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老天是公平的,給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方法也簡單

2021-01-08 情感大劈叉

文|向金-Kimi, 和你一起修心,連通正能量

網上有個論調:寒門再難出貴子,意思是普通人很難改變命運,實則不然。

最近,電視劇《安家》熱播,孫儷說,她飾演的房似錦是家裡的老四,媽媽和三個姐姐對她一點感情都沒有,生下來,媽媽潘貴雨就要把她扔進井裡淹死,是爺爺救下她。

雖然媽媽做得很過分,可是,房似錦不忘孝心,盡力照顧家人。

看到房似錦,不由得令人想起《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和《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她們3個都是遭到長輩百般責難痛苦不堪,但依然守護孝道,她們能夠改變命運,就是因為她們身上都有一個閃光點:孝心。

其實普通人改變命運並不難,因為老天是公平的,它給普通人設計的方法也很簡單:「有孝心,盡己所能孝敬父母」就可以了。

不論出自寒門還是豪門,用這個方法都可以改變命運。

|01王陽明一生以孝為先

《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陽明心學說到底無非就是「為善去惡」4個字。因為「百善孝為先」,所以說,盡孝是最好的行善。

王陽明一生非常注重盡孝,就是為了孝心他果斷地拋棄了信奉多年的佛道和道教。

然而,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王陽明為了能孝敬年邁的奶奶和臥病在床的父親,曾多次辭職回家盡孝,都被朝廷否決。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生母早逝,他沒機會盡孝,祖母臨終之際,他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對於「孝」這個字來說,王陽明強調:不要只是嘴上去說,還要去做盡孝的事,知行合一。你心裡有、嘴上說,然後還要行動起來,把孝心落實在行動上,才是真的「孝」。

《傳習錄》記載王陽明在教導弟子時說:「《禮記》言,孝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王陽明這句話是說:「《禮記》講,真正有大愛的孝子,平時為人一定很和氣;很和氣的人,每天對待父母一定會有由內而外的笑容;有了由內而外的笑容的人,一定會有端莊婉約的容貌。

王陽明把孝敬長輩分為3個層次:

照顧好身體,提供吃穿度用;讓長輩安心,不給長輩添堵;讓長輩快樂,每天開開心心。對於盡孝,王陽明陽明反對形式上的「冬溫夏涼」,而是提倡發自內心對父母的深愛。

可以說,王陽明之所以成為「真三不朽」的古今完人,「孝」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借鑑。

|02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反觀不孝的人,不但傷天害理,喪失改變命運的機會,還會留下終身遺憾。

看一個故事: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們出去遊玩,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中年人哭得很傷心,就上前去問怎麼回事。

那個人說:「我年輕時為了功名,求學遊歷各方,回來時卻發現父母都已亡故。作為兒子,在父母活著的時候,我沒能在床前身邊盡孝,如今父母已經走了,他們的恩情無以為報,我想盡孝,可已經晚了。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像犯錯可以彌補,這是終身悔恨,足以讓人痛苦一輩子。

可當下,還有更令人痛心的,那就是:親還在,但子不養。

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從前,有個王老漢,勤勞善良,家境富裕。活養了三個兒子都有出息:老大是個木匠,老二是個醫生,老三更厲害了,做了當地父母官。按常理,王大爺晚年一定可以享清福了。

然而,事與願違,三個兒子一個比一個不孝,沒有一個管老王的死活。他只能一個人住在低矮潮溼的破舊老屋,生活靠自給自足,地裡種紅薯,山上挖野菜,撿樹枝當柴燒,挑著桶接山泉,倒也樂得自在,反正勞動慣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乾旱以後發了洪水,淹了整個村莊,年輕力壯的都帶著值錢的東西逃到山上,可是老王年老體衰,只能趴在搖搖欲墜的自家屋頂上哀嚎。三個兒子眼看著老父親被水衝走,沒人出手相救,因為他們都知道,老爹的房子這次是保不住了,都害怕救回的老爹成為自己家的累贅。

就在大夥看不下去,準備去救吳老爹的時候,村東頭的張寡婦跳下去,奮不顧身地救起了老王,老王從身上掏出了幾根金條送給了張寡婦,。就在眾人驚訝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都飛快地奔過來,紛紛要接老王到自己家去……老王仰天長嘆,讓大家作證,死後把金條都給張寡婦,然後就去世了。

老三在回家時遇到山體滑坡丟了命,老大老二的不孝名聲飛速傳開,沒有願意和他們交往,生意都一落千丈,兩個人很快窮困潦倒,抑鬱而亡。

真是,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

|03孝順,就是讓父母安心

王陽明有個弟子,叫徐愛,在安徽祁門認識了一個叫傅鳳的人。傅鳳把孝順父母作為終生理想,可因為沒有像樣的工作,賺不到錢,所以理想很難實現。

徐愛就推薦他來見王陽明,王陽明給他講心學,傅鳳有所感悟,正要痛下決心修行,突然意識到,年邁的父母和智障的弟弟都需要他的照顧,於是他拋棄心學,不顧一切的日夜苦讀,希望能考個進士,有個一官半職可以養活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因為吃不飽,加上學業辛苦,他竟然患上了大病,臥床不起。但傅鳳仍然堅持讀書,希望通過科舉達到自己的理想,王陽明的弟子們都勸他要以身體為重。傅鳳很苦惱,於是請教王陽明。

