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封神:截教的「截」字到底什麼意思?

2021-01-09 周記日記

其實在闡截二教的名稱上,闡教名稱的來源是比較清楚的,就來源於「闡教輔國」四個字,這四個字是明朝的嘉靖皇帝賜給他喜愛的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邵元節的,但是搞笑的是,按照小說中對闡截兩教的教義定義來看,闡教恰恰不是邵元節所處的正一教,

內中有黃龍真人曰:「眾位道友,自元始以來,為道獨尊。但不知截教門中,一意濫傳,遍及非類,真是可惜工夫,苦勞心力,徒費精神,不知性命雙修,枉了一生作用,不能免生死輪迴之苦,良可悲也!」

看看,以黃龍真人的表態來看,闡教是重視「性命雙修」的,但是在實際的道教情況來看,正一教恰恰不太重視性命雙修,他們主修符籙,尚外丹,多為火居道士(即可吃葷娶親)在歷史的長期演變之下,正一派不太重視關於玄學(道教哲學)的研究,也就是不太重視所謂的內在研修,性命雙修的恰恰是道教全真派的基礎教義,最重視的還是修內丹性命雙修。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似乎闡教輔國也並不完全指正一派,而是將它設定為道教本身比較合理。

我們再看看截教的由來,其實我個人覺得,從作者的角度來說,截教可能來自於詩經中的「海外有截」四個字,其文字來源於《詩·商頌·長發》

濬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百祿是總。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苞有三櫱,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這是一首記述殷商發跡史特別是歌頌商湯功德的長篇頌詩。其內容以歌頌成湯為主並追述先王功業,併兼及功臣,可以說是詩經中對殷商的一首史詩,對於古代的文人而言,因為史籍的稀少與殘缺,明代文人對殷商的了解事實上渠道不多,這首《商頌長發》應該算是古代文人耳熟能詳的史料記載了。

作者在構思封神演義的時候,對於西周選擇的是闡教護國,而作為成湯殷商,也必然需要選擇一個教派來護國,所以作者根據這個商頌詩中的文字,杜撰出了一個「截教」,其實所謂「海外有截」指的海內一統的局面,「九有有截」則是指九州一統,所以「有截」二字其實就是有規矩,有制度,那麼截教是指有規矩的教派嗎?咱們如果看封神就知道,截教教眾管理上雖然比較鬆散,但在實際的爭鬥殺戮上是講規矩的,截教弟子很少有真的殘殺闡教弟子的,相反道士闡教弟子借著「殺劫」之名大肆屠戮截教教眾。從這一點來看,我想很可能當時的作者就是通過這個教派的名字做一種暗示吧,讓人覺得似乎是望文生義「海外有截」就將殷商的護國教派設定為海外的截教,咱們從封神演義中的描寫來看,通天教主在東海仙島紫芝崖碧遊宮開創截教道場,所以可能截教的由來就在這個「海外有截」的引申演繹。

至於截教的截的含義,有人說在於截斷生機修大道,也有人說是阻攔的意思,其實我覺得都可以接受,但更有可能的是「有規矩」吧,畢竟闡教不是正一派,那麼截教自然也就不是守規矩的全真派了,這樣的反向稱呼似乎才更合理吧。

而且從小說中的闡截兩教的鬥爭來看的話,如果把闡截二教之爭引申到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的教爭的話,咱們是不是就可以將截教定義為講規矩的非全真派,也就是正一派?將闡教定義為性命雙修的全真派,這說明了作者很有可能是闡教中人,也就是全真派,傳說中,封神演義的作者陸西星貌似就自詡為呂祖傳道,呂祖可是全真教的祖師啊。

