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先森
他曾和譚詠麟、張國榮齊名,在香港流行樂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他短暫的一生,愛而不得,流言纏身,被人誤解。
他死後16年,香港人才為他追頒最高音樂獎金針獎。
他就是Danny陳百強,一位永遠的歌者。
9月7日,是陳百強60歲生日,轉眼間他離開我們已經25年了。
可為什麼有人說,25年過去了,我們還欠陳百強一個道歉?
01
1958年,陳百強生於香港的一個富商之家。
童年陳百強
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養成翩翩公子的溫潤氣質,儒雅斯文。
他的衣著品味,在今天看來仍優雅得體,不失風度。
更難得的是,他還擁有過人的音樂才華。
中學時期的陳百強就熱衷各種音樂活動,酷愛電子琴和鋼琴。
父親希望他好好學習,日後繼承家業。
但沉迷於音樂的陳百強無心學習,還跟當時很火的溫拿樂隊打得火熱。
疼愛兒子的陳父沒辦法,只好將他送到美國進修音樂。
1977年,學成回國的陳百強參加流行歌曲創作比賽,憑藉一首英文歌獲得季軍,從此踏入樂壇。
兩年後,陳百強籤約百代唱片,發行的首張專輯《First Love》就大賣,一炮而紅。
雖然專輯大賣,但得到的報酬還不夠買他父親店裡的一塊表。
他說,我不為錢財,只想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02
1980年,陳百強一口氣出了3張專輯,還主演了一部電影《喝彩》。
這是他首部做主角的影視作品,他還為電影創作了主題曲《喝彩》,抒發了當時的書生意氣。
似朝陽正初升
你要自信有光明前路
願知生命誠可貴
能為你鼓舞
80年代叱吒香港樂壇的3位歌手
張國榮曾因為這首歌說過一段話:
陳百強在《喝彩》中扮演一個純情的、一塵不染的少年,跟他搭戲的還有張國榮和鍾保羅,人稱「三劍客」。
英年早逝的「中環三劍客」
這部電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熱映之後「三劍客」全火了。
也是因為這部電影,陳百強結識了他一生的摯愛——翁靜晶。
陳百強和翁靜晶
戲裡,翁靜晶和陳百強飾演一對情侶,獻出了各自的熒幕「初吻」。
戲外,兩人暗生情愫,內向、靦腆的陳百強心裡也泛起了一片漣漪。
生活淡淡似是湖水
全因為你泛起生氣
全因為你泛起了漣漪
陳百強和翁靜晶
幾十年過去,我們聽到這首《漣漪》時,仍能感受到他的純真和悸動。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歌者,竟然一生都得不到他想要的愛情。
心智早熟的陳百強就像一位哥哥,對翁靜晶呵護有加。
而翁靜晶對陳百強也頗有好感,兩人更是被外界稱為「金童玉女」。
陳百強的《不再流淚》,開頭是一段電話對白:
(叮鈴鈴,電話響了)
百強:喂?
女:Danny啊!
百強:是啊。
女:你在做什麼啊?
百強:(猶豫了一會)我現在來接你啦!
女:好啊,不過你記得穿上我給你買的衣服哦。
百強:嗯,好啊。
多甜的愛侶對話啊。或許在陳百強單純的世界裡,愛情就是這麼簡單。
陳百強在《失業生》裡唱《有了你》
他以為已經擁有了她,不料卻是自己「自作多情」。
03
後來,陳百強和翁靜晶的感情徘徊不前,在媒體的炒作下,關係陷入僵局。
終於有一天,陳百強鼓起勇氣對翁靜晶說:「外界都在傳我們分手了。」
他本想以此試探她的感覺,不料她卻反問:「我們有在一起過嗎?」
陳百強和翁靜晶
翁靜晶對這段戀情或有意或無意的否認,讓陳百強傷心不已。
當初泛起了那片漣漪,被現實的風浪擊碎。
陳百強只能在音樂中尋找慰藉,創作了這首《偏偏喜歡你》,寄託思念之情,成為了他歌唱生涯中最為經典的作品。
為何我心分秒 想著過去
為何你一點都不記起
情義已失去 恩愛都失去
我卻為何偏偏喜歡你
他在歌曲中加入了大量民族樂器,情絲千縷,柔腸百結,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35年過去了,這首經典的熱度不降反升,比百強的生命還要長久。
就像這條點讚超十萬的一句留言所說:「一位帥哥用這首歌追到一位美女,然後有了我」。他的歌不知影響了幾代人。
一年後,翁靜晶結婚了,新郎不是陳百強。
即使心中萬般不舍,向來紳士的陳百強選擇了祝福,強顏歡笑,對她道一聲:多珍重。
陳父見兒子飽受之戀之苦,勸他到美國和表妹相親。
但他拒絕了,偏偏喜歡你,再也沒有愛過別人。
04
感情受挫就足夠讓人傷神,然而事業和友情卻又給陳百強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
