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安排很輕鬆,吃完早飯有的是時間供自己消磨。走到甲板上聽說今天可以觀鯨,心情陡然提升愉悅的感覺順著嗓子眼兒湧到了外面。
我在北半球觀過鯨,視覺衝擊至今難忘,總期盼著下一次的觀鯨活動。在魁北克有一次宣傳活動,本以為Sagneunay河與聖勞倫斯河交匯處的Tadoussac小鎮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沒想到魁北克旅遊局根本就沒有安排我們觀鯨這項活動!
讓我大感意外和大惑不解,難道觀鯨不是魁北克最重要的旅行項目嗎?帶著失望離開了魁北克沒想到很快迎來了這次觀鯨的機會,而且觀南半球的鯨。
我們的海恩典號遊輪漂在南極海面上
雲集在南大洋的鯨有12種之多,它們可分兩大類:一類屬鬚鯨類,較大的有藍鯨、鰭鯨、黑板鬚鯨、縞脊鯨、巨臂鯨、露脊鯨等;另一類屬齒鯨類,較大的有抹香鯨,逆戟鯨等。
那我們如何區分海裡漂著的到底是鬚鯨還是齒鯨呢?遊過去扒開嘴看看?誰愛去誰去吧,反正我是沒那個膽兒。雖然大多數的鯨魚性情都比較溫和,不主動傷人,但有少數鯨類性情還是很兇猛的,也不排除人類有威脅到它們安全的行為。
別忘了,在海洋館裡表演的那種可愛的虎鯨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殺人鯨」。那怎樣才能區分呢?其實很簡單,站在甲板上看鯨魚噴出的水柱,鬚鯨噴兩個水柱,齒鯨噴一個水柱。
鯨魚這種動物的命名我個人覺得英文比中文更貼切,鯨雖然有巨大的意思,鯨魚也表示出了這種不是魚的魚的巨大,但英文我覺著更傳神一些。
Whale,發音就是「餵呦」!絕對是第一次見到鯨魚被驚嚇到失聲脫口而出的發音。當然了,但從中文角度講鯨魚已經是很貼切的命名了,橫不能中文叫「餵呦魚」吧!所以鯨魚給咱們人類最深的印象就一個字「大」!
其中最大的有藍鯨、鰭鯨、抹香鯨。藍鯨體長30米,體重一般150噸,最大的達190多噸,心臟有小汽車那麼大,血管可以穿過嬰兒,目前世界現有20萬頭。
其次是鰭鯨,體長25米,體重一般50噸左右,現有8萬頭。抹香鯨體長18~25米,體重一般20~25噸,最大的達60多噸,現有43萬頭。
乘著衝鋒艇出海看鯨魚
鯨雖然是個體型巨大的生物,但他們在飲食方面還是很單一的。甚至大部分都不怎麼吃魚。它們的主要食物是磷蝦,除了少數齒鯨外,基本上連小魚都不會吃。
說到這個磷蝦還真得強調一下,磷蝦是南極生物圈最關鍵的動物,南極磷蝦其實不是蝦,而是一種小型海洋甲殼類動物,只不過它的外形很像普通的河蝦。
南極磷蝦的存在造福了南極生物圈93%的動物,包括鯨魚、海豹、海鳥、企鵝這樣南極洲最主要的動物,可謂是南極生物鏈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南極磷蝦不但南極動物要吃它,就連我們人類都不會放過它。磷蝦抗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其經濟價值可想而知,上個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人類就開始大肆捕撈磷蝦,結果是在幾十年內讓幾十種鯨類從此滅絕。
現在不得不開始重視磷蝦在南極生物鏈中的關鍵作用,商業捕撈也開始加以限制,今天捕撈最多的國家是挪威,佔總數的58%,韓國佔19%,中國佔10%。
鯨魚吃磷蝦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實很簡單,看鯨魚的尾巴,鯨魚只要一翹尾巴了,就證明它在進食。既然已經說到這兒了,那咱們再仔細觀察一下鯨魚的尾巴,鯨魚的尾巴是上下擺動的,但你看鯊魚,卻是左右擺動的。
擺動方式到底和什麼有關呢?答案是:哺乳動物的尾巴是上下擺動,魚類的尾巴是左右搖擺,不信可以去海洋館看看海豚,它的尾巴是不是上下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