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
「123⽊頭人,誰動誰認輸!」
兒童多動症咋治?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eDisorder,ADHD)是兒童時期較為常見的⼀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過度活躍,行為衝動,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常伴有學習困難,人際關係和自我評價低下。多見於兒童青少年時期,男童發病率大於女童,學齡期症狀明顯,到青春期症狀緩解,部分病例可延續到中年。
●有下面行為的孩子家⻓要注意:
1、活動過多,即多動
這類孩子不論在什麼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就是坐不住。如上課時小動作多,敲桌、拖椅子、咬鉛筆、撕紙頭、切橡皮等或者撩撥他人、講話過多。經常無目的地亂跑、亂闖,手腳不停而又難以控制自己,連睡眠也不夠安靜。並且做事唐突、不顧危險、缺乏思考。
2、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包括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主動注意是指⽤自己的意志去注意某個事物,如上課注視⿊板。被動注意是指受客觀事物吸引的注意,如看電視、玩遊戲等。多動症兒童注意力的特點是主動注意減弱,被動注意正常。
病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是ADHD發病的兩大主要因素。從遺傳因素方面,ADHD具有家族聚集現象。先天性體質缺陷和器官異常,染色體異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遺傳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從而導致ADHD;母親孕期⾼⾎壓,低熱,先兆流產,貧⾎等,兒童出生後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史的兒童易患ADHD;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父母關係不和,周圍社會關係壓力大,成⻓環境充滿幹擾因素以及⼀些基本的物質與情感需求沒有滿⾜也可能會直接或間接促使其產生ADHD。
多動症併發症包括:說話能力及語言障礙,學習無能;抵制違抗症,憂鬱症,焦慮症,酗酒,吸菸,吸毒,反社會行為,反社會人格。
★提⾼父母對多動症的認知和對多動小孩的行為管理技巧
鼓勵父母全面了解多動症;父母需懂得並區分小孩不想做和因為多動症做得不好的不同,從而採⽤不同的行為幹預方案。
★學校教育及課堂行為幹預
學校老師需要了解在課堂上多動小孩喜歡講話,亂動,提問,爭論,甚至擾亂課堂次序;不容易穩坐安靜的聽講。必須制定明確的課時,課堂秩序紀律;課堂獎勵必須始終如⼀,明顯,及時,頻繁;教室⾥獎懲制度實施應該是教學的⼀部分。
★社交行為/技巧訓練
社交能力包括形體的因素,⽐如目光的對接,站坐的姿態;社交應對的敏感性,⽐如分享玩具,⼀起玩遊戲;社交互動的技能,⽐如開啟話題並且持續話題。
需注意:認識到自己缺陷;對周圍人和事的不敏感性,缺乏觀察力和待人接物的技能;幫助孩子找出替代/提⾼原有缺陷的新技能,激發孩子學習新技能的願望。
★感覺統合訓練
對患兒前庭功能、觸覺和本體覺進行針對性的全身運動,目的在於幫助其建⽴和恢復正常的運動模式。
★運動療法
通過球類運動、遊泳、健身等體能訓練,指導他們控制衝動和攻擊行為,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增強自信心。
★多感官訓練法
利⽤視、觸、聽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等各種感覺刺激以緩解焦慮、提⾼注意力。
★藥物幹預及治療
多動症的藥物治療需要在經過專科訓練的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過程中需按期隨訪並調整藥物劑量。家⻓需要每天給小孩按時服藥;如有問題需及時聯繫醫生。
三種常見的認知誤區:
⼀、多動症不是病,孩子身體健康就行。
⼆、調皮好動成績差的孩子有多動症。
三、忽略「不多動」的多動症。多動症兒童臨床表現迥異,「不多動多動症」患童注意力難以集中,常表現為課堂上老實但心不在焉,常「走神」,做作業、考試也丟三落四,出錯率較⾼,這類表現極易被家⻓忽略。
任何孩子的問題都不是⼀朝形成,也不要指望⼀夕就能解決,孩子健康成⻓離不開家⻓的精心澆灌。
供稿:王生娟
單位: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原標題:《「123木頭人,誰動誰認輸!」兒童多動症咋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多動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