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瓦當」是用來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築物簷頭的建築附件,是一種很常見的物品。在鹹陽原上,專家們曾出土多塊風格迥異的六國風格瓦當,通過研究後,他們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想,關於鹹陽宮的一個千古傳說,有可能是真實的。這兩塊瓦當的背後,究竟隱藏什麼傳說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鹹陽原西起武功漆水河畔,東至涇渭交匯處,中間的黃土臺塬地區,因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所以它才會成為帝王的理想修建宮殿的地方。而最著名的鹹陽宮,就位於這裡,它是秦朝的正宮,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就已經下令進行擴建,而宮城的佔地面積為3.72平方千米。通過佔地面積,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鹹陽宮究竟有多豪華,但讓大家感到遺憾的是,項羽帶兵攻入鹹陽後,竟放了一把大火,將鹹陽宮燒毀了。
去鹹陽宮遺址考察時,考古工作人員發現遺址上有被火燒的痕跡,而隨著考察工作的深入,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現了,工作人員竟挖到瓦當。
古代工匠為讓宮殿看上去更加美觀,他們會做出不同款式的瓦當,安放在屋簷的最前端,而鹹陽宮遺址出土的瓦當,它們的花紋卻不同,有的是樹枝雙獸紋,還有的是饕餮紋。
工作人員為更好地研究出土的瓦當,先將它們帶回文物研究所,專家們看到瓦當的花紋後,他們突然想到《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段記載:「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北阪上……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時,他每滅掉一國,就要在鹹陽原上仿建該國的宮殿。這個記載只存在史書中,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也就無法證明鹹陽宮內有仿建他國而修建的宮殿,而鹹陽宮遺址出土的瓦當,卻成為最有利的證明,齊國的瓦當是樹枝雙獸紋,燕國的瓦當是饕餮紋。這兩種花紋的瓦當出現在鹹陽宮遺址,直接告訴後人,鹹陽宮內有齊國和燕國風格的宮殿。
很多讀者非常好奇,為何秦始皇會在鹹陽宮內修建六國的建築宮殿呢?共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真正的擁有六國
公元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統一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自稱「始皇帝」。從封號上,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的野心,他想向世人證明自己。所以,專家們推測,秦始皇修建六國宮殿,代表自己真正擁有六國。
第二:寵愛美女
「要江山,還是美人」,對於秦始皇來說,當然是都要了。秦始皇滅掉六國,他將六國的美女掠奪到自己的後宮,正因如此,有人認為,秦始皇為讓美人們不思念家鄉,才決定修建各國宮殿,並讓她們居住在這裡,這真是寵出新高度!
第三:收買六國大臣
想讓國家變得更強大,僅依靠皇帝一個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他需要大量的人才輔佐自己。除了本國的人才外,秦始皇還希望他國的人才為自己所用,為讓六國的大臣歸順於他,秦始皇才修建六國宮殿,讓其住進去,用來表示自己的皇恩浩蕩。
各位讀者,以上三種修建各國宮殿的解釋,你更相信哪種呢?猜測終歸有不靠譜的地方,我們還需專家們給出準確的回答,相信在未來的考古工作中,專家們一定會找出確切的證據,為我們揭開這個歷史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