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颱風扎堆來襲 數據揭秘我國何時何地最易遭遇颱風?

2021-01-09 環球網

中國天氣網訊 經歷了7月的「空臺」之後,近期颱風扎堆來襲,8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接連生成了4個颱風,其中,第4號颱風「黑格比」和第6號颱風「米克拉」更是相繼登陸我國浙江樂清沿海和福建漳浦沿海。那麼,颱風活動是否有時間規律可循?何時最瘋狂?它又「偏愛」登陸哪裡呢?中國天氣網專門研究了1949年至2019年的大數據,剖析颱風的各種「偏好」。

我國7-9月易遭遇颱風

從颱風活動時間上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颱風生成,在我國,颱風登陸的時間範圍也極廣,除了1月至3月無颱風登陸,其他月份均有颱風登陸的情況。在各月登陸分布來看,颱風登陸我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夏秋季,最集中時段為7月至9月。

氣象大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7月和8月都有130個颱風登陸我國,9月登陸個數為122個,這三個月的登陸個數佔到全年的78%。

颱風最「偏愛」廣東

氣象大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共有491個颱風登陸我國,從颱風登陸地來看,南起海南三亞,北至遼寧營口,均能「捕捉」到颱風的身影。不過,颱風扎堆的登陸點是廣東、臺灣、福建和海南等地,其中廣東最受「青睞」。

統計顯示,過去71年間,共有189個颱風登陸過廣東,由於部分颱風存在多次登陸的情況,這189個颱風共計登陸廣東194次,颱風登陸廣東的個數和次數均為全國之首。颱風登陸臺灣、福建、海南的次數均超過100次。

此外,我國北方地區也有颱風「上岸」的情況,根據1949年至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曾有14個颱風登陸山東沿海、6個颱風登陸遼寧沿海,其中,1997年第11號颱風「 Winnie」於1997年8月21日以熱帶風暴級別登陸遼寧營口,為登陸我國最北的颱風。

河北、北京、吉林、黑龍江等地雖然沒有颱風正面登陸過,但均受過颱風減弱後的低壓、颱風外圍雲系或颱風變性後的溫帶氣旋影響,甚至有颱風途經的情況。

臺灣花蓮為我國最易遭遇颱風縣市

從具體登陸點來看,臺灣花蓮是我國最易遭遇颱風的縣市,氣象大數據顯示,1949-2019年,登陸花蓮的颱風多達37個;海南文昌和萬寧、臺灣臺東和宜蘭、廣東徐聞和陽江也都屬於「招颱風」的地區,颱風登陸個數均達到或超過20個。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邵鵬解釋,廣東雖然是最易遭遇颱風的省份,但廣東海岸線漫長,沿海縣市較多,而臺灣和海南東部沿海只有幾個縣市,平均下來,廣東沿海每個縣市颱風登陸次數就會相對少一些,反而是臺灣東部沿海和海南東部沿海的縣市遭受颱風正面襲擊的頻次更高。

而在臺灣東部沿海的縣市中,花蓮成為最易遭遇颱風的縣市也與其地理位置關係密切,由於登陸臺灣的颱風總體路徑偏北,所以位置偏北且佔據較長海岸線的花蓮就這樣成為了最易遭遇颱風的地區。

登陸我國的颱風 年際變化較大

氣象大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918個颱風生成,年均生成27個,平均每年有6.9個登陸我國。不過,每年颱風的生成和登陸情況並不會遵循平均規律,而是呈現出較大的年際變化。

颱風生成多的年份,1967年共計生成颱風40個;而颱風生成最少的年份,1998年和2010年,均只有14個颱風生成。

從每年登陸個數來看,年際差異也較大,颱風登陸我國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有12個颱風登陸我國;而颱風登陸我國最少的年份在1950年和1951年,均只有3個颱風登陸。

登陸我國的颱風 強熱帶風暴佔比最高

從強度來看,登陸我國的颱風以強熱帶風暴級別的最多,佔比高達31.2%;颱風和熱帶風暴級別的佔比也不小,分別佔到30.3%和21.4%;以強颱風級和超強颱風級登陸我國的個數分別為63和21個,分別佔比12.8%和4.3%。

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偏愛在8-9月登陸,尤以9月最突出。氣象大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9年,9月登陸我國的颱風共有122個,其中25個為強颱風級、7個為超強颱風級,佔比高達26.2%,這個登陸時強度達到強颱風及以上級別的比例為各月中最高的。

「威馬遜」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

過去71年間,以超強颱風級別登陸我國的颱風共有21個,其中,2014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登陸海南文昌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70米/秒,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而且「威馬遜」在登陸我國海南以後,還繼續登陸了廣東和廣西,造成海南、廣東、廣西的59個縣市區、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65.5億元,南寧等城市出現內澇,損毀嚴重。

