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星空,天象如此精彩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2018年的星空,天象如此精彩

  1995年—2007年火星衝日時,火星與地球的距離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下的火星大小。

  物換星移總誘人引頸探看,尤其是對天文愛好者而言。2018年大幕一開,大家已經蠢蠢欲動,只待天文奇觀一上演,便長槍短炮直奔鄉野河山。別急,動身之前先收下這份「2018年天象指南」。有備而來,興盡而去。

  月全食日偏食齊上陣

  天狗吃月亮,說的是在人們還對天文現象完全陌生的年代,眼看著月亮被「一口一口吃掉」的景象。後來人們知道,那叫月食。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位於一條直線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會全部隱入地球的影子裡。由於地球大氣會散射掉波長較短的藍色光,這時只有波長較長的紅光才能找到月面上,因此月全食發生期間月亮表面會變成暗紅色。

  「在2018年的天文現象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兩次月全食。」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李昕開門見山。「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在北京時間1月31日。當晚的全食階段開始於20時51分,結束於22時08分,全食持續時間為1小時17分鐘。這次月全食我國境內基本都能觀看,觀測條件也很好。這次全年最重要的天象,大家可以一飽眼福。」

  另外一次月全食是在北京時間7月28日凌晨三點半至五點十四分,距第一次間隔不到半年時間。相比上一次,這次月全食的觀測條件稍差。因為時值盛夏,天亮得比較早,東部地區的觀測時間大概只能持續到四點多天蒙蒙亮,西部的新疆西藏地區則有可能觀測到月全食的全過程。

  月食之外,明年日全食全部缺席,只有三次日偏食。第一次是2月16日,也就是農曆大年初一凌晨,第二次發生在7月13日,這兩次都是南半球專供,北半球無緣得見。

  第三次日偏食發生在8月11日,是我們唯一能看到的一次。北京的觀測者能在傍晚時分看到帶著偏食的日落,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區觀測條件更好,可以看到偏食的全過程。「日偏食不像日全食那麼好看,有心觀看的人也要注意保護眼睛。」李昕提示。

  火星大衝十六年一遇

  「今年夏天的火星大衝,至少十幾年才有一次。」李昕表示。

  火星是太陽系中由內向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它的地表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氧化鐵沙塵,因此火星看起來發紅,是名副其實的「火球」。因其熒熒似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行蹤捉摸不定,古代中國又將火星稱作「熒惑」。

  所謂衝,是指某一外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條直線的狀態,而且地球恰好位於太陽和外行星之間的天文現象。如果此時恰巧行星位於軌道上距地球最近的位置,則稱為大衝。這時的行星亮度最高、整夜可見、最適宜觀測。

  當地球正位於火星和太陽之間時,發生的就是火星衝日現象。此時,火星和太陽分別位於地球的兩邊,西方的太陽剛一落山,火星就從東方升起,而等到太陽從東方升起時,火星才在西方落下,因此整夜都能看到火星。

  火星在近日點前後發生衝日,就是火星大衝。「火星衝日大概兩年多一次,而火星大衝要十六年左右才有一次。」李昕介紹說。

  上一次的火星大衝發生在2003年8月29日,據李昕回憶,當年的火星衝日是近60000年以來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約5500多萬公裡,北京天文館向公眾開放瞭望遠鏡,參觀者踏破門檻。

  今年的火星會在7月27日衝日,距離地球稍遠一點,約5700多萬公裡,機會非常難得,觀測條件也不錯。「如果你任何星星都不認識,也會覺得天上有顆星星特別奇怪,怎麼這麼亮,還發紅,那就是衝日的火星,比平時亮很多倍。」李昕說。

  三大流星雨如期而至

  每年地球都會穿過小行星在軌道上留下的塵埃帶,塵埃進入地球大氣,由於高速運動而對空氣進行壓縮和空氣對其的摩擦產生的熱量,使空氣和流星的物質等離子化,形成一顆顆流星。

  流星雨每年都有,但大多數流量都很小,不值得徹夜蹲守。

  今年有三次值得觀測的流星雨,可以滿足「陪你去看流星雨」的浪漫需求。第一次是象限儀流星雨,就在1月4日晚上。每小時天頂流量是表徵流星雨流量大小的參數。根據這個參數,象限儀流星雨的流量很大,每小時天頂流量在一百顆左右,極大的時候一小時能看見四五十顆流星。但是1月4日正值滿月,月光對流星雨觀測的影響較大。