電影《喝彩》取得成功後,「三劍客」趁熱打鐵,繼續合演青春愛情片《失業生》。
《失業生》修復版劇照
陳百強在片中飾演一個沉默內向、熱愛音樂的少年,他還為電影唱了三首歌,其中就有經典的《念親恩》。
在《喝彩》和《失業生》兩部電影裡,張國榮都是配角,年少輕狂的他自然不甘做綠葉,決定不再和陳百強同時參演電影。
《失業生》裡的張國榮
他們並未交惡,可輿論卻盛傳兩人「不合」,讓他們的關係變得很尷尬。
1984年,張國榮憑藉一張《Leslie》在樂壇大放異彩,《英雄本色》等電影更令他在娛樂圈迅速崛起。
反觀陳百強,雖然《偏偏喜歡你》等專輯大受好評,但他的光彩漸漸湮沒在「譚張爭霸」的聲浪中。
事業上的「差距」,讓好勝心強的兩人漸漸疏離。媒體添油加醋,說他們「鬧翻了,絕交了」。
修復版《失業生》
1985年之後,雖然陳百強和張國榮幾次同臺演唱,但還是沒能打破外界關於他們「決裂」的謠言。
05
就如同媒體對「譚張爭霸」煽風點火一樣,陳百強自出道以來就成了媒體的焦點。
他最紅時,是香港為數不多的青春偶像,是很多少女的夢中情人。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他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媒體過度解讀和放大。
當初百強進娛樂圈,他父母就說,「他性格孤傲,不喜張揚,不適合娛樂圈」,似乎一語成讖。
果然,這位「安靜的美男子」明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大紅大紫和過度的曝光,讓他很快厭倦了這個圈子。
清高又靦腆的陳百強不擅於和媒體打交道,他的行為給了媒體「不願配合」的印象,某雜誌還撰文《陳百強冷血無情》。
對於流言和誹謗,陳公子選擇了沉默和逃避。
久而久之,那些媒體就更加肆無忌憚。他本是直男,卻因情場失意而被說是同性戀;本是陽光大男孩,卻被扣上愛滋病的帽子。
1985年,美國影星洛克遜因患愛滋病去世,媒體藉此大做文章《洛克遜死了,下一個會是陳百強嗎?》。
媒體造謠:下一個會是陳百強嗎?
他當時的心情就像他在歌裡唱的:
苦痛的謠傳累人不淺
往事全無痕跡
困在重重牆壁
誰沒有從前讓快樂重建
輿論的惡意中傷,讓陳百強心灰意冷,經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只能吞服安眠藥來緩解失眠之苦。
這樣壓抑的日子久了,陳百強悄然患上了抑鬱症。
06
對一般人來說,抑鬱症很神秘,可能有人對它表示不屑,但只要患上它,任何人都會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抑鬱症就像惡魔般控制陳百強的靈魂,昔日陽光帥氣,笑容燦爛的翩躚少年,變得憔悴、陰鬱。
打麻將中的陳百強
可悲的是,陳百強作為一個明星,患有抑鬱症還無法「請假」,無心戀戰卻被輿論拿來攀比,明明好好的卻被曝出醜聞甚至訃聞。
清高、自尊心強、事事追求完美的陳百強,自然無法接受如此殘忍的現實。
他只好借酒消愁,用酒精送服安眠藥,用不理智的方式來麻痺自我和尋求解脫。
現在想來,這樣的方式竟為日後的命運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陳百強一直在盡力讓自己恢復,努力給歌迷一個交代。
可是各種各樣的汙名,讓他身心疲憊,決定退出樂壇。
1992年初,在告別演唱會上,他手握話筒的手已經僵硬,卻依然用優雅的微笑面對歌迷。
在抑鬱症沒有及時得到疏導和治療的情況下,悲劇發生了。
1992年5月18日,陳百強用酒服送安眠藥後昏迷不醒,被送進醫院治療,此後一直靠儀器維持生命。
屋子裡仍擠滿了媒體記者,閃光燈、討論聲,像個菜市場,護士醫生如何勸阻都視若無睹,哪怕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人們也沒放過他。
昏迷後媒體仍不放過
1993年10月25日,在昏迷了17個月後,陳百強在醫院死於逐漸腦衰竭,享年35歲。
陳百強的一生,都在追求最完美的自己,嚮往最閃耀的舞臺,鍾情最心儀的女子。
當這一切都遭到現實的打擊,他只好躲在一場漫長的昏迷裡,不再醒來。
這首《一生不可自決》,是陳百強晚期的作品,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的葬禮的背景音樂。
我沒有自命灑脫
悲與喜無從識別
得與失重重疊疊
陳百強葬禮上,生前好友梅豔芳、鍾楚紅、周潤發等為他扶靈
葬禮上,翁靜晶痛哭不止,她回憶起與陳百強的感情時說:「當年我還小,不知道和他算不算談戀愛,如果我當時懂他的話,就不會讓他這麼難過。」
