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倩,您第一想法是什麼?
嘴角的痣、眼角眉梢的笑意、靈動的演技,還是說「小周迅」的名號?
那個時代的娛樂圈,小花們能冠以大花的名號出道,可是錦上添花的喜事,能少走不少彎路。
如今周迅46歲,各種影后桂冠的加持,一線大花的位置穩如磐石,就連上慢綜藝都能引起很大的反響。
可反觀「小周迅」,今年36歲,在電視劇還主要在電視上播出的時候,也曾紅過大江南北,有著諸多粉絲;可隨著娛樂圈的迅速轉更迭,和層出不窮的小花擠壓,她的資源大不如前,那就更不用提人氣了。
導演陸川評價她:
「我覺得李倩身上那個天分,還真的挺驚人的,就是她確實有一種『野生』的,一看就不是科班,但是真的來自於一種天分和對生活的感受力,對情感的一種提煉,還有表達能力,這挺厲害的,這是一種天賦。」
可市場的殘酷就在於,演技好我可毫不吝嗇誇你,但最終流量才是王道。
這麼看下來,李倩與周迅更接近的是氣質,其次才是長相和演技。
她們同樣灑脫淡然,在這燈紅酒綠的娛樂圈保持著難得的清醒和克制。尤其是李倩,不豔壓、不爭搶,不炒戀情,不傳緋聞。
有戲時認真拍戲,沒戲的時候認真生活,她在自己和娛樂圈之間築起一道堡壘,來去自如又不過分迷失,而這個牆的來源就是她的父親。
父愛築造堡壘
1984年,李倩出生於長沙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之中。生活雖然並不富裕,但父母對她無私的愛,令人感動。
李倩5歲時開始學習舞蹈,9歲那年父母為了讓她接受到更好的舞蹈訓練,借錢送李倩去北京學習舞蹈。
12歲那年,父親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賠償了對方很大一筆錢,這也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可禍不單行的是,李倩16歲那一年,父親患上了癌症,懂事的李倩從此一個人承擔起來全家的重擔,也正是這一年李倩進入了演藝圈,拍攝了人生的第一部電視劇《武林外史》。
那時候的醫療系統不像今天這樣完善,很多藥都不能報銷,巨大的開銷也讓爸爸不得不瞞著李倩,可這種事情又豈是想瞞就能瞞得住的。
爸爸病重的時候,也去過北京、上海治療,可上帝的無情,人間沒轍,最終爸爸還是離開了。
爸爸生病的那段日子裡,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都會很開心。但是因為要生活,所以李倩並沒有停下拍戲的腳步,專門留出時間來陪伴父親。
她知道,父親希望看到她的堅強,看到她能獨立地撐起整個家庭。而李倩也有自己的執念,只要她沒有回家,父親就一定還健康得活著。
多年後,她在採訪中說道:可惜多一些,但沒有後悔。
家庭的變故,給李倩心理帶來了很大的改變,讓她堅強和獨立,讓她時時刻刻保持清醒,也讓她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誰說女子不如男
「爸爸把媽媽交給我,一定要照顧得好好的才可以」
父親去世之後,家裡的唯一收入來源就是李倩的片酬。2003年,年僅19歲的李倩貸款在北京買了一個大房子,把媽媽和姥姥接過來一起住。
那時候對事業和人生還沒有太大規劃的李倩,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不拖欠銀行貸款,讓媽媽和姥姥生活的好一些。
為了多掙一些錢,她可以在劇組連軸轉,連著60個小時拍戲,拍完《天下糧倉》的戲份後就坐車去《蕭十一郎》的劇組,在車上卸妝,卸完妝抓緊時間睡一會,到了片場繼續拍戲,累的實在受不了,就去廁所哭一會,釋放一下情緒。
就這樣,憑藉著敬業精神,李倩不斷地給自己爭取到好的角色和機會
2003年,作為內地演員參演TVB電視劇《大唐雙龍傳》,飾演宋玉致 ,林峰評價她:
到目前為止和小倩合作的場次不是很多,感覺像一個小妹妹,但是表演很有靈氣,TVB沒有選錯人。她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演員,一個非常聰明的演員,也很勤奮,我覺得她的口齒特別伶俐。因為演員講對白是很重要的環節,要讓觀眾聽得清楚,這個很重要,他有自己的一種個人特質。
當然李倩也並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她在劇中眼神的變化,臉部的細微動作,一顰一笑,都足矣讓觀眾感受到她這個人物真實情感。
更何況,那一年她才19歲,人間小精靈沒錯了。
出演馮小剛導演的《1942》,為了能夠極度地貼合人物,她一天內幾乎不吃任何東西,就為了能夠體會到飢餓時人體的真實狀態。拼命地減肥,整個人瘦到只有80斤,只有這樣才能像一個逃荒的災民。
她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馮小剛評價說:「這個角色,只有李倩能演。」
出演電影《一句頂一萬句》的女主,她提前一個月去了河南紡織廠做女工,下班後與工作聊天,更加深入地了解她們的工作和生活,真正的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
她都如此努力了,為什麼到現在還是不溫不火,主流獎項更是沒有幾個?
