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考古發掘,專家笑稱:沒有白蛇,只有白色蜈蚣

2021-01-21 講古史的胖子

1924年9月西湖南岸傳來一聲巨響。雷峰塔終於倒塌了。從此「雷鋒夕照」的場景成為歷史。當時,雷峰塔的磚有「闢邪」、「宜男」等特殊功效,在杭州廣為流傳。事實上,早在倒塌之前,就有無數人前來偷磚。現在雷峰塔倒塌了,人們很快將塔磚洗劫一空,只剩下塔基。

自從雷峰塔倒塌以來,無數人都希望重建這座著名的寶塔。不幸的是,當時軍閥混戰以及隨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使雷峰塔的重建成為一個美麗的幻想。照片中雷峰塔廢墟上的樹已經很粗了。

新中國成立後,重建雷峰塔的呼聲仍在繼續,但當時國家處於百廢待興狀態。因此,重建計劃只能暫時耽擱。

這裡補充一點,雷峰塔一百年前拍攝的照片顯示只剩下塔的核心部分。這實際上是日本倭寇破壞的結果。1555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日本倭寇入侵杭州。他們懷疑塔裡有埋伏的士兵,於是放火燒了塔,毀壞了屋簷等木質結構。

魯迅還在《再說雷峰塔的倒掉》中寫道:「杭州雷峰塔倒塌的原因是國人相信,如果把塔的磚放在自己家裡,一切都會平安如意。因此,就倒塌了。」

2001年3月11日正式開始對雷峰塔遺址搶救性挖掘。當時,杭州民間流傳說,雷峰塔地下宮殿打開時,「一條白蛇跑了出來。這是白娘娘的化身」這是民間流傳的謠言。據考古學家稱,沒有發現白蛇,而是發現了白色的蜈蚣幼蟲。幾天後消失了。

