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快報的相關報導
頭髮由黑變白,道具由鍋鏟變刷子
他還在靠這套老把戲博同情斂財
記者 俞茜茜
4月27日9:44,杭州網友@抹茶先森與巧克力小姐在新浪微博上發帖:「在楊家門菜場不到的地方,大伯好像錢被人偷了,邊哭邊喊:『自己不是討飯的』。身邊好多好心人塞錢給他,他不要,還送塞錢的人刷子。」
看到大伯哭得傷心,這位網友十分同情,微博中義憤填膺地譴責偷大伯錢財的竊賊,還說當時自己身上沒帶錢,只帶了手機,就拍下了大伯的照片,發到微博上並私信杭州多家媒體,呼籲大家都來幫幫大伯。
照片裡,大伯看上去五六十歲,中等個子,身材略偏胖,臉形偏圓,理一個板寸頭,頭髮大部分已經花白,身上穿一件深色紅領的短外套,黑色褲子,腳上穿一雙黑色旅遊鞋,手上拿著一串五顏六色的小刷子,閉著眼,哭得非常傷心。
看大伯可憐,這位網友後來還特地去取了錢再折回來,塞了50元錢給他。這時,大伯已經走到了賈家西弄附近,他說自己家裡還有個生病的媽媽,就靠他賣這些小東西賺點錢給媽媽看病。
「看到大伯哭的表情,好心疼,心裡真不是滋味,自己眼睛都酸了。」微博發出後,一開始很多網友為之動容,紛紛留言詢問大伯的具體位置,表示要幫幫他。
然而沒過多久,就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情況不對。
4月28日23:20,網友@梁粗糙在這條微博後面留言:「前天早上這個大伯在駱家莊菜場也哭得驚天動地,我路過還嚇了一跳,那天早上還下雨。」
4月29日8:36,微博網友@警察蜀黍也發微博說,這位「大哭男人」在杭州赫赫有名,以東西被偷博同情斂財超過十年!
26日-28日,連續三天 有人在楊家門見他「大哭」後收錢
昨天下午2點左右,我來到楊家門菜場,這裡就是微博中這位「大哭男人」最近出沒的地方。
菜場正門口就是一家茶葉攤,攤主張大姐看到「大哭男人」的照片直點頭:「就是他!我看到過的。」
張大姐說,27日上午10點多,她看到這個男人從菜場門口走過去,肩上背著一串刷子之類的小百貨,邊走邊哭,哭得很大聲。好多人圍上去問他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別人一問,他哭得更大聲了。
對面水果攤的老闆也聽見了。「那時候我正坐在攤位裡打盹,都被他的哭聲吵醒了,聲音很響很響。」
附近的巡防保安老陳也看到過這個男人。「我看他哭得那麼傷心,以為家裡出了什麼事。後來旁邊一個40多歲的男人說,他前一天在古蕩那邊的菜場附近也看到過這個男人在哭!」
楊家門菜場旁邊有條小巷子,巷子口賣水果蔬菜的店主李大姐也看到過這個男人。「大前天(26日)早上10點左右,這個男人從我店門口經過,從巷子口走到巷子尾又折回來,然後往菜場那邊去了,一路上一直哇哇哭。我們都沒敢上前搭話,不知道是不是精神方面有問題。」
91歲的方奶奶家住在楊家門後面的三寶新村,28日上午8點多,她逛到菜場附近也遇到了這個男人。「這個男的一直在哭,周圍有六七個人圍著他。我聽到一個女的用杭州話說,這個男的被人偷了800塊錢,這錢是救命錢,是給媽媽看病用的。」
方奶奶說,後來這個男的邊哭邊說,自己靠賣刷子做些小買賣養家餬口,剛才遇到城管不讓他賣,他在收拾東西轉移的時候太慌忙,口袋裡的錢就不見了。
周圍的人中,不知是誰先拿出了20元錢塞給他,後來大家都紛紛掏錢,往他口袋裡塞。
「我看到有拿出40元、50元,還有一個40多歲的女的直接掏出了一張100元塞到男人的袋子裡。」方奶奶說,那個男的哭著說自己不要錢,還把錢用力往外掏,錢都掉到地上了。那個女的還好心地把錢撿起來,重新塞回男人的袋子裡,勸他不要哭了,趕緊回家。後來那個男的收了錢,把幾把刷子塞給這些捐錢的人……」
11年前快報就多次報導過他,他行騙路線曾遍布全省
其實早在2005年,快報就曾多次報導過這位「大哭男人」。11年來,他從黑髮「哭」成了白髮,「哭招」依然未變。