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在娛樂圈有幾句非常著名的話:出名要趁早、小紅看運,大紅看命,強捧也能行。
李倩,16歲出道,早早成名,成名之後也有過屬於自己的「時代」,但最終沒有爆紅,歸根結底也只有兩個原因:
其一,過於低調,不炒作,她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很佛系地表示沒所謂:
「我覺得拍攝過程愉快,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剩下的就都隨緣。我更在乎當下拍攝或者合作的階段裡的那份開心,那份和大家相處的美好。只要觀眾喜歡我的戲,喜歡我塑造的角色,這就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
出道20年,從來沒有傳出過緋聞和不靠譜的黑料,就連跟黃軒的戀情都是靜悄悄開始,靜悄悄地結束。
要說唯一有點火花,還是因為蔣雯麗與黃軒之間扯不起的八卦爆料,她順帶被提起。
其二,雖說強捧遭天譴,但沒人捧更可憐。
作為一個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野生派演員,她要是真能像周迅那樣隨性且大膽,倒也還好說,發通稿起碼還有看點。
但關鍵就在於她的那個堡壘把自己保護得非常好。要知道在資本的眼裡,沒有宣傳「點」,就等於沒有關注度。
她這些年來一共參演了70部影視作品,但製作精良的並不多,並且絕大多數都是配角。
《1942》演張國立兒媳婦,演技精湛令人動容,但也只是動容,想要主動去了解她的人不多。
《一句頂一萬句》範偉拿下了金馬影帝,劉震雲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編劇獎,李倩還是「演得真好」
《龍門鏢局》,群戲居多,出彩的片段不少,但分化下來,還是不夠引人注意。
如果在以前,也許會第一考慮是演技,但在如今的影視圈,對咖位、流量、話題度的要求都非常的嚴格,沒有主流獎項的加持,可能很多製作方根本就不會考慮,不考慮就意味著離主流獎項又遠了一步。。
長此以往,慢慢就會成為娛樂圈的邊緣人物,不免讓人有些唏噓感嘆。
李倩是一個非常熱愛表演的人,能把一件事堅持20年,這本身就非常不容易。
這20年裡,她的經紀人、朋友、家人無數次對「不紅」的境況著急上火,但她總是淡淡地說:
我對紅這個字,好像沒有太大野心。我身邊很多人,不管是朋友也好,還是工作人員也好,應該是所有人都替我著過這個急。我好在沒有什麼野心,或者說你可以換另外一個角度說我很懶。我希望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時間。那麼也許沒有野心,就是我的野心。
看完這些,大家也許就會理解,她一直都在自己的節奏裡生活和工作,她沒有完全淪為娛樂圈的產物,也完全沒有向這畸形的市場做出妥協。
她之所以從不趕什麼浪潮,她的心裡有一片海。
可作為一個觀眾來說,最真實的想法就是,與其讓那些牛鬼蛇神浪費機會,還不如把角色交給真正的演員。
如今的李倩,點掉了自己嘴角的痣,很多觀眾都感到惋惜,認為她失去了「靈魂」,可對她來說,這何嘗不是一個新的嘗試。
一次打破大眾固有的印象,重新出發的冒險,希望她能順利上岸。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