此外,1962年第8號颱風「Opal」、1956年第12號颱風「Wanda」、2006年第8號颱風「桑美」、1973年第14號颱風「Marge」登陸我國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均達到60米/秒及以上,這四個颱風與「威馬遜」一起成為颱風威力榜上的前五位。

颱風總是攜風帶雨而來,破壞性極大,颱風到來前沿海居民要注意做好防禦颱風的工作,尤其是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颱風來襲時,務必密切關注颱風動態,避免前往颱風影響地區;如果居住地區已經處於颱風影響區域,要注意清理外掛窗戶上的花盆、陽臺的懸吊物等,提前做好門窗加固工作,颱風來臨時,避免外出;必須外出時也要注意遠離危險地帶,比如廣告牌附近、危舊房屋以及山區低洼地帶等。(文/張慧 設計/陳玉潔 數據支持/邵鵬 審核/餘曉芬 馮瑋 劉文靜 劉紅欣)

註:文中颱風數據均只統計熱帶風暴及以上級別。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今年十月海南颱風接二連三紮堆「趕集」 誰捅了「颱風窩」?
    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歷史上7月最少生成過1個颱風,最多生成過8個颱風,7月生成8個颱風的年份分別是1967年、1971年、1994年和2017年,其中2017年7月21日8時到22日17時一天多的時間內,接連生成了4個颱風。  「但海南7月『空臺』並不算罕見。」
  • 10月颱風扎堆影響海南 新任「風王」將何去何從?
    從第14號颱風「燦鴻」到20號颱風「艾莎尼」,10月還未結束,已經有7個颱風生成,與1984年和1992年並列為1949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高產的10月份。而常年10月平均生成颱風的個數僅為3.8個,今年偏多近1倍。
  • 7月無颱風近71年來首次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
    &nbsp&nbsp&nbsp&nbsp在全年都有颱風活動的西北太平洋上,颱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根據1949年至2019年颱風數據統計,7月份生成的颱風個數在全年佔比15.2%。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雖說颱風「胚胎」醞釀中,但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近年來颱風相關數據,告訴你今年7月「空臺」到底有多罕見,8月颱風是否會如期而至。
  • 今年以來南海「風王」誕生 10月颱風為何「超標」?
    今晨(10月27日),颱風「莫拉菲」加強為強颱風級,「加冕」今年以來南海「風王」。「莫拉菲」已經是今年10月第4個影響南海的颱風了。為何10月颱風扎堆出現?後面還會有颱風來襲嗎?「莫拉菲」晉升南海「風王」 部分海域陣風可達15至16級今天上午,「莫拉菲」的雲系已覆蓋南海大部海域。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 大數據揭秘「缺席」原因
    7月29日,據中國氣象局官網消息,今年7月份我國將不會迎來颱風,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據悉,從常年來看,7月份屬於我國颱風的活躍期,平均生成颱風4.1個。截至目前,今年只有5月的「黃蜂」和6月的「鸚鵡」兩個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
  • 巴威颱風停止編號!2020颱風最新消息 第8號颱風巴威路徑實時發布...
    受颱風「巴威」影響 東北地區開啟風雨模式昨日,受颱風「巴威」影響,黑龍江東部和南部、吉林、遼寧東部、內蒙古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黑龍江佳木斯和雞西局地大暴雨(100~138毫米),黑龍江南部、吉林、遼寧中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出現6~7級陣風,黑龍江東南部、吉林東北部局地8~9級。
  • 12號颱風白海豚何時生成最新消息!2020颱風路徑發布系統 颱風紅霞...
    2020颱風紅霞最新消息:熱帶低壓「紅霞」停止編號9月16日,今年第11號颱風「紅霞」在南海生成,17日夜間達到颱風級。據中央氣象臺消息,颱風「紅霞」於9月18日下午在寮國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目前其風力進一步減弱,已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17時對其停止編號。12號颱風或將生成是真的嗎?
  • 2020年10月颱風最新消息:颱風環高最新消息路徑圖
    颱風「扎堆」生成!今天(11月9日)颱風「艾濤」和颱風「環高」先後生成,「艾濤」明天將登陸越南,「環高」後期也將進入南海。預計颱風「環高」之後今年的颱風活躍期或將結束。  另外,今年10月颱風接連生成,較常年同期平均已經「超標」,颱風為何如此扎堆?同時又為何偏愛穿過南海奔越南?
  • 颱風燦鴻已經形成,登陸我國可能性不大,日本將迎來大暴雨!