王陽明嘆息說:「你呀,雖然志在孝順,可以已經陷入到不孝的深淵中了。」傅鳳吃驚的問:「難道我不想去做官賺錢養活父母和弟弟,就是孝了嗎?」

王陽明說:「你為了做官賺錢養活父母和弟弟,卻把自己搞成了病怏怏的樣子,這樣就是孝順了嗎?」

傅鳳疑惑。王陽明又說道:「就看你現在的樣子,你能考中進士嗎?」傅鳳很坦誠的說:「不能!」

王陽明說:「你把自己的身體搞垮了,卻沒有得到官職。而因為自己的身體很差,不能照顧父母和弟弟,甚至還要他們來照顧你,你說,你這不是大不孝嗎?」傅鳳潸然淚下,請教王陽明應該怎麼辦。

王陽明說:「宇宙中最真的孝順,就是不讓父母擔心,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如何去做孝順父母的事情了。」

王陽明認為:孝順父母的終極目的是讓他們心上安寧,他們並不關心物質上的豐富。

孝順,就是要做到:讓父母安心。

佛經說:「父母是兩大福德海,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孝敬父母如敬天,我們應該慶幸還有機會孝順父母。

改變命運,永遠是從孝敬父母開始的。

——End——

作者:向金-Kimi,曾經是武警老兵,今天在鬧市修行,喝茶、打坐、寫文章,和你一起修心,連通正能量。

相關焦點

  • 積極看待佔星結果,改變命運就是這麼簡單
    命運可以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 簡單說兩個原因你就可以理解: 而當今社會,影響我們命運的因素更是變得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所面臨的環境相對過去要複雜得多的多。我們的壽命,對於空間和時間的利用,不是古人所能比擬的。我們的人生,遠比古代複雜。 其次,對於一些人生大事,我們有了「選擇」的權利。古時候當命盤中有觸動到婚運,往往便會有媒人上門說親,順理成章結婚。而現代,社會的發展,賦予了普通人以自由意志,婚姻是可以選擇的。
  •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要想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悟
    心學祖師,明代大儒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時,從睡夢中驚醒,跳起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謫官龍場,是王陽明坎坷人生的一次劫難,也是促成他悟入聖人之道的大事因緣。在貴州的三個年頭裡,王陽明遍歷種種苦難,受到無盡的折磨,卻在貴州悟道成道,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心學」體系一、讀懂人性你就讀懂了世界「讀懂了人心和人性,就讀懂了這個世界」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王陽明體悟到,「讀懂了人心和人性,就讀懂了這個世界!」
  • 改變命運最簡單的方法
    前不久,《華盛頓郵報》的一位記者去採訪古鐵雷斯,讓他就個人命運談點兒看法。古鐵雷斯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並不一定只取決於某一次大的行動,我認為,更多的時候,取決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
  • 《定投改變命運》:定投策略為什麼是普通人最佳的投資策略?
    這個回答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因為在普通人眼中,能讓巴菲特資產翻上幾千倍的投資策略,肯定不會這麼簡單。如果真是這麼簡單的話,每個人不就都成了巴菲特了嗎?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簡單並不等於容易。能做到價格上漲時不急於變現,價格下跌時不急於拋售,這種人本身就很少。
  • 《定投改變命運》:為什麼定投策略是普通人最佳的投資策略?
    這個回答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因為在普通人眼中,能讓巴菲特資產翻上幾千倍的投資策略,肯定不會這麼簡單。 如果真是這麼簡單的話,每個人不就都成了巴菲特了嗎?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簡單並不等於容易。
  • 王陽明: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不贏三大戰役,終究一敗塗地
    王陽明: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不贏三大戰役,終究一敗塗地常聽人說:人的命運到底是什麼?遇上人生低谷,會怨天尤人,但你一定要搞清楚,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你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假使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那一定是先想自己錯了。宿命掌握在自己手裡,想要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
  • 有效的改變命運方法!
    _ 二零二零 開啟鴻運 _ 道 教 文 化 研 究 會 有人問我,有內有簡單的,有效的,改變命運的方法。
  • 《易經》: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不是只靠努力,很簡單卻少有人做到
    愛因斯坦說:要想改變一個人固定的思維那會比分離原子結構更難。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的命運可以被計算出來。這是因為你的思維模式非常強大,很難改變,所以是可以預測的。《易經》: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不是只靠努力,很簡單卻少有人做到我不主張算命,不是因為不能準確算出你的命運,而是因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 生辰八字與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理解起來應該不是太難吧。而生辰左右影響了性格,這種影響度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99%,對於曾國藩可能是80%,對於王陽明可能是60%,對於釋迦摩尼、達摩祖師、虛雲法師等等來說,其已經擺脫所謂命運的範疇,已經徹底掙脫了。
  • 《易經》: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就是要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