所以,截教的「截」做「有規矩、統一」來講似乎是比較靠譜的,大家可以在小說中發現,比起闡教,截教事實上更講規矩,不亂殺,不以大欺小,這也許才是截教的本意吧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通天教主僅存弟子之一,金光仙馬遂是截教唯一的人類?
    封神演義的大背景有三:武王伐紂;眾仙犯厄;姜子牙該享人間富貴。其中的第二點,眾仙犯厄說的就是紅塵之劫。幾乎三教中的所有神仙都要應劫,甚至連通天教主都沒能例外。闡教弟子雖說順應大勢,但死亡封神者也不在少數。而截教弟子們受創更嚴重,投降的投降,死掉的死掉,活下來的也大部分當了西方教的俘虜。比如隨侍七仙中的烏雲仙,被養在八德池裡當吉祥物。
  • 截教是可憐的背鍋俠,犯了殺劫的闡教是如何甩鍋擺脫封神命運的?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西周起兵伐紂,這本是人間的事,但是《封神演義》一書中卻牽扯到了封神一事,讓無數的闡教、截教仙人前僕後繼,投身到武王伐紂的事業中,或相助,或阻撓,都是因為這封神的劫難。封神的劫難,一開始是太乙真人和石磯娘娘打鬥前的一番話引了出來。
  • 封神演義:官場人事調整的大戲
    有人說封神演義的水平遠遠不如西遊記,無論是人物刻畫還是情節描寫,都沒有什麼深度。起初我也表示同意,隨著對原文的深入研讀,我開始改變這種想法。要讀懂封神演義,首先要探究以下幾個問題。(特此說明:本文所有論點論據來自封神演義原文,而不是西遊記、山海經或者別的書籍,我國的道教神仙體系混亂複雜,不必糾結究竟誰對誰錯。)一,神和仙有啥區別?
  • 截教究竟戰死了多少人?群星八萬四,100張封神榜裝不下
    《王事情腦補封神史》第181期:群星惡煞文/王事情一張封神榜,悽悽盡怨魂,進入這張榜絕對是永世不得翻身。按文中的說法,封神榜是三教共僉,鴻鈞出場時又說「故命你三個共立封神榜」,可見三教實是指老子元始通天三人,分掌闡、截、人三教。
  • 《封神演義》截教女仙金靈聖母和雲霄娘娘對比,究竟誰更厲害?
    金靈聖母金靈聖母是通天教主親傳四大弟子之一,截教女仙之首,論地位,僅次於多寶道人,特別是在多寶道人被老子擒拿後,金靈聖母奉命主持萬仙陣,成了名副其實的截教萬仙之主,有上萬載的道行。金靈聖母的高光期就是在萬仙陣中,當時周軍一方的龍吉公主和洪錦夫婦,不聽軍令,率先衝入大陣,祭起法寶,大殺截教門人,主持大陣的金靈聖母勃然大怒,親自出手,先是將龍吉公主打下坐騎,致使龍吉公主被趕上的截教眾仙亂刃分屍,洪錦見了,急忙來救,結果被金靈聖母秒殺。
  • 《封神榜》中,通天教主不準弟子下山,為何截教弟子還是紛紛下山找死?
    我認為,雖然通天教主不準弟子下山,但是截教弟子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山下跑送死,起碼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封神榜上的名字早已註定,封神榜如同引魂幡一般把截教弟子往山下引。 其實在一開始,截教有些有道行的弟子還是不太願意下山的。
  • 如果通天教主一開始就率截教和闡教大決戰,結局會如何?
    如果通天教主一開始就率領截教全部力量對抗闡教和西方教的聯盟,也是說趙公明、三霄娘娘等截教實力弟子還未戰死,以一個全新的「萬仙陣」姿態出現,結局會如何?菸斗認為,截教仍不可避免要失敗。首先,截教與闡教聯盟的大對決,其實就是通天教主與元始、老子、接引、準提四聖人的實力比拼。眾所周知,在《封神演義》中「聖人之下皆螻蟻」,一個聖人足以秒殺無數個非聖人,即使像三霄娘娘這種準聖級別的,一個元始天尊就可以在談笑間輕易除掉。
  • 封神通天「重立地水火風」會怎樣?死得很慘!因為上古有人試過
    商周封神運動,說白了就是截教跟闡截互毆,毆不過人家死去了得以封神。截教教主通天教主根骨奇佳,天賦異稟,乃是不世出之人。他開創的截教號稱「諸真參拜,萬仙來朝」,實力強大!然而禁不住兩位師哥老子與元始天尊勾結外人「西方二聖」進行圍毆,他孤掌難鳴,大敗虧輸,導致整個截教覆滅。
  • 封神演義截教隨侍7仙,3個被抓當坐騎2個投降1個當吉祥物1個失蹤
    而且截教中人數眾多,在萬仙陣前兩教對陣時,燃燈道人這樣感嘆:今日方知截教有這許多人品,吾教不過屈指可數之人!只是通天教主本身違逆天道,樹倒猢猻散,萬仙陣一戰幾乎終結了截教的統治地位。隨侍七仙中除了一位下落不明,剩下的全部被西方教收入囊中。其中有三位成為了坐騎,最慘的一位甚至在後來被閹掉了。
  • 熱點裡的知識點丨《姜子牙》的背後,是神仙打架的《封神演義》
    不過,對於這部書到底說了些什麼,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書的歷史背景,是周與商的換代戰爭,這是真實的事件。但作為小說,這部書還虛構了另一個背景,就是闡教與截教的戰爭,相當於《權力的遊戲》、《指環王》,根據歐洲的歷史虛構出的另一個世界。
  • 通天教主說的「彌封無影」又是什麼意思?