  第二次是8月13日極大的英仙座流星雨,每小時天頂流量有一百顆左右。而且農曆初三的月亮對觀測影響不大,觀測條件好。

  最後一次是12月14日晚上的雙子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是以雙子座為輻射點的流星雨,它與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並稱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在每年12月4日至17日光臨地球。

  雙子座流星雨是法厄同小行星造成的流星雨。明亮、速度中等、持續時間長是雙子座流星雨的特點。今年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時的每小時天頂流量是120顆,每小時能看見幾十顆。而且它到來當日是農曆初八上弦月,月亮在午夜落下,後半夜的觀測條件很好,可以去光汙染較小的地方碰碰運氣。

  「今年首要的選擇是看月全食,這是最值得的,」李昕總結道,「其次是日偏食,看的時候注意別灼傷眼睛。至於火星衝日,大家可以用天文望遠鏡觀看。」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天文現象吸引著無數人。對於天文愛好者而言,火星紅、金星亮、月相盈虧、彗星划過這些天象更是美妙,是值得不辭勞苦披星戴月趕赴的寰宇之約。

(責編:張歌、吳亞雄)

相關焦點

  • 星空並不寧靜 精彩常伴你我!快收藏這份2021年天象大戲節目表!
    圖說:2020年8月3日出現的「十五的月亮十四圓」 楊建正 攝剛剛過去的2020年令人印象深刻,頭頂上那片星空上演的精彩也不例外。「細到極致」的日環食在「最長白天」跨越了整個中國南方;二十一世紀百年裡僅出現六回的「十五的月亮十四圓」也如約而至;年末的「大流量」雙子座流星雨是對堅持仰望星空人們的最好褒獎……地球依舊在孜孜不倦地環繞太陽公轉,我們也向複雜的2020年揮手作別。新的一年,世間的大部分事情我們仍無法預料,但只要走出門抬起頭,日月星辰永在,精彩的「天空劇場」早已安排上了!
  • 2020年10月精彩天象輪番上演 「水逆」真會帶來厄運?
    今年十月份,獵戶座流星雨等精彩天象會輪番上演,不斷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就在14日,「火星衝日」天象現身天宇。當天,火星會隨著太陽的落下而升起,整夜可見,將天空點綴得十分漂亮。  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助理研究員鄭捷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介紹,「火星衝日」平均780天發生一次。10月14日也是傳說中「水逆」的開始,但這壓根兒就不會對地球上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 火星合月新一年的精彩天象 讓我們共同期待
    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年中與年尾,日月食成對   每年的日月食都是最令人期待的天象奇觀。
  • 今年上演哪些星空大戲 天象劇場節目指南告訴你
    ◎李 鑑  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 今年上演哪些星空大戲 天象劇場"節目指南"告訴你
    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年中與年尾,日月食成對  每年的日月食都是最令人期待的天象奇觀。
  • 怕錯過今年的星空大戲?收好這張2021天象劇場「節目指南」
    怕錯過今年的星空大戲  收好這張2021天象劇場「節目指南」  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 怕錯過星空大戲 收好這張天象劇場"節目指南"
    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 怕錯過今年星空大戲,收好這張2021天象「節目指南」
    李 鑑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 2018年中國最美星空合集
    2018年轉眼間已進入尾聲。回顧這一年,眾多天文現象精彩上演,1月超級月亮、藍月亮和月全食同時出現,8月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的雙子座流星雨都讓人們大飽眼福。在這裡我們精選50幅星空攝影作品,與大家一起遊覽神州各地,仰望那震撼人心的2018年中國最美星空。
  • 2018年10月天象奇觀有哪些?10月最浪漫天象時間表
    至於星空部分,可利用簡易的望遠鏡在秋季的仙女座內看到距離我們有2百多萬光年之遙的仙女座大星系(M31)!這個天體中心的視星等約為4等,其實用肉眼裸視就可以看得到,在夜空中看起來呈白矇矇的一小片,中國古稱為奎宿白氣。
  • 天象預告 | 「半影月食」看不過癮?冬季星空格外壯麗!
    日子過得真快,馬上就要進入12月了,不平常的2020年就要過去。在今年最後一個月裡,還有幾個精彩的天文現象等待我們去觀賞。12月最值得關注的是12月13-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還有20年一遇的木星土星近距離相合,兩個大行星之間的角距最近發生在21日。12月14日還會出現一次日全食,不過是出現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我國無法觀測到。
