,提供的酒也差,而且每次都是三人講笑話逗那些女人笑,蔡瀾覺得花錢賠笑,很不划算。於是黃霑便想到一個主意,不如三個人一起做檔節目,請大明星來,可以喝酒,可以看美女,還可以賺錢。

 

於是《今夜不設防》請來了很多女明星,如王祖賢、林青霞等,再到後來,節目火了,也請男明星,如張國榮、周潤發、成龍等。

 

當這三人在節目中吃女明星「豆腐」時,金庸在暗戀夏夢。夏夢比金庸小9歲,蘇州人氏,李翰樣稱她為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漂亮的女明星。可惜,郎有情妾無意,夏夢早嫁作人婦,金庸只能痴愛一場,將她視作「神仙姐姐」,《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就以她為原型。

 

金庸曾吐露心事:「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面對愛情,他豈是比不上古代的唐伯虎,還比不上當代的黃霑呢。

 

1975年,林燕妮去TVB宣傳部任職,認識了黃霑。她初見到他這個滿口「髒話」的男人,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黃霑回憶說:「我們是在一起幫《幸福家庭》寫稿時認識,當時,她從不肯跟我同桌吃飯。」

 

後來,林燕妮任無線電視臺推廣經理,負責華語和廣東歌曲,這才發現了黃霑有作詞方面的才華,進而懂得欣賞他,兩人的感情由此開始。


1976年,華娃懷有身孕,黃霑仍堅持離婚。這也就成了林燕妮的一個「汙點」,背負小三罵名許多年,黃霑卻被認為真性情,所以說男女之事向來不公平,這也註定了此二人的情愛之路,不會一路平坦。

 

林燕妮,不缺錢,有才,還有貌,學歷高,思想獨立,斷斷不會委屈自己。黃霑自評,「好色無膽,好酒無量,好錢無能」。剛開始,兩人是天雷勾地火,可日子久了,就有間隙。

 

1976年,林燕妮和黃霑合夥開「黃與林」廣告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期間跟隨香港大學羅慷烈教授研習元曲,取得哲學碩士學位。她還把弟弟林振強拉進公司,擔任創意總監。

 

林燕妮這麼形容林振強:「他看工作不是看錢份上,我和黃霑成立廣告公司,叫他做創作,他真的非常厲害。不過他不想整天在姐姐的公司工作,做了半年就離開了,被其他廣告公司瘋搶。他是香港最出色的創作總監。人家說他是鬼才,錯,他是天才。」

 

林振強的才華不遜於黃霑,也是填詞界不世出的鬼才,與黃霑和林敏驄並稱「二林一黃」。後來的金牌詞人林夕,原名梁偉文,為了向林振強致敬,筆名改姓林。

 

香港流行樂壇,由1970年代許冠傑的復興開始。黃霑和林振強這兩個廣告製作人出身的詞人,透過故事,穿越想像,潛藏於別致奇詭的巧喻之中,變身成為具有時代感和娛樂性的新鮮面貌,為流行詞壇開闢出一個新的創作空間。

 

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張學友的《真情流露》等,都是林振強所寫,其中後者,最為林燕妮所喜,還用作自己一本書的書名。

 

林振強長於情歌,而黃霑則好豪俠,大氣磅礴,《上海灘》《射鵰英雄傳》《青蛇》《黃飛鴻》《笑傲江湖》等主題曲都出自他手。林夕評價黃霑:「以文言筆法寫詞有如行鋼線,一不小心便會一面倒。只有學貫五經才能欣賞。」

 

6


當李小龍、黃霑、許冠文等人在中學打打鬧鬧時,他們沒有留意到,還有一個桀驁的學弟,叫吳宇森。

 

吳宇森,1946年生於廣州,幼時染怪病,背後長滿毒瘡,終日啼哭,且無法躺臥,父母抱著他四處求醫,答覆:治不了,放棄吧。然父親不惜蕩盡家財,僱人抱他入睡,終救回兒子一命。在他5歲時,全家移民香港,蝸居安置區。

 

安置區魚龍混雜,每天都有打打殺殺,古惑仔屢次威脅吳宇森入夥,拒絕就被毆。「我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件東西當武器,因為我總是在抗爭,隨時都會被伏擊,挨打是家常便飯,但我從不屈服。」吳宇森回憶說。

 

後來在電影《英雄本色》中,周潤髮飾演的小馬哥說:「我永遠不會被別人用槍指著頭。」其實就是吳宇森早年生活的心聲。

 