2005年7月5日上午10點,家住翠苑一區的李小姐剛出門,忽然聽到一陣男人的哭聲。她順著聲音望過去,看到一個30多歲的男子,渾身被汗水浸透,身上一邊斜挎著包,還有一邊掛著幾把鍋鏟、剪刀之類的東西。
聽到有人哇哇大哭,原本在樹陰下納涼聊天的大伯大媽都跑過來,圍住他問出了什麼事。可是他既不回答、也不停步,仍舊一個勁哭著往前走。
「買他一點兒東西算啦,反正家裡總要用的。這麼熱的天,又哭成這樣,可憐的喲!」有一位大媽提議。其他大伯大媽立即響應,上前拉住那小販,這個說買剪刀、那個買指甲鉗。這次他停下來了,哭聲小了些,抽泣著接過錢給了東西,又走了。李小姐以為這是一種特殊的促銷手段,還用數位相機拍了他的照片。
報導見報後第二天,快報接到了27位讀者的電話,都說看到過這個男人,認為他很可能是專靠「哭招」騙取同情,趁機要錢或賣東西。
根據這27位來電讀者的描述,這位「大哭男人」的痛哭路線,遍布杭州8大城區及富陽等周邊縣市。上當的人裡有老中青三代,男女老少都有。從來電統計,哭一次,他少則能到手幾十元,多則幾百元,且根據不同的場合和對象,他哭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大多數場合說錢被偷了,有些場合還會抬出「老母親」增加煽情力度。
2005年7月8日,快報讀者楊先生來電說,他跟蹤了這個「大哭男人」,發現用哭招博同情這件事情其實有一伙人在做,「大哭男人」只負責哭,他還有3個同夥做託——兩個五六十歲的婦女和一個騎電動車的中年男子。
2005年8月,寧海新聞網曝光,「大哭男人」轉去了寧海行騙。
2008年12月,受「大哭男人」這張照片的啟發,快報面向讀者推出「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欄目。同時隨著報導的持續,「大哭男人」在杭州吃不開了——他一哭,大家就笑了。
後來,「大哭男人」轉戰寧波、臨海、新昌、寧海等地,依舊不斷被舉報;再後來,他在浙江也吃不開了,直到近幾天重現蹤跡……
心理專家:「大哭男人」太懂得利用大眾心理了
為什麼一個中年男人的眼淚,能讓那麼多男女老少都「中招」?
「他懂得分析大眾的心理,懂得如何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身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尹巖全面了解了此事後說,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流血不流淚」,這些話是大家對男人流淚的普遍認識。在現實生活中突然看到一個大男人不顧臉面,當眾嚎啕大哭,而且長得看起來又一副老實相,再聽說他做小買賣是為給患病的媽媽治病,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很容易博得老百姓的同情。
尹巖說,從「大哭男人」的語言和行為分析,他非常巧妙地將幾個因素綜合在了一起:
首先,他用賣刷子等小百貨是給生病的母親看病說明自己孝順,讓公眾對他產生好感;
其次,他說自己是因為被城管驅逐,慌忙轉移才導致「救命錢」被偷,以此顯示自己的弱勢,增加公眾的同情程度。
再次,他還善於「欲擒故縱」,在路人要對他施以援手時,堅決表明自己並不是要飯的,還把錢還給對方,讓人們反而更加信任他,對他的人品和氣節予以肯定,也更願意幫助他。他收下錢後,還給了對方刷子作為交換,證明自己不是白白接受對方的好處,而是自食其力通過等價交換所得。
尹巖醫生說,除了懂得心理學,此人演技也非常了得,每次哭那麼久且聲淚俱下,令所有人感動,這是需要反覆演練和積累的。
快報提醒,如果你再看到這個「大哭男人」故技重施,可直接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