    燦鴻會登陸我國嗎?14號颱風和前幾天相比,它的核心區域變得更加緊密,有可能會往超強颱風發展,同時在燦鴻附近雲系也逐漸發展起來,這加快了燦鴻的形成,這樣的變化其實是意味著颱風燦鴻即將路過熱帶高壓地區,進入西北地帶受到西風的影響,燦鴻很有可能會脫離熱帶高壓地區,由此來看它登陸我國的可能性會大大減少。
  • 【科普】以往平均每年只有不到1個颱風登陸;今年颱風為何偏愛...
    與此前登陸華東的颱風有何異同?來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如何分析。▼▼▼「颱風如此密集登陸華東沿海,的確罕見。」許映龍說。從歷史數據來看,江浙滬地區算不上颱風青睞之地:從1949年至2017年8月底,登陸江浙滬地區的颱風共有49個,平均每年只有不到1個;與之相比,登陸廣東沿海的颱風則達166個,年均2個到3個。許映龍表示,要解釋其背後原因,仍繞不開一個在汛期出場率格外高的名字——副熱帶高壓。
  • 盤點近年來「中秋節」影響我國的那些颱風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美麗  今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於9月15日3時左右在福建省廈門市登陸,今年16號颱風「馬勒卡」也在逐漸向我國靠近。「杜鵑」影響期間與天文大潮疊加,造成多地海水倒灌。
  • 科普:我國沿海地區為什麼每年要遭遇幾次颱風
    當前廣州已進入後汛期,降水以颱風雨為主,據統計每年平均2.5個颱風登陸和嚴重影響廣州,年均0.7個颱風進入廣州境內。當110報警平臺接到市民反映內澇險情時,市三防辦將第一時間把相關信息轉達至屬地和水務、交通部門處置。今天下午,在廣州防暴雨內澇工作情況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嶽炎通報了廣州暴雨預警及應急處置情況。
  • 直擊颱風「彩虹」
    日夜間開始,「彩虹」披風帶雨強勢襲來,粵桂瓊遭遇強風暴雨。「彩虹」(強颱風級)登陸後外圍螺旋雲帶影響,10月4日下午15時後,廣東順德區勒流、倫教、樂從等地出現龍捲風。「彩虹」影響,廣東順德多地遭遇龍捲風吹襲,共造成3人死亡,近80人受傷。
  • 如遭遇暴雨颱風 深圳大運會開幕式將換場地舉行
    新華社深圳8月10日體育專電(記者楊迪、詹奕嘉)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將於8月12日晚上在深圳灣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深圳大運會開閉幕式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石鋼10日下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如果12日晚上深圳出現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大運會開幕式將可能轉移到大運中心或深圳灣體育中心體育館等室內場地舉行。    8月9日開始,深圳出現強降雨天氣。
  • 雙颱風徹底定型!專業機構預報:28號萬宜或將影響我國浙江臺灣
    從最新數據看,全球僅有的兩個熱帶氣旋在這裡活躍著,而且還都生成了颱風,也就是說「雙颱風」徹底定型,共舞在西北太平洋上。其中一個29號颱風「天兔」昨日21時正式在南海南部海域生成,正式標誌著「雙颱風」的時代到來。
  • 超強「風王」來襲:一天生成兩個颱風 最大風力已達17級
    來源:央視來源:央視財經公眾號原標題:超強「風王」來襲!一天生成兩個颱風!最大風力已達17級...今年第19號颱風「天鵝」和第20號颱風「艾莎尼」分別於29日早晨和夜間生成。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昨天,今年10月已有7個颱風生成。
  • 2017年6月第2號颱風最新消息:天氣網颱風最新實時路徑圖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合的2017年6月颱風最新消息、第2號颱風最新實時路徑圖,小編將第一時間更新颱風最新消息。  熱帶低壓今天加強為今年第2號颱風苗柏  更多第2號颱風「苗柏」相關資訊:颱風苗柏最新消息實時路徑圖、颱風苗柏衛星雲圖(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颱風苗柏數據(登陸時間地點+影響區域+風力強度速度)  今年首個影響我國的颱風「苗柏」於今天(
  • 2020年颱風最新消息:8月初或生成今年第3號颱風(附股)
    7月雖然還剩一天,但已基本可以確定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是1949年以來首次「空臺」。常年8月是一年中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根據目前預報,南海或在今年8月上旬迎來熱帶系統的活躍期。
  • 廣東多地掛起颱風預警!11號颱風生成,狂風+暴雨來了,至於降溫…...
    降雨影響:颱風略呈偏心結構,主雨區在其中心略偏左區域,我省以東南風激發的對流性降雨為主,再加上冷空氣南下與偏南氣流碰撞,很容易激發局地強降雨。今年颱風活動反常,7月「空臺」,8月26日至9月8日,東北地區史無前例地遭受颱風三連擊,分別受到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和第10號颱風「海神」影響。現在,秋颱風又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