黃霑與李小龍約架時,吳宇森則是想辦法,偷偷混進電影院,儘可能多地看電影,他被銀幕上的畫面深深吸引。 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打出來,但他還是貼在門縫偷偷往裡看。

 

1969年,吳宇森大學畢業進入邵氏,給大導演張徹做副手。吳宇森在片場總給姜大衛和狄龍講戲,這兩個當紅巨星被驚呆了,認為他應該去演戲。但張徹說,吳宇森將來是要做導演的。

 

1973年,吳宇森出走邵氏,加入嘉禾。當時李小龍已逝,香港功夫片何去何從呢?不想跟風的吳宇森很痛苦,終日借酒澆愁,直到看見徐克導演的電視劇《金刀情俠》。自此,香港電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部《英雄本色》徹底清洗了吳宇森和周潤發兩人「票房毒藥」的稱號。黃霑免費為電影寫了兩首歌《當年情》和《奔向未來日子》,都由張國榮演唱,在音樂獎項上斬獲無數,風靡至今。

 

黃霑非常喜歡張國榮,每次見他都要親,而張國榮從不躲閃,有人問他何故,張國榮說:「每次黃霑親我,而我總想著他身邊的林燕妮,就沒提防著。」

 

雖然愛得熱烈,但黃霑並沒有很多錢,一度住在林燕妮的房子裡,更曾為拍電影背負巨債。但林燕妮卻毫不在意,自嘲「我愛上的都是窮男人」。

 

黃霑47歲生日時,大擺宴席,原定8時入席,周潤發、林青霞、張國榮、羅大佑、徐克施南生夫婦全體到齊,但為了等林燕妮,大家只好吃小核桃充飢。一直到9點15分,林燕妮才姍姍來遲,原來她為了購買巴黎最新的米白春裝耽誤了時間。當時她說:「每一季名版的新貨到了,都會給我電話,通常我會一口氣把一季的衣服都買下來,幾十件。」

 

這個故事傳出去後,香江譁然。林燕妮甩下金句:身材好才能穿晚裝,太胖或者太瘦都不行咯。直到晚年,她還是大紅大綠大紫地打扮,豔麗無比。

 

1988年除夕夜,林黃戀達到最高峰,在金庸的寓所,黃霑即時求婚,兩人舉行了婚禮,金庸草擬婚書,更揮毫寫了一副對聯:「黃鳥棲燕巢與子偕老,林花霑朝雨共君永年。」見證人還有倪匡夫婦、劉培基、李嘉欣等人。李嘉欣當時還是倪匡兒子倪震的女友,後來倪震才娶了周慧敏。

 

但6個小時後,林燕妮發表聲明,說這樁婚姻無效,與黃霑脫離關係。關於二人分手的版本有多種,一說是,兩人合夥做生意失敗,加上黃霑投資總虧損,矛盾積壓;還有一說是,黃霑劈腿女助理。

 

這個女助理就是黃霑的第三任妻子陳惠敏。


7


金針獎是香港樂壇的最高榮譽,黃霑和林振強都拿過。

 

1991年1月,黃霑在香港電臺十大金曲獲頒金針獎,他在臺上發表「愛的宣言」,說要把獎座送給林燕妮,說她是自己一生中的最愛。

 

當時林燕妮並不在場,「我當然不會去,演戲嗎?」她的事業和愛情都跌至谷底,在報刊上的專欄數目逐漸減少,直至後來學禪,才慢慢走出谷底。

 

為了複合,黃霑曾多次上門打鬧,但林燕妮決心已定,兩人最後形同陌路。1995年,黃霑與陳惠敏在美國註冊結婚。

 

2001年,黃霑被查出肺癌。垂暮之年,他堅持創作,但隨著許冠傑、林子祥、譚詠麟等老一代歌手的隱退,以及羅文、梅豔芳、張國榮等人的離世,宣告港樂輝煌時代終結,而樂壇的後起之秀很少有人再去找他寫歌。他在書房裡把晏幾道的一句詩反覆寫在紙上:「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悽涼意。」滿滿的落寞蕭索。

 

他乾脆抱病重回校園,去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用生命中的最後時光,為香港樂壇寫一首輓歌,他的博士論文題目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這篇論文作為黃霑畢生音樂實踐的集大成,比任何研究音樂專業的書籍都要詳盡和權威,當時香港大學無人敢審。