翁靜晶在陳百強葬禮上痛哭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07
陳百強的這首《一生何求》,改編自王傑的國語版《惦記著一些》。
一生何求
迷惘裡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據說陳百強有一次在計程車上聽到這首歌,便被深深吸引,決定創作粵語版本。
專輯《一生何求》封面照
1993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梅豔芳把榮譽大獎頒給了陳百強和黃家駒。
可現場沒有人笑得出來,因為斯人已逝。
頒完獎,現場觀眾主動站起來,伴隨大屏幕上陳百強生前的影像資料,全體合唱《一生何求》。
很多人唱著唱著,哭了。
(時長約12分鐘)
陳百強去世17年後,香港樂壇為他追頒最高榮譽——金針獎。
頭髮花白的陳爸爸上臺領獎時說:百強去世十幾年了,但他遺留下來的歌曲,今天依然有很多歌迷喜歡聽、喜歡唱,我感到很欣慰……
是啊,如今都25年過去了。聽陳百強唱歌的人漸漸老去,而他卻永遠停留在了35歲。
「一生紫愛」陳百強
陳百強鍾愛紫色,有人說,他是一顆紫水晶,高雅,單純,不食人間煙火。
他似乎只屬於音樂,屬於純潔的藝術,而不是糟糕的塵世間。
就像香港著名詞作家小美評價陳百強說的:
這個世界無論有多美有多醜,
慶幸曾經出現過陳百強,
一個善良率真,傾心追求完美的小王子,
令人在疲憊乏力的橡皮人社會中,
感受到一個心懷是零汙染的歌手,
用最純樸的心,唱出動人的心曲,
經得起年月的考驗,
在大家心中泛起大大小小的漣漪,
唯有陳百強。
08
當初陳百強昏迷住院時,張國榮和查小欣一起偷偷去探望他。
看著戴著呼吸機的陳百強,張國榮面無表情,只是把臉湊得很近,靜靜地看著他。
查小欣在旁邊說:Danny啊,Leslie來看你了。
可是,Danny再也聽不見了。
張國榮走到樓道裡,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不停地抽著煙,久久不願離去。
張國榮到底有沒有和陳百強不合,看完這段視頻心知肚明。
陳百強去世幾年後,張國榮復出歌壇,車上只有幾張舊碟。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永遠放在哥哥車裡。
在哥哥的復出演唱會上,原本一場精彩至極的演出,在香港媒體的報導下,變得面目全非,低俗下流。
2000年,哥哥另一場公認的經典演唱會「熱情」,勁歌熱舞,熱情洋溢,卻又被媒體糟踐得體無完膚。
當初聽聞百強去世的消息,張國榮在電話裡沉默了很久,輕輕地說,如果活著不快樂,離開也是一種解脫。
只是哥哥沒有想到,他後來也因為相似的原因,用相似的方式,來對抗現實的不完美。
陳百強去世10年後,2003年4月1日,同樣患有抑鬱症的張國榮,從文華酒店24樓縱身躍下。
他,解脫了。
陳百強、王傑、梅豔芳、張國榮,如今只有王傑了
他們在事業後期患有抑鬱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當時憔悴、抑鬱、麻木的表現應該得到當今世人的理解。
《失業生》修復版劇照
同時我們也該反思,是什麼「害死」了兩位優秀的藝人?
惡語傷人六月寒。輿論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傷害,無疑是雪上加霜。
「萬人愛,卻偏偏怕傷害」。傷害本身無法忘記,被傷害的積鬱成疾。但他們從未選擇抱怨和記恨,唯一傷害他們的,是他們自己。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25年過去了,時代在進步,今天的人們了解了什麼是抑鬱症,也接受了同性戀,只是這他們已經不在了,我們都還欠他們一個道歉。
在那個年代的人真的很幸福,想著林子祥的《追憶》、講著張國榮的《童年時》、聽著許冠傑的《浪子心聲》、忙著為陳百強《喝彩》、唱著梅豔芳《夕陽之歌》……大家都很快樂。
可是這些唱歌的人,一生用歌聲去治癒別人,但最後卻沒能治癒自己。但願悲劇不再重演,但願世間少一些冷漠和傷害,多一些溫暖和同情。
張國榮和陳百強,兩個生於9月的處女座,細緻敏感,一生要強追求完美。內心失望表面還要強撐,想哭都哭不出來的痛苦,只有他們最了解。
念舊卻不戀舊。他們明白變了的事或人,便再也回不去了。
九月,祝你生日快樂。願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看更多走心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視 覺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