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上任之後,在印度搞了很多改革,似乎效果還不錯,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受到歡迎,比如:在涉及到農業的改革當中就現在變成了一個事與願違!原本莫迪搞市場改革為農民謀利,結果惹六億人不滿紛紛上街抗議。
也不要以為印度農民抗議只是上街遊行,實則內容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多,燒毀了莫迪總理的肖像,並大喊「與莫迪一起倒下」只能算開場白,在過去的兩個月中,許多農民在旁遮普邦和哈裡亞納邦的公路上露營,嚴重堵塞交通以抗議農業法案,還發生了暴力,農民與警察打鬥不止,往往戰鬥能打上一天,警察不得不得使用催淚瓦斯,水炮和警棍將他們趕回,但是依然沒什麼效果,
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不是時候,印度士兵在前方對峙忍飢挨凍,警察在後方與農民鬥毆,印度怎麼回事?原本印度在2020年9月,推出新的農業法案,目的是將農業產品價格交給市場,國家從重要農產品主收購渠道中退出,農民能夠自由地銷售其產品並通過私人投資來提高產量,從而直接與企業交易,追求農業生產市場化。
農民反對這一法案,認為可能會導致政府停止以有保證的價格購買穀物,他們就沒有與政府和大公司商討的餘地,並導致公司以便宜的價格購買穀物。他們希望廢除法律。儘管印度政府一再表示不會更改「最低支持價格」體系,也依然沒有什麼用處。
儘管印度政府表示願意進行談判,表示:「我們之前已經進行過對話,現在仍準備進行談判。」農民依然在抗議,在滿足他們的要求之前,他們不會返回家園。「我們正在爭取自己的權利。我們要等到到達首都並迫使政府廢除這些黑人法律後才能休息。」
印度政府不打算廢除法律,而是只想進行談判,似乎沒有什麼讓步之意,農民也不願意輕易的放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印度政府信用不足啊,如此一來,雙方實際上形成了僵局,這對於印度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現在印度國民的一半為農民,至少是6億人口啊,長期以來,農民一直被視為印度的重要群體,但是農業的經濟影響力在下降。 在30年前,尚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三分之一,現在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年產值達2.9萬億美元。
現在處於一個非常複雜的階段,印度政府想憑藉低信用水平讓農民相信會政府信守承諾,實在是犯難了,不知莫迪有什麼好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