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戲裡老說包衣奴才是啥意思?金庸為何被叫「查包衣」?

2021-01-12 凡塵往事

喜歡看清宮戲的,對包衣奴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康熙、乾隆、雍正嘴裡都冒出過這個詞,一些王爺貝勒也經常被這個詞掛在嘴上,甚至和珅等很多高官還以作為包衣奴才為榮。到現在,包衣奴才這個詞也沒被忘記,在網上金庸就被一些人送了個外號叫「査包衣」。

奴才,主子,這是清宮戲裡最不可少的兩個身份。大臣見了皇帝不稱臣而稱奴才,這是清朝特有的制度,關鍵是這個奴才還不是誰都可以當的,能自稱奴才反而是一種自以為榮耀的象徵,因為一般的漢臣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其實,包衣奴才,是一個翻譯的不太徹底的滿語,完整的音譯應該叫包衣阿哈(booiaha)。booi譯作包衣,意思是「家裡的」。aha譯作啊哈,意思是「奴才」。所以,包衣阿哈就是家奴。這下明白和珅等人為何以能夠自稱奴才為榮了吧,當皇帝家的包衣奴才,那是被皇帝看成了自家人。

歷史上,包衣奴才是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面對主子時是低頭哈腰的家僕,一副奴才像。一轉身離開主子,很多人又變成了別人的主子,頤指氣使。因為他們呼吸通帝座,反而可以比別種人更容易地升官發財、假權作勢,他們的富貴榮華,實際享受,比之一般大官巨卿,有時並無遜色。例如上面說到的和珅、例如曹雪芹家族等等。

包衣奴才主要來源於滿族平民、家生奴婢、戰爭俘虜,他們一旦為奴就世世代代為奴,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來安排。其實,包衣奴才內部也是分等級的,並非人人榮耀。只有上三旗的包衣奴才,才可進入內務府去宮裡打雜。下五旗的包衣奴才,只能伺候王公貴族。

再來說金庸金大俠,為何網友叫他査包衣呢?你應該猜到了,有人說金庸祖上就是包衣奴才。不過這好像還不是全部原因,曹雪芹也是個作家祖上也是包衣奴才。金庸被黑,還在於他的作品以及他的一些言論中,都在宣揚滿清的君主,尤其是推崇康熙是個很英明的君主。