雷峰塔出土了60多件佛教文物。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帶有鍍金鎏金銀阿育王塔。

根據《阿育王傳》,「佛陀死後一百年,阿育王誕生,取前舍利,夜沒鬼神,碎七寶末,造八萬四千塔……。」包括雷峰塔。

佛教絕世珍寶,由純銀製成,整體鉚焊套接。塔是方形的,由底座、塔身和塔頂組成。底座底部用方形銀板密封,塔的每一側裝飾有菩提樹和禪定小佛像。

雷峰新塔保留了舊塔被燒毀前的城堡式結構。於2002年10月25日竣工。

相關焦點

  • 當年雷峰塔突然坍塌,專家在塔底挖出個有蜈蚣的盒子,你怎麼看?
    當年雷峰塔突然坍塌,專家在塔底挖出個有蜈蚣的盒子,你怎麼看?這個故事挺離奇的,說是在2001年,考古專家對雷峰塔遺址內的地宮進行發掘時,出土了一座鎏金純銀的阿育王塔,在這座塔內有一個純金的小盒子,考古人員打開這個小盒子後,發現裡面有一條純白色的蜈蚣,當時這條蜈蚣的觸鬚還在微微晃動,明顯可以看出這條蜈蚣還活著。那麼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我認為很可疑。
  • 雷峰塔坍塌的時候,專家挖出一個裝有蜈蚣的盒子,這是幹什麼的?
    文物專家立即進行搶救性挖掘。挖掘當天,考古隊在武警的保護下,對雷峰塔地宮進行開啟。沒有懸念,地宮中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寶物,比如讓考古學者激動的鐵函,盛放佛螺髮髻的絕世靈物鎏金阿育王塔,還有許多珍貴的佛經。正在大家好奇地找尋是否有白蛇時,忽然發現地宮中有一個金盒子,考古人員小心地打開後,發現居然盒子中有一活物,難道流傳已久的白蛇真實存在?
  • 1924年雷峰塔倒塌,2001年重建,一件稀世珍寶在廢墟中度過77年
    雷峰塔的今生 被盜挖的了很多次的雷峰塔,裡面早已經空空如也,當它倒塌的那一刻,周邊人沒有驚呼,也沒有悲傷,似乎這就該是它的命運,倒下的雷峰塔就像被人們拋棄的一件破衣服一樣,再也沒有人光臨前去。
  • 考古專家在吉林發現新石器時代「百米大宅」
    新華社長春2月7日電(記者劉碩)考古專家近日公布了吉林長山遺址近兩年的發掘成果,在遺址內共發現20餘座房址和大量墓葬、灰溝等遺蹟,其中一座房址的面積達到近百平方米。專家表示,同時發現如此大量且面積較大的房址,將有助於更好地揭示古代東遼河流域的歷史面貌。  長山遺址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小城子鎮長山村。
  • 白蛇:萬蛇之靈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說到蛇界最有名的大咖不是眼鏡蛇不是響尾蛇,而它--白蛇。一提起白蛇二字那個仙氣十足的白娘娘的故事和那部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歌聲就會在耳邊響起,但說到這自然界中的真白蛇,大家可能也都只停留在神話層面,沒有細細去品一品白蛇的獨特。
  • 發掘人士回應質疑:徐蘋芳有很多問題都沒弄明白
    同時,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蘋芳稱「安陽西高穴大墓根本不是曹操墓」,他的這一論斷,再次把曹操高陵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河南省文物部門又有何回應?這塊畫像石底色純黑,上面刻畫著流暢的白色線條。由於無法清洗處理,無法看到全貌。  現場專家朱巖石說,這塊畫像石的加工方法和鋪地石類似,而且有勾縫白灰,可能和鋪地石有關係。隨後,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塊畫像石。雖有泥土覆蓋,上面有明顯被人為刷損的痕跡,圖案模糊不清,但依稀能看出畫的是馬匹、車輛等,並且畫像的尺寸也標示得非常清楚。  推測:畫像石可能是石槨?
  • 黃山屯溪老大橋發現古代石制吊線錘 將進行水下考古發掘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專家已經到老大橋現場勘察橋墩保護性拆除工作,並對橋墩基礎進行文物考古調查。工作進行中,專家在4號橋墩發現一枚古代建橋時使用的吊線錘,該吊線錘是石頭的。此外,還發現了固定鐵錠與橋墩石構件的鐵釘等。
  • 十二生肖屬相為啥沒有貓 請聽考古專家回答
    中央電視臺10頻道的考古公開課講的真好,它是在全國普及考古知識,普及中國考古文化和遠古遺產的保護都起到了遠播的效果。我在4月11日看了動物考古的現場發掘的一堂課,受益匪淺。考古課上講從遠古時代人類就離不開豐登的五穀、興旺的六畜。也正是靠著這些糧谷牲畜人類才發展才進化。
  • 專家:內蒙古白道嶺圜丘系罕見北魏皇家祭祀遺存
    原標題:專家:內蒙古白道嶺圜丘系罕見北魏皇家祭祀遺存 圖為白道嶺圜丘遺址 張文平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11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文平11日在呼和浩特表示,經其持續考證,考古界頗具爭議的內蒙古大青山蜈蚣壩白道嶺圜丘
  • 宿遷三臺山發掘出漢達官貴族墓:挖出一枚七竅玉塞
