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待了幾年,回國時,第一個總是被問到:」那邊女生是不是全身都要遮起來阿?」
臺灣人對中東的印象,除了恐怖份子、戰爭之外,便是嚴謹又保守的伊斯蘭文化。在這之中,阿拉伯女性穿著傳統黑袍(Abaya),遮住頭髮跟臉的形象,又是這個文化的神秘象徵。對當地人來說,黑袍象徵著他們遵從和信仰的文化,穿著黑袍,表示認同伊斯蘭的價值觀。
開放的杜拜當地人比警察更像警察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阿拉伯世界中最開放的國家之一,因為旅遊觀光、大量引進外國人才的關係,杜拜又是其中最為西化的城市。在杜拜,政府並沒有明確規定女性必須穿著黑袍或是戴頭巾;假日的海邊,也常常有外國女性穿著比基尼,躺在沙灘上做日光浴。如果不特別留意,走在杜拜的街頭,單就路人的服裝,不會感覺跟非阿拉伯世界有太大差別。雖然沒有硬性規定女性要穿著黑袍,但在法律上,杜拜警察還是可以依據服裝不恰當來警告、甚至逮捕人。
服裝的原則,女生的裙褲不短於膝蓋、不能穿無袖。這個原則也被寫在各個公共場合入口的標誌規定上;如果不合規定,保全有可能把你擋在外面。但因為大量外來人口聚集在杜拜,只要不太誇張,當地保全、警察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而一些比較傳統的當地女性,看到不合宜的穿著,會很激動的主動提醒一下!
黑袍不只一種,阿拉伯女性從裡到外的百變穿搭
仔細觀察,同樣是黑色長袍,其實大有玄機。從材質、繡花、剪裁上,可以明顯看出等級的差別:便宜的一套從臺幣一千塊(通常賣給觀光客),到有牌子的好幾萬塊都有,更不用說上面鑲鑽鑲金的了。除了袍子本身之外,許多女生也喜歡在各種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看得到的部分,除了名貴高根鞋,臉部的妝容也是重點項目。在杜拜,幾乎看不到不帶妝出門的當地女生;外人看不到的部分,可以從百貨公司裡的Victoria’s Secret永遠聚集了滿滿的黑袍女子略探一二。
既然愛美,為什麼不脫掉黑袍,讓人看到黑袍下的Prada時裝?對當地人,信仰是一切行為的準則,生活中每個決定都圍繞著教義的規範,穿黑袍,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況且,為什麼穿著好看的衣服一定要給陌生人看?又,誰說歐美時裝比黑袍漂亮呢?審美價值觀可以有很多面向。
戴面紗,看家中長輩態度
伊斯蘭教義中並沒有明確規定長袍的顏色,傳統以黑色為主,至於女性身體遮掩的範圍,在極度父權主義的伊斯蘭文化中,大多由家中父親或是兄長來主導。在較為開放的家庭中,女生可能只需要披上披風般寬鬆的帽子就可以了,這時候,中東女生特有的美麗棕發,就會從帽沿中若隱若現。
較為嚴謹的家庭,可能會要求女生帶上潛水帽般的頭套,在裡層把頭髮整個罩住,從外面完全不會有機會看到頭髮;更甚者,女生可能要戴上不透明的面紗,只能露出眼睛,手部也可能要戴上全黑的手套。戴不戴面紗,並不是「結婚前」或「結婚後」的差別,而是看家中男性長輩的態度,如果他們要求戴上面紗,在傳統伊斯蘭家庭觀念裡,女生通常不會(也不能)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