相關焦點

  • 清朝獨有的奴才制度,滿臣稱奴漢臣稱臣,包衣奴才又是如何劃分?
    在清朝以前,奴才一直都是含有貶義的存在,通常是一些失去自由或者是地位卑賤之人。雖然說秦始皇之後廢除了奴隸陪葬制,但是奴隸身份的卑賤並沒有根除,且在法律不完善的封建社會,奴隸的生死並沒有多少人關心。但是在清朝之時,奴才卻成為了一個褒義詞,更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身份。
  • 令妃是魏佳氏,一個奴才包衣的女兒,最後卻坐到了皇后的位子
    令妃成為皇上的妃子的時候比皇上小十六歲,令妃是魏佳氏,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內管領,名字叫做魏清泰,本來是正黃旗滿洲的包衣,在當時是最低級的人了,是奴才級別的,你想想,一個家庭背景這樣低的人,能做到那麼高的位置,肯定是有一定手段的人,延禧攻略中的令妃一開始是個宮女。
  • 延禧宮略中讓人看不懂的點,祖父是刑部尚書,為何她卻只當個宮女
    電視裡,爾晴以前就跟明玉說過,她的祖父雖在朝廷中當過尚書,但她自己卻只是一個包衣奴才。祖父雖為尚書,但內務府包衣奴才的身份,永遠是她抹不掉的烙印。延禧宮略中,爾晴稱自己的祖父為刑部尚書,為什麼她只當一個宮女呢?那時候為何都是包衣奴才,爾晴看上去還不如魏瓔珞逍遙自在。為何納蘭·明珠的孫女,剛進宮就被封為貴人?所有這些實際上都和清朝的選秀制度有關。
  • 「神仙姐姐」劉亦菲,為何不拍清宮戲?原來是心動的感覺
    「神仙姐姐」劉亦菲,為何不拍清宮戲?原來是心動的感覺!娛樂圈就是美女型男的聚集地,其中就有不少的古裝美女。有趙麗穎、孫儷、蔣欣等,但是如果說造型最仙的那可能就是劉亦菲了,說起劉亦菲想必大家對她都很熟悉,她被大家稱之為「神仙姐姐」,主要還是因為她長相甜美氣質出眾,可謂是顏值代表。
  • 大臣自稱奴才,被皇帝申斥:邀寵 自稱臣,也被訓斥:不服
    秘事記|「高貴」的奴才「奴才」一詞,本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句罵人話,意為無用之人,只配為奴,故又寫作「駑才」。可見「奴才」不是個好詞,古代更沒有自稱奴才的,自稱奴才豈不是自己罵自己。西周春秋時對奴隸的稱謂是男奴叫臣,女奴叫妾。《左傳·僖公十七年》:「男為人臣,女為人妾。」
  • 甄嬛至死不知,為何無才無德的夏冬春能被皇上選上?可太后知道
    她容貌一般,無才無德,且張揚跋扈,一點也無閨閣女子的姿態,可為何她偏偏入選了?在入選前因幫安陵容講理而認識夏冬春的甄嬛絕對想不到夏冬春會入選,她至死也不明白為什麼她會入選。夏冬春,其父是包衣佐領,官至四品。包衣是個奴才的稱謂。但是別看她父親只是個奴才,在當時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不然夏冬春在初次進宮殿選的時候也不會這麼張揚跋扈。
  • 十二星座在清宮戲裡會表現如何 獅子座很可能活不過第一集
    近些年來清宮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甄嬛傳》當年引起的萬人空巷的景象到現在還歷歷在目,現在又有《延禧攻略》火爆整個亞洲。清宮戲之所以受歡迎,我想應該是劇情裡充滿了各種爾虞我詐、鬥智鬥法的情節,還有主角一路打怪升級,成為最終的贏家,這些都擊中了觀眾的痛點,讓他們看起來非常的爽。
  • 她是賈乃亮同班同學,真「格格」卻拒接清宮戲,為劉德華破例一次
    08 12:35:29 來源: 逗秋雨運動 舉報   她是賈乃亮同班同學,真「格格」卻拒接清宮戲
  • 老話說「不怕紅杏會出牆,只怕野花會進房」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說「不怕紅杏會出牆,只怕野花會進房」啥意思,為何這樣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現在有很多人都慢慢離開農村,人們為了更好的生活進城裡打工。雖然人們都已經離開了農村,但是那些農村的習俗依然流傳著。在我們國家,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說出幾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老話。這些老話通俗易懂,老話的意思又蘊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 封神演義中的"黃巾力士"為何在西遊記中都消失了?
    封神時期教派林立,各路大神都有自主權,黃金力士相當於自己家養的私人武裝,有點像滿洲貴族的"包衣奴才"。但到了西遊時期,玉帝絕不允許這股體制外的力量為各路神仙所用,在姜子牙封神後,將所有黃巾力士收編,重新安排工作,但不再是其他神仙隨時可召喚的"奴才"。比如南天門的守將由四大天王擔任,以前的黃巾力士穿上了盔甲,只能聽命於天庭和四大天王。
  • 1993年,江澤民會見金庸時說了一句話,金庸回香港後翻書查出處
    江澤民接見金庸的資料照片一、學習如何拉近距離「查先生久仰了,今日初次見面,我們十分歡迎」。這是江先生會見金庸的第一句話,言簡意賅,表明態度。然後說「你的小說在內地有很多讀者,許多領導人也很愛看」,這無疑突出了金庸作品的價值。接著誠懇地說「我沒有仔細讀過,但翻閱過,知道你的小說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地理背景、中國文化傳統、人情風俗等等」。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做作,沒有為了恭維金庸而假意說自己完整讀過,顯得穩重可信。然後,江先生又說「我們年紀都差不多……有許多思想感情是共通的。我讀你的政論文章,有些地方能引起共鳴。」
  • 別被清宮戲騙了,清朝辮子的變遷:鼠尾辮、豬尾巴尾辮、牛尾辮
    在很多清宮劇中,每個男子留的辮子都是非常粗的,俗稱「牛尾辮」,特別是在一些乾隆康熙雍正劇中更是非常多見,如果我們相信電視劇那麼我們就錯了,其實滿清辮子是有演化過程的,在嘉慶朝以前都是留的小辮子,不是電視上的大辮子。清朝前期,即滿清入關前後留的辮子是金錢鼠辮,圓滾滾的腦袋拖著一條細線,就像是滑鼠一樣,錢鼠尾的造型是早期女真族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