    昨天上午,在三臺山漢墓群考古發掘的工作人員報料,他們在發掘過程中,在第40號漢代古墓裡,發掘出一枚七竅玉塞,一個做工精細的銅帶鉤及30餘枚漢代錢幣(五銖幣)。這是此次考古發掘中的重大發現。  記者聞訊趕到現場時,看到已經發掘出的一枚玉器呈圓柱體,長約2釐米,截面為橢圓狀,兩端大小略有懸殊。在陽光下,這枚玉器晶瑩剔透,熠熠生輝。
  • 雷峰夕照|雷峰塔到底是怎麼倒的,難道真的是被文曲星哭倒的嗎?
    最終白娘子現出白蛇真身,嚇死了許仙。白娘子痛不欲身之下,為救許仙,只得私闖天宮,盜取仙丹。盜仙丹失手,又轉而去仙山盜千年靈芝,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救活了許仙。白娘子的化身「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山邊楓葉紅似染,不堪回首憶舊遊。
  • 圖解「田園洞人」骨骼結構 專家希望能有新發現
    ■昨天,新聞發布會現場擺放的按人形排列的古猿人化石■攝影/姚宇江  此為一男性智人 與「山頂洞人」同輩 專家推測更大發現或許在後頭  6月中旬的一天,一團白色的石塊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關注———它與一般的動物化石明顯不同,卻隱隱約約像是人的掌骨!工作人員拿不定主意,就請來了吳新智院士。
  • 基因檢測和考古發掘揭開真相
    這個問題歷史上一直沒有解決,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分子人類學興起,科學家們對太平洋島嶼原住民進行大規模的DNA檢測和比對後,才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這些土著們的起源很可能是中國臺灣!
  • 青海發掘一古墓,僅前兩層,出土七百具遺骸!
    96年的時候我國考古專家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題,1996年我國考古隊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裡的熱水鄉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古墓群。當地百姓都把這個古墓群稱為「妖怪墓群」,還說裡面有「妖怪高樓」。這些民間傳說更加吸引了考古學家的興趣,究竟是怎麼樣的墓室,竟然如此神奇?
  • 安徽鳳陽首次發掘商周生活遺址 現罕見佔卜龜甲
    考古人員揭開了其中的秘密,原來,當時淮河中下遊流域流行佔卜,當時的人擅長狩獵。  【發掘現場】首次發現 商周生活遺蹟  鳳陽古堆橋遺址是在此前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但一直沒有進行系統發掘。而商周時期活人生活過的遺蹟,在這一區域卻一直沒有發現過。考古專家告訴記者,古堆橋遺址是一個淮河中下遊比較有代表性的商周時期墩臺遺址。由於古人生活中常年不斷堆積,形成一個高出地表兩三米的墩臺。從此前已發現的圓形墓葬看,淮河中遊地區曾存在一種十分特殊的葬制,至於古人的生活是否還有特別之處,還需要下一步的發掘才能清楚。
  • 葉家山發掘: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諸侯國國君墓葬
    專家介紹,本次發掘工作,著重對過去一些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重點關注,並取得了重要突破:    對墓地布局和排列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整個墓地揭露後,其排列規律更為清楚,從格局上,整個墓地中,M28和M111兩座並列的大墓應是本墓地中的主墓。
  • 蜈蚣頻頻出現 專家提示防範
    近日,家住南京西康路的章先生致電本報熱線稱,10日晚上,妻子在家裡餐廳的地板上發現了一隻大蜈蚣,當時他不在家,妻子只好硬著頭皮親自上陣,衝進衛生間抓了一瓶全無敵,對準蜈蚣一陣狂噴,連續噴了半罐才將蜈蚣殺死。待他回家「打掃戰場」時發現,這隻蜈蚣比筷子上端還粗,長度足有10釐米。
  • 日本專家發掘一座古墓,驚現千年前古人讖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日本專家發掘一座古墓,驚現千年前古人讖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無數的朝代起起落落,在這當中可以說有許多文明都埋沒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但是在一些留下的文明古蹟或者是古墓當中,都能夠發掘其中的一些足跡。
  • 上海大群蜈蚣入侵民宅 專家建議徹清綠化帶(圖)
    □晚報記者 石凱峰 攝影報導  每到夏天,住在徐匯區百花街的張先生家都會出現一批不速之客——蜈蚣。在裝修考究的衛生間裡,無數條小蜈蚣肆虐橫行,讓人看了不禁毛骨悚然。張先生和妻子試過很多方法滅殺蜈蚣,但都不管用。對此,昆蟲專家指出,小蜈蚣喜歡陰暗潮溼的生長環境,若要根治,不妨對家門口的綠化帶做一次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