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易發憂鬱症
春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然而憂鬱症的誘病因子也異常活躍。萬物復甦,春暖花開之際,既是希望之際,又是容易發生「心病」,導致自殺的高發期。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我國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人。在抑鬱症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殺傾向。
從氣象角度看春季與精神病的關係
醫療氣象研究表明,每年的春季是精神病高發率的時期,約佔全年總發病率的70%以上。這是由於春天一般風沙大,空氣乾燥,有時大風造成低頻率的聲波,極易造成次聲波,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使人頭痛、噁心、煩躁;春季又是降水開始增多的季節,陰雨天氣往往讓人感到壓抑;另外,強烈的大風常使空氣中的「維生素」——負氧離子大大減少,使人體化學過程發生變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使人感到緊張、壓抑、疲勞,甚至導致精神失常。其症狀為失眠、記憶力減退;性格突然變得少言寡語;對周圍的人過分多疑、動作和行為失常等。江南就有民諺:「菜花忙,痴子忙」的說法,說的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在4、5月春夏過渡季節時發病。
什麼是「春天憂鬱症」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但對於部分人來說,3~5月份卻是心理疾患高發季節,各種輕生自殺現象明顯增多。主要是因為春天氣壓較低,容易引起人腦激素分泌紊亂,誘發精神分裂症等多種重型精神病;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一些本來並不起眼的小事,趕上這個季節便會誘發情緒中的不穩定因素。
而春季連綿的陰雨天氣則是抑鬱症高發的外部因素;春天多變的氣候也會使正常人情緒波動較頻,讓人感到身體不適,加上一些人缺乏自信、孤僻內向、容易悲觀、好依賴別人等性格缺陷,很容易精神緊張,並伴隨著焦慮、軀體不適、睡眠障礙等症狀,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春天憂鬱症"。
「春天憂鬱症」的表現
慢性疲勞綜合症:睏乏、周身不適、情緒低落、壓抑鬱悶、生活乏味、食慾下降、失眠多夢、煩躁不安、愛發脾氣、不想上班等症狀。
抑鬱症:抑鬱是心理的「感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失調病症,表現為平日裡比較沉默寡言,喜歡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願與人交往。當平時性格開朗的人長時間出現情緒低落時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精神分裂症:突然的頭痛、頭暈、心煩、多夢或失眠;無緣無故發脾氣,情緒易激怒,見人見物常不順眼,遇小事糾纏不休;敏感多疑;孤僻,不與人交往,對親友冷淡;話多,好詭辯,愛管閒事;生活懶散,不講衛生;思想混亂,胡思亂想,記憶力下降;出現幻聽、幻視;工作能力下降,辦事丟三落四,記憶力明顯減退等。
考試焦慮症:決定自己命運的考試可導致心理壓力明顯加大,如考碩、考博等都在春季,精神緊張和過度用腦造成許多學生神經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睡眠不足、煩躁易怒,甚至產生放棄的思想。
驅散「憂鬱」的建議:
一:踏青法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登山踏青,將自己盡情地放進大自然的懷抱裡,可強烈地感覺到自然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
二:宣洩法 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來宣洩。
三:自脫法 經常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動和文體活動,廣交朋友,促膝談心,交流情感。
四:鬆弛法 若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殺的念頭時,迅速離開現場,做深呼吸運動,並配合肌肉的鬆弛訓練,摒除腦海中的一切雜念。
五:分散法 當有要自殺的念頭時可以做點其它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避免自殺。
其他應該注意的方面:注意飲食起居。春天應當晚睡早起,在飲食方面最好以清淡為主,不妨多吃點食用菌,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當然也可以多吃貝類、雞、魚等蛋白質食物。千萬忌用咖啡來振奮精神。我們還應特別關注中老年人,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往往會產生自殺心理,有類似情況人員的家人要對此多加注意,對有心理波動或精神病史的親人、朋友或同事多加關心、理解和呵護,關注他們的心態變化,及時解除他們心中的困惑,幫助他們驅散憂鬱。
(來源:中國天氣網 責任編輯: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