 

2004年,黃霑離世。萬人追思會上,背景配樂是他自己作詞的《楚留香》,最後一句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他的髮妻華娃特從外地飛回香港,見了他最後一面。但林燕妮沒有現身。

 

黃霑去世的前一年,林燕妮的兩個弟弟林振強和林振剛先後因病去世。在林振強的葬禮上,黃霑有去祭奠,但還是沒能與林燕妮碰面。

 

黃霑死後,林燕妮一改往日沉默,突然大爆對方醜事,雖然她一再強調從不說謊,但逝者已矣,學佛多年的她,看來還是沒有真正看透。

 

她愛得太深,所以恨得太深。很多年前,金庸寫過一個細節:「有一天晚上,五六個人在林燕妮家裡閒談,談到了芭蕾舞,林燕妮到睡房去找了一雙舊的芭蕾舞鞋出來,慢慢穿到腳上,慢慢綁上帶子,微笑著踮起了足尖,on point擺了半個Arabesque。她眼神有點茫然,是記起了當年小姑娘時代的風光嗎?」

 

在林燕妮的心裡,她永遠就是一個愛撒嬌的小姑娘。黃霑就是她的,不要也不能讓別人奪去。


8


林燕妮於2005年被查出甲狀腺生瘤,至2009年不時進出醫院。惡疾纏身,但她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沒有怨天尤人,間中會在其撰寫專欄中用文字來抒發感受:「下世不想再做林燕妮,太辛苦了,想做一個傻傻的,有老公愛惜的女人。

 

2008年,她的前夫,即李小龍大哥,李忠琛去世,他曾任香港皇家天文臺臺長,後與1975年度「香港小姐」張瑪莉結婚,退休後,移民澳大利亞。李忠琛善於擊劍,李小龍的擊劍入門功夫就是得自大哥。

 

2014年,林燕妮的母親去世。至此,她在人間唯有兒子一個親人。也許從那時起,她才把生死真正看開。當年張國榮辭世後,她曾寫下:「水仙只應天上有,何苦人間沾泥塵。」頗有自況之意。

 

最近這幾年,她憑藉深厚的人脈關係,採訪港臺諸多名流,留下了難得的歷史記錄,其中最為經典的是對林青霞的專訪。林青霞從不接受長篇專訪,唯對林燕妮敞開心扉。

 

沒人敢在林青霞面前提及昔日情人秦漢,只有林燕妮百無禁忌,放開了問。在專訪中,林燕妮說,青霞沒那麼執著,舊日庾郎相憶否?她都放下了。

 

自古作文,說是容易做起難,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其實,林燕妮這一生何嘗不執著呢?「一見楊過誤終身」,最早出於她的文章,她玲瓏剔透,閱盡滄桑,卻還是「一見黃霑誤終身」。

 

前日,林燕妮離世。李小龍、林振強、黃霑、羅文、張國榮、黃家駒、梅豔芳……這個香江傳奇女性,就此帶走了半個世紀的風流。

 

誠如她自己所言,在這一切的背後,她付出了重大的代價,有淚花落枕紅棉冷的寂寞,有天涯芳草無歸路的唏噓,有幾回魂夢與君同的惆悵,甚至有馬上單衣寒惻惻,「蘊英雄淚」的日子。漫長的歷煉讓她有一生的瀟灑,她是個令人有感覺的女子,她本身就是這個動人的劇本。

