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紫微鬥數。五行大師,無所不知。」網上一度活躍著「看相玄師」「看相禪師」「看相法師」等多個算命帳號,粉絲多達上千萬人。不少受害者與所謂的「大師」長期聯繫,對其深信不疑。廣東的馬先生因為失去和「大師」的聯繫,十分焦慮。最近他才知道,原來「大師」已經被安徽警方抓了。
一些人寄希望於「大師」做法轉運,「大師」緊盯著的卻是他們的錢袋子。安徽警方破獲的這個網上算命騙局,揭開了一些「大師」的虛偽面具,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傳統迷信活動在資訊時代不斷變換形式出現的隱憂——算命佔卜等迷信活動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在網絡空間潛滋暗長,傳播更廣、影響更深,也更具隱蔽性和迷惑性。
法律是捍衛公民權益的最有力武器。無論是傳統迷信活動還是網上算命行為,一旦給公眾造成較大財產損失,都是必須依法嚴肅查處和懲治的違法犯罪行為。對所謂的「算命大師」「AI相面」「人工智慧看手相」等違法網絡活動,有關部門理應加強網絡管控,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減少受害者的損失。同時,依法嚴肅追查,對騙人財物的「大師」絕不姑息。看到「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幾乎無所不能」的「大師」,終究沒能算準自己被抓的命運,很多人應當也會有所醒悟。
但也要看到,社會治理往往有其「滯後性」,不可能事事都做到防患於未然。諸如算命佔卜等迷信活動的改頭換面、「推陳出新」,花樣之多,常常令人眼花繚亂。有關部門的及時監控和查處只是一方面。持續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教育引導公眾自覺抵制迷信活動,提高警惕、謹防受騙是另一方面。
社會發展到今天,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相信「算命大師」的忽悠?
一是傳統命理觀念根深蒂固,很多人不是把「一命二運三風水」當成一種傳統文化看待,而是盲目地把它異化為神乎其神的算命。
二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焦慮、恐懼、決策困難、缺乏安全感等心理亞健康問題凸顯,一些所謂的「大師」抓住了這一心理狀態,開門做起無本萬利的騙錢生意。
三是一些人往往不經意間陷入「大師」的忽悠陷阱。因為人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心理學上稱之為「巴納姆效應」,說到底就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神乎其神,不如不信。拒絕被忽悠、防止被騙,主觀上的提防和抵制往往更有效,也更可靠——篤定「人定勝天」的信念,自覺把各種詐騙話術過濾掉,「大師」就沒有機會給人洗腦。迷信「大師」的人越來越少,抵制騙術的人越來越多,行騙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大師」也會越來越少。
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有句經典臺詞:「求仙問卜,不如自己做主。」誠然,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想看透命運的真相,都想靠做法事、請法器轉運,更有甚者想靠修仙長生不老。事實證明,靠那些虛妄的東西不可能改寫命運。求仙問卜不如自己做主,只有用汗水去澆灌夢想,才可能美夢成真。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網信知識微課堂⑧ |算命帳號粉絲上千萬?網際網路不是「大師」行騙的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