  • 2021年天象劇場「節目指南」出爐!
    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全球將迎來不少精彩天象——年中與年尾兩對的日月食、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將迎來最好觀測時機的水星大距…… 2021年的天象劇場依然好戲連臺,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偶爾湊個熱鬧的「吃瓜群眾」,都能夠在新的一年一飽眼福,領略星空的魅力。
  • 星空有約|送你一份天象日曆,請來天幕劇場看戲!
    2021年「天幕大戲」精彩紛呈,流星雨、行星合月、超級月亮、日月食等輪番上演。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和歷算專家篩選出一份「2021值得期待的天象日曆」,並從中重點推薦8場最有「看點」的天象,感興趣的你不容錯過。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管胡方浩介紹,今年的3場日月食是「重頭戲」。
  • 天象預告|火星合月、秋季星空開始啦!
    小夥伴們,下周特別值得關注的天象是9月5日、6日的火星合月。此外,進入9月之後,在天文上就算是進入秋季。天黑後我們看到的星空又將有所變化,一些秋季的代表星座會從東方升起。在今天的天象預告裡,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寇文老師,將向小夥伴們詳細介紹下周天象以及秋季的星空。
  • 09年迎天象大年 日全食和獅子座流星雨強勢回歸
    新華社南京1月5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2009年公眾將迎來天象大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通報,2009年天宇將上演多場精彩的天象大戲,其中百年難遇的日全食與獅子座流星雨可能出現的大爆發最值得期待。
  • 2020年10月多場精彩天象 獵戶座流星雨時間幾月幾日
    中新社南京10月4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4日消息:進入十月,多場精彩天象將密集亮相。「星月童話」的金星合月、兩年一遇的火星衝日、浪漫紛呈的流星雨……不間斷的天幕演出將扮靚十月星空。  本月在行星方面,除水星外,其他四顆肉眼可見的行星都處於良好的觀測狀態。特別是火星將迎來難得一遇的觀測窗口,帶來衝日表演。
  • 2016年將上演日環食、流星雨、水星凌日等精彩天象
    原標題:2016年將上演日環食、流星雨、水星凌日等精彩天象   2015年的天宇為全球帶來了多場難忘的天象,而2016年的蒼穹,天象大戲依舊精彩紛呈。天文預報顯示,水星凌日、日月食、流星雨、行星沖日和水星大距等多場天象好戲將上演,其中,「日全食」「日環食」「水星凌日」「超級月亮」等天象大餐值得期待。   天文預報顯示,2016年天宇將發生兩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兩次日食的時間分別為3月9日的日全食和9月1日的日環食。
  • 2020年,星空格外璀璨
    譚巍跟小朋友解釋,千百年裡,人類仰望同一片星空,穿越時間的「對話」,是觀星的樂趣之一。土星的顏值最高,土星光環,在望遠鏡裡,像一個戴著新潮草帽的女郎。 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大約799.94日,比木星、土星長得多。也就是說,每隔兩年多,我們才迎來一次火星的最佳觀測時機。「今年的火星衝日不是大衝,2018年,才是大衝。」
  • 2018年異常天象預兆 自然現象臨沂人不必糾結
    古代的時候科學並沒有那麼發達,古人就通過觀測天象來推測要發生的事情,不同的天象代表的寓意也不同,2018年有很多的異常天象,那麼都有哪些預兆呢?   超級藍血月   1月31日晚上發生的月全食據說是150年才會有一次的異常天象,而有幸目睹了月全食全過程的人們,相信一定會被這種壯觀的景象所震驚到。   而超級大月亮,藍月,血月三景合一的異常天象,超級藍血月亮更是百年難遇。但是凡事也有壞的一方面,這種血月亮這種異常天象放在古代可不是什麼吉利的事情。
  • 天象預告|獅子座流星雨、雙星伴月相約星空!精彩別錯過
    本周向大家介紹的下周天象有11月17日極大的獅子座流星雨和11月19日的木星土星雙星伴月。2001年11月18日深夜到19日早晨,夜空中不斷有明亮的流星划過,令人目不暇接。有幸親眼目睹這一天象奇觀的人們,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終生難忘。據估測,當時流星雨的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ZHR達到了4000上下,差不多每秒鐘都有流星從天上落下,真有「星隕如雨」的感覺。一般來說,每年流量最大的流星雨ZHR也只在100多,和2001年的獅子座流星雨相比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