    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建信念模式。1、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為算命不準,而是因為命運可以改變。《易經》的現狀,是魚目混珠,有少數人精通,有一部分人沉迷,大部分人看不懂。甚至有些人的心態是,拜個師傅,學點技術,然後給別人算命,半懂半猜地忽悠,靠這個賺錢。實際上,人類祖先並不像西方科學家,特別是中國科學家那樣原始。
  • 快速改變命運的方法
    但如果能夠積善蓄水的同時又把漏洞堵上,福報之水還是會逐漸增多的,慢慢狀況就會有所改變。任何事情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人絕對不是一生下來怎樣,一輩子就是怎樣了,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命運的杯子它好像我們與生俱來的福報,更象是我們後天修起來的福報和心量,福報、心量越大,杯子越大。宰相肚子能撐船啊,沒有這個心量,就當不了宰相。
  • 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跟著吳軍博士學方法!解析《見識》之命運
    信命最大的好處,是讓人們看清事實,不要無辜感慨上帝不公平!一個人認命了,就會坦然接受現實!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強調,人出生的時間和地點,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書中還介紹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75人中,有1/5出生在1830年—1840年的美國,因為他們趕上了美國的工業革命。(二)規劃,一個人對自己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他們卻決定了人的一生。
  • 王陽明:對付小人最實用的方法,就用這3招,學會能越來越順
    相信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軍事家、教育家。曾經也遭受到了小人的禍害,最後在經歷了許多坎坎坷坷以後想明白了3個方法,值得大家學習借鑑:這三種方法也分別對應了三種小人:一、尚有良知:這樣的小人心中良知尚存,只是身處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代,迫不得已才這樣做。所以對付這樣的小人也很簡單,那就是去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他們。
  • 王陽明:「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若能悟透,百毒不侵,逆轉命運
    古往今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只有兩個半聖人,其中一個是大聖人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半個是曾國藩。孔子想必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了,曾國藩早在近代就有人評價他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至於王陽明,他的生平事跡全然不像孔子和曾國藩,而是別有獨特的一面。
  • 南懷瑾經典|國學大師十六個改變命運的方法
    南懷瑾經典語錄|國學大師十六個改變命運的方法改變命運古老以來一直就是人類所探索的話題。不管是中國的儒釋道文化中,都有種種教育讓人們如何靠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如佛教文化,提倡人們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讓人們懂得緣起因果,富有正能量的積極人生觀去創造自己的命運。在中國的科教大典之稱的《了凡四訓》就是一部較有影響力的大作品。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牢記這兩條「正能量」天規,早晚飛黃騰達
    王陽明智慧:最具正能量的兩句話,你若能悟透一句,便可不再平庸;男人慾成大器,牢記這兩條「正能量」天規,早晚飛黃騰達!一、成聖,求人不如反求諸己王陽明在回答學生的提問時,曾這樣說道:「子夏篤信聖人,曾子反求諸己。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 簡單改運方法
    但如先天不足可用後天彌補,即後天之運是可以改變的。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實用改變命運的方法,供廣大易友參考借鑑。  一、名字可改變命運:人生下來少不了要取個名字,名字不只是一個符號、名稱,名字對人生是十分有影響力的。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名字,可見名字的重要性。如果名字好,能起到趨吉避兇事半功倍的效用。
  • 古人的「功過格」,是一種反省的方法,提高自控力,從而改變命運
    後來,讀《父親南懷瑾》,書中寫到南懷瑾小時候家裡用一種叫「功過格」的特殊教育方法,很是高明。用「功過格」每日反省吾身,是幾百年來中國文化教育的傳統,也是修身養性的方法,可到近代幾乎銷聲匿跡。寫這篇文章,目的是讓大家重新認識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古人的「功過格」,是一種反省方法,提高自控力,從而改變命運。既是教育孩子的法寶,也是改變命運的利器,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紫微鬥數:婚姻也能改變命運,這是真的你別不信!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納悶了,怎麼還可以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今天的這個真實案例,就來告訴大家如何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大運」這個詞本身,並無褒貶之意,因為人人出生以後,都要行上大運,而大運對命局起助益作用的,則稱其為好運,對命局起損害作用的,則稱其為壞運;大運每十年更換一次,一般行六七步大運;故人一生中,不可能總行壞運,也不可能總行好運;因為老天是公平的,會給每個人以限制或扶助的機會的。
  • 你想改變命運嗎?告訴你一個最好的方法
    告訴你,這不是不可能,只是你還沒有找到方法罷了。有關命運的書很多,但這類書大多是一些算命、相術之類的書,只是一些命運預測學,但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人們所熟悉的有關命運的書籍都是一種被動接受命運,而不是主動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