    《歪歪侃封神》第414期很多人看封神演義,都有一個問題比較糊塗,即封神榜有名還是無名?其實這個問題,無非兩個答案,有名或者無名,但哪個答案比較合理呢?你截教有許多弟子上榜,這你是同意了的,而且還籤字畫押,具有法律效力,如今怎麼說忘就忘,以上種種都足以說明, 封神榜無名是不可能的,三聖碧遊宮共籤封神榜,還帶了許多門人身邊伺候,如此隆重其事,原因無他,必然是對上榜之人一挑再挑,一選再選,費盡許多心力,最終才決定下來。由此可知,封神榜是有名的,既然有名,那通天教主所說的「彌封無影」又是什麼意思?
  •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故事說回來,話說三清天尊,開宗立派,於是就有了三教,即闡教、截教和人教。當時並不是只有鴻鈞老祖唯一仙家,還有其他諸如昊天上帝(後有稱為玉皇大帝),昊天上帝與鴻鈞老祖商量建設一個神仙社會,又名天庭,人手不夠怎麼辦呢,於是昊天上帝召集了三教一起制定封神榜。封神榜的作用,是把人的靈魂元神鎖進了封神榜內,以現代的說法,就是籤訂了一個合同契約。
  • 你看他們居住的地方叫什麼
    《王事情腦補封神史》第213期:絕頂文/王事情封神中的出場聖人自然是很牛的,但到底有多牛?我們今天不談別的,只通過一個字來分析。先看幾句詩。玉京是什麼意思?即天帝所居之處。《魏書·釋老志》: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老子在黃河、誅仙、萬仙三陣時也有出場,自嘲乃是為周家八百年基業出世。在原著中,玉京是一個泛指,凡聖人所居皆可稱之,但確實只在說到元始天尊時顯得尤其多。元始與老子乃是師兄弟,他的洞府名叫「玄都」,與紫府、金闕、玉京等都是一個意思。
  • 封神榜最慘神仙,死後無緣封神,轉世也是奢望,網友:闡教耍無賴
    封神演義裡,不管闡教、截教、還是老子的人教,都圍繞一部封神榜機關算盡。眾多神仙、妖精參與其中,打死打活,謀求自己的氣運,其實命中自有定數。登上封神榜之人是要為昊天上帝效力的,應該是按道行、按功勞封神咯。
  • 截教第一個挑戰闡教的仙人是誰?為何死後通天教主毫無反應?
    在封神演義中,修真界最大的兩個教派闡教和截教都出自鴻鈞道門,原本同根同源,但兩教的傳道宗旨後來發生了較大分歧。闡教號稱"盤古正宗",走精英路線,門下弟子出身清正。不過千百年來,兩教雖道不同不相為謀,但還算相安無事,直到三教共僉封神榜後,兩教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主因就是闡教玉虛宮十二金仙運逢殺劫,昊天上帝命其俯首稱臣為天庭效命,而教主元始天尊不從,最後闡教、截教、人道教三教共商,僉定了封神榜,約定誰在封神大劫中死去,誰去天庭給昊天上帝效命。
  • 《封神演義》中,封神榜上實力最強的神,地位之高堪比玉皇大帝
    《封神演義》中,一共冊封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看起來似乎各管各部,並無高低上下之分,實則不然,封神榜上其實有一位無論實力和地位都遠高出眾人一截的大神,其地位堪與玉帝相比。她就是鬥部主事鬥姆元君,既截教之金靈聖母。
  • 他本為上古妖神,後成通天愛徒,封神之戰後卻被對手給閹了
    而在神魔小說方面,成書於明朝的《封神演義》與《西遊記》有很強的相關性。《西遊記》中很多神仙妖怪,都能在《封神演義》中找到對應的人物。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封神演義》中的虯首仙,也是《西遊記》中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封神之戰其實就是闡截兩教的教派之爭。以姜子牙為首的闡教門徒負責幫助武王伐紂,而以聞仲為首的截教門徒則負責扶商滅周。
  • 封神榜排名第一的神仙是誰?此人憑啥排位比金靈聖母還高?
    其中截教三代大弟子之首聞太師為雷部群神之主,號稱通天門下第一仙的瘟神呂嶽為瘟部群神之主,火龍島第一火神羅宣為火部群神之主,截教門下大師姐金靈聖母為鬥部群神之主,其他又如商紂王之子殷郊,三仙島上趙公明、三霄娘娘等各為一部之主。這八部之主,或者在截教中擁有高位,或者本身修為實力不凡,或者是人間帝王之子,出身實力都超脫凡俗。
  • 通天教主的截教人多勢眾,為啥會被元始天尊打的滿地找牙?
    通天教主的截教人多勢眾,為啥會被元始天尊打的滿地找牙?《封神演義》中的封神大戰中,截教人才濟濟,足不旋踵,最後卻被人才凋零的闡教打敗,通天教主眼看著愛徒們一個個命喪黃泉,卻手足無措,你說這是為什麼呀為呀為什麼?截教的失敗原因複雜,總而言之,截教失敗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通天教主沒有大局觀,也未能有效約束弟子們的逞性妄為。
  • 封神之後,元始天尊自以為大勝,實際上天庭落入了通天教主的手裡
    前面的文章我們談到過封神大戰,闡教元始天尊聯合太上老君,西方接引準提大敗通天教主的截教,使得截教諸仙十之七八上了封神榜,成為天庭眾神。而在封神之後,作為「勝利者」的元始天尊,徒弟南極仙翁和太乙真人都派上天庭擔任南極長生大帝和東方乙木青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