相關焦點

  • 李小龍33歲時就去世,師父葉問早有預測?他看到李小龍一致命缺陷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突然去世,年僅33歲。李小龍的突然去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謠言更是滿天飛,有人說他是在女星丁佩家猝死;也有人說他是因拒付巨額保護費而遭到香港黑社會的謀殺。 名人的離奇死亡,自然引起專家們的研究熱情。2006年在李小龍去世33年之際,美國芝加哥醫療鑑驗部的專家菲爾金斯,給出自己研究多年的結果,李小龍死於特殊的癲癇症,這種疾病直到1995年才被發現。
  • 李小龍去世後,李香凝是他唯一留下的女兒,如今在美國怎麼樣?
    李小龍是誰,對於國人來說這就是一個世紀的標誌,一個在功夫片時代最最輝煌的人物,一個功夫巨星。當年他在美國創立了一個新的流派截拳道,也是他在好萊塢讓外國人見識到了中國功夫的神奇,在武道上他有著極天才的感悟,他參演的功夫片至今還是經典,李小龍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 香港電影的那些年:王羽求出路,李小龍獨步江湖,雙周一成大混戰
    而這個攪局的時代中,最大的攪局者就是「李小龍」。第二階段:無可匹敵的李小龍時代李小龍從美國回來以後,去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正是邵氏,但邵氏的「傲慢」最終將李小龍「趕出」了門外,而另一邊廂率領一眾兄弟從邵氏出走的鄒文懷,則如撿到了至寶。
  • 李小龍去世後,唯一的女兒李香凝,如今在美國現狀這樣
    要說在國外的華人圈裡,誰最有名氣,別的領域筆者不敢肯定,但在演藝界,無他一定是李小龍這個巨星了。當年就是他把中國功夫帶到了外國人的面前,讓很多國家知道在東方有一個國家有著神奇的中國功夫,包括他研究創造出來的截拳道,都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國內外很多武術愛好者的歡迎。
  • 1973年李小龍去世,一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1973年7月20日深夜,香港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著名武打演員李小龍突發疾病去世。消息傳開之後,立刻引起了轟動。在逝世當年,他年僅33歲,正處於人生和事業的巔峰時期。這條死亡訊息的詭異之處在於,至今人們對於李小龍的真正死因,依然得不出一個結論來。官方的說法是死於發病,而民間則一直猜測著他可能死於謀殺。
  • 李小龍日本大徒弟去世,做到了終生守墓,96歲依然每周一次去掃墓
    30多歲時,他認識了李小龍。那時,李小龍逐漸在美國武術領域嶄露頭角,木村武之也對他的精湛技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他正式跟隨李小龍一起學習功夫。 在李小龍的早期授權過程中,木村武之向他提供了很多幫助。經過多年的培訓,木村武之逐漸成為李小龍最重視的學生之一,他們也是李小龍生活中的老師和朋友。
  • 李小龍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女人,原來硬漢也有柔情
    文/bb娛樂圈的很多男人,天性風流,眾星捧月也是常態。譬如李小龍,這位傳奇的武打巨星,曾經在事業上創造了無與倫比的高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樣的事業贏家,在愛情上,也是頗為得意。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這位情場高手身邊的女人們。
  • 功夫巨星李小龍突然去世,留下女兒李香凝,如今怎麼樣了
    李小龍可以說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人吧,李小龍是世界武道的先驅者,只要提到李小龍,就一定會想到李小龍的功夫。李小龍把中國的功夫推到了全世界,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認為,我們中國人都是會武功的,覺得中國功夫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東西。但是李小龍這個功夫巨星,卻在壯年時就去世了,實在是令人不敢置信。
  • 李小龍書信集出版,再現跌宕起伏的人生與浪漫的情感生活
    李小龍在美取得一定名聲後,曾回香港,經陳元宗幫助,在電視臺表演過截拳道。因無法接受邵氏公司提出的、每部影片僅2000美元的片酬,李小龍悵然離港。在後來的《猛龍過江》中,陳元宗曾義務出任武術指導。寫這封信時,李小龍正籌拍《死亡的遊戲》,在工作、生活、人際關係上遭遇巨大壓力,這部影片第二年2月便放棄了。
  • 香港書展今開幕 商家推出李小龍「功夫秘笈」(圖)
    信息 香港書展今開幕 商家推出李小龍「功夫秘笈」(圖) 香港《文匯報》莫雪芝 攝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武俠世界總教讀者陶醉其中,想試試書中的一招半式。今日起一連七日香港書展以「武俠文學」作為首次的年度主題,介紹8個不同年代香港武俠文學名家,書迷可到灣仔會展尋找各派系武俠名家留下的筆跡。
  • 李小龍傳奇,李小龍與紹伯對談功夫用處!
    你知道李小龍得了全香港恰恰舞冠軍,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和老師仍然人看不起他,看不起中國人,使李小龍很氣憤,再加上布萊爾恰恰舞比賽因為輸給了李小龍,經常找李小龍的事,這是李小龍有了學習功夫的念頭!就在這段時間,從小教李小龍武功的紹興海大師,從海外回來了,李小龍很高興,因為他想繼續和紹興海大師學功夫,以便今後好好報仇,便和其父親一起去港口接紹興海大師回家,並且經常與紹興海大師商量學習武功,經歷世間滄桑的紹興海大師並不太想李小龍學習功夫,想要李小龍好好學習。因為他知道學武功並沒有多少好處,就連他自己連養家餬口都難,只是回香港不僅是為了慶祝李小龍獲得恰恰舞冠軍。
