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3日,德國宣布在奧地利邊境啟動臨時邊境管制,德國內政部長託馬斯•德邁齊埃稱,這項措施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不過,網友們擔心的是,德國啟動臨時邊界管制,會不會破壞《申根協議》,甚至影響整個歐盟的前途命運?
此次破壞《申根協議》的德國正是該協議的堅定的倡導者和支持者。2011年7月,丹麥政府稱為打擊非法移民和團夥犯罪,丹麥將重啟邊境管控措施,加大海關監管力度。彼時的德國嚴厲批評了這項政策。
德國警察對難民進行攔截和盤查
歐洲政要擔憂《申根協議》會崩潰
8月30日,默克爾表示,如果歐盟不能對難民責任分配問題達成一致,26個歐盟成員國的申根協議將受到威脅,「如果我們不能成功而公平地分配難民,那麼申根問題自然將登上許多國家的議程。而針對默克爾質疑,歐盟委員會已經表示,「申根協議『沒得商量』。」一名發言人30日晚補充,「申根協議不是問題所在。」
本月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巴黎舉行的一個例行記者會上說,如果歐盟無法就難民安置問題達成統一政策,保證人員自由流動的申根協定可能面臨崩潰。
8日,瑞典首相勒文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歐洲的難民危機是雙方重要議題之一。勒文特別強調,解決歐洲難民危機不應該以犧牲申根為代價。
8日,瑞典首相勒文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聯合記者會。勒文在記者會上特別強調,解決歐洲難民危機不應該以犧牲申根為代價。
而13日,德國宣布在奧地利邊境啟動臨時邊境管制,這無疑是給破壞《申根協議》開了一個口子。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難民危機,成員國之間以鄰為壑,《申根協議》最終也將崩潰。不過,據觀察者網查詢,這並不是《申根協議》第一次被暫停,法國丹麥都有過類似的行為,而德國在北非茉莉花革命後也威脅要重啟邊界管制。
丹麥和法國都暫停過《申根協定》
在2010年末到2011年初的茉莉花革命結束之後,義大利政府給大約25000名突尼西亞移民籤發了有效期6個月的籤證,這意味著這些人可以在申根國間自由通行。但是,法國與德國政府不願意接納突尼西亞難民,便威脅要重新啟動邊境管制。最終在2011年4月,法國政府在意法邊境城市文蒂米利亞(Vintimille)攔下了載有這些難民的火車,時間長達數小時。
針對法國的請求,歐盟內政主管官員馬爾姆施特倫(Cecilia Malmström)在2011年5月提議設立更廣的臨時邊境管制範圍,以防止強大而不可預期的移民壓力和對歐盟外部邊境的管理失效。
2011年7月25日,在歐盟委員會針對義大利和法國所採取措施的最終評估的講話中,歐盟內政官員指出兩國所採取的行為均遵循了歐盟法律,但很遺憾是這樣的行為有悖於《申根既有規範》的精神。馬爾姆施特倫也呼籲成員國更緊密地遵循申根既有規範,並在申根區建立更為強大的評估和監控系統。
就在2011年7月,丹麥政府稱為打擊非法移民和團夥犯罪,丹麥將重啟邊境管控措施,加大海關監管力度。而彼時的德國嚴厲批評了這項政策。歐盟委員會的稱丹麥的決定違背了遷移自由原則。3個月後,新選舉產生的政府廢除了其前任的海關監管計劃,並重新恢復了正常的邊境管理制度。
《申根協定》20年
《申根協定》,也稱《關於逐步取消共同邊界檢查》,由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五國於1985年6月在盧森堡邊境小鎮申根籤署,10年之後,《申根協定》正式生效。
1985年6月14日,《申根公約》在遊船"Bateau Marie Astrid"上正式籤署,取消了公約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
顧名思義,《申根協定》就是為了取消在成員國之間的邊界檢查,這樣一來大大方便了成員國居民在成員國內部的往來,就如同在一個國家。同樣,對於非申根成員國的公民而言,只要獲得「申根籤證」,獲準進入「申根領土」內,即可在申根成員國領土上自由通行。
《申根協議》從本質上講是為了推進歐洲統一市場,尤其是勞動力市場。不過,在為成員國公民及其他外國旅客創造便利的同時,《申根協定》在客觀上也會促使犯罪活動的增加。所以,為了防止犯罪分子在成員國之間的流竄,《申根協定》還設立警察合作與司法互助的制度,建立申根電腦系統,建立有關各類非法活動分子情況的共用檔案庫。
1990年6月,南歐4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和希臘也加入了《申根協定》。1996年12月,北歐5國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籤署了加入《申根協定》的有關協議,並於2001年3月25日零時生效。1998年4月,奧地利與義大利和德國之間全面開放邊界。2005年後,瑞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列支敦斯登等紛紛加入《申根協定》,申根領土不斷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