  • 李小龍去世後,葬禮上幫他扶靈的6個外國人,有什麼來頭?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情人丁佩床上去世,官方表示死因為腦水腫,但具體怎麼一回事,始終是個謎。很快李小龍死訊傳遍全球,很多親朋好友都懷著悲痛的心情前來參加喪禮,其中有很多朋友對扶靈的6個人非常好奇,他們到底是誰?
  • 李小龍武功天下第一?他妻子表示:有一種高手,李小龍懼怕不已
    80後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香港影片的輝煌,於此同時還誕生了不少功夫巨星,且很多故事都是圍繞李小龍這個人物在演繹。因為他的功夫一流,是我國現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功夫牛人,也是華人進入好萊塢影圈的第一人,他的個人魅力影響了好幾代人,直到現在大家談起李小龍覺得他是個厲害人物。
  • 電影《李小龍》開機 主創稱打造最真實的李小龍
    7月20日是李小龍去世整37年的日子,電影《李小龍》在廣州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影片的監製和導演文雋帶領片中的一眾主演梁家輝、鍾麗緹、葉璇、李治廷、貢米、謝婷婷和張一山等人出席了發布會,就連李香琴也專門趕來。
  • 李小龍生前女友憶往事:世上不會有人害死最愛的人
    1973年7月20日,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在香港女星丁珮的寓所內猝然離世,死因成謎,年僅26歲的丁珮遭受無數非議以致退出影壇。2015年7月,正值李小龍去世42周年之際,丁珮通過口述方式推出新書《李小龍和我的舊時光》,首度回憶李小龍逝世當晚鮮為人知的細節。該書將在7月20日李小龍忌日當天正式上市。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已提前拿到該書,搶鮮選摘書中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 「傳奇」不是猛龍不過江: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精武人生
    1972年12月30日,由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自導自演的電影《猛龍過江》在香港首映。首輪公映總收入530多萬港元,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李小龍順利通過試鏡,就在他等待拍攝通知的同時,父親李海泉在香港去世。此時的李小龍經濟拮据,三個月後才湊齊路費帶妻兒返回香港奔喪。從雙節棍到截拳道 四個月後,李小龍帶著全家離開奧克蘭前往洛杉磯,與FOX公司籤下30集連續劇《青蜂俠》合約。《青蜂俠》一經播出,由李小龍扮演的加藤憑藉完美的體型、矯健的身手、出神入化的拳法、剛勁有力的踢腿風靡一時。
  • 突然去世的七位明星
    突然去世的七位明星 第一位:李小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其死因不明。 第三位:張國榮,2003年4月1日晚上六點,張國榮抑鬱症發作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墜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46歲。
  • 李小龍電影中的十大高手,個個都是真功夫,其中兩位已不在了
    在李小龍未完成的《死亡的遊戲》中,他原本是飾演第一層「鷹殿」高手的,只拍攝了一些動作片段,在正片裡沒什麼存在感。李小龍去世之後,黃仁值仍然留在香港發展,演技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演過很多功夫電影。最經典的是在成龍的《師弟出馬》和《龍少爺》裡出演反派,給成龍製造了很大的麻煩。如今黃仁值也已經隱退,很久沒有他的消息了。
  • 李小龍之死:為何會讓向華強洪金寶,兩位港圈大佬結仇40年?
    對於香港電影行業來說,李小龍無疑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神話。他的武術成就,他的功夫電影,乃至如今,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段輝煌的傳奇。而他的離奇去世,不僅拉開了洪金寶和向華強長達40多年的江湖糾葛,更是讓港圈大佬的地位開始重新洗牌,直至形成港圈大佬三分天下的局面。想要詳細了解這一段江湖往事,就不得不提到兩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邵逸夫和鄒文懷。
  • 李小龍當年返港首作《唐山大兄》,連映23天,一舉打破香港影史
    這是著名的香港動作片的演員,李小龍飾演的「唐山大兄」鄭潮安,在電影中的一幕鏡頭。我重溫了經典影片,發現雖然多年之前的製作,在今天動輒幾億的大製作電影面前,顯得有些簡陋。然而,這些老電影卻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也有屬於時代的烙印。電影中的那份離鄉謀生之人的親情與牽掛,無不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唐山大兄》這部電影是功夫巨星李小龍,當年返港的首部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