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案例:我的來訪者瑤瑤,一位大三的學生,哭著對我說:「我不知道我哪裡做得不好,從小到大,總是有人喜歡處處跟我做作對。」
瑤瑤是個特別愛學習的女孩,高中的時候,坐她後面的一位女同學,總喜歡把桌子往前面挪,瑤瑤忍了她一段時間,後面忍不住了,她告訴後桌,自己的位置已經夠窄了,再往前挪都坐不下人了。可是對方卻說她自己長那麼胖,怪誰?
在寢室裡,瑤瑤每天是學習得最晚的,她也怕打擾到其她同學的休息,所以把燈光調得很暗,可是室友卻說瑤瑤的檯燈影響到她們休息了。瑤瑤見室友這樣說自己,只好乖乖上床睡覺。
進入大學,瑤瑤本以為可以擺脫過去的影響,重新開始新生活,不料,遇到的室友一樣處處針對她,很莫名其妙,明明不是她的錯,總是將所有的錯誤怪罪於她。
瑤瑤說:
「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不管我到哪裡,總是有人看我不順眼,處處與我作對,我真的覺得很心煩!」
當我了解瑤瑤的家庭時,她說自己的父親是個很大方的人,可是不管他怎麼對別人好,別人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對他,父親基本上在生活和人際關係中總是吃虧的那個人。
而她的母親,自私、冷漠,對家庭不管不顧,家裡很多事情都是父親一個人管。她很討厭自己的母親,她說母親從來都是只管自己,下班後就是與同事出去玩,沒有做過一頓飯,她說母親不負責任,母親卻說:「我生你養你,一天還要上班,我這麼累,你不應該給我做飯嗎?」
瑤瑤覺得母親也挺不容易的,自己只好像父親一樣,學會隱忍母親的缺點,可是又為父親打抱不平,希望自己不要像父親一樣,只會隱忍。
從瑤瑤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中可以發現,她習慣忍受母親對自己的指責,包容母親,像她父親一樣,不與他人起爭執,遇到問題自己一個人承受。
她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也沿襲到了她以後的人際關係中,習慣忍受對方對自己的指責,並且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哪怕自己吃虧,也隱忍著自己的不滿。
瑤瑤的問題其實就是原生家庭模式給她的影響,她在自己的人生當中,重複了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哪怕她自己不願意,卻很少能避免。
02
一百多年前,精神分析流派的鼻祖佛洛伊德,從孩子的行為觀察和研究中發現,孩子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後,會在以後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佛洛伊德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強迫性重複。
比如,大多數小孩子都會喜歡把玩具僅僅抱在懷中,這是用來抵抗母親不在時候的焦慮,讓自己安心。
但是,我們也常看見,孩子會把玩具反覆丟出去,然後大哭。鬧著要把玩具要回來,然後再丟出去,接著再要回來,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這樣的行為在佛洛伊德看來,是在重複體驗母親離開又回來,再離開再回來的痛苦焦慮的分離體驗。
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強迫性重複。
當一個人長大,他的一生當中,如果小時候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模式是衝突不斷,那麼長大過程中,他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呈現出衝突不斷,不斷複製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
相反,如果他小時候與父母的關係很親密、和諧、友好,那麼在他以後的人際關係以及親密關係中,也會與人相處得很愉快。
在情感關係中,一個人小時候形成的關係模式,長大後會形成這樣的路徑依賴,哪怕他自己不願意與別人一直重複著這樣的關係,可始終不能跳出這個循環,這便是強迫性重複。
所以有的人會說:
「為什麼我總是遇到同類型的人,不管我去哪裡,離開一個環境,到另一個新環境,雖然遇到的人變了,本質上他們和我的關係始終在重複以前遇見的人的影子。」
如果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一次,可能是運氣不好遇到了意外;如果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三次,那麼真的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03
很多時候,你經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覺得別人總是處處與你做對,便把自己總是遇到人渣的經歷怪罪於自己的命運。殊不知,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謂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身邊就會伴隨著什麼樣的人。其實命運是在你不知不覺間的不斷重複造成的,因此,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也不是無道理的。
強迫性重複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不自覺」,它隱藏在我們的無意識裡,很難被人真正發現。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無法意識到,所以把它歸結為命運,認為這就是一個人的命吧。
案例中的瑤瑤,很討厭自己的母親,卻不願意自己成為父親那樣只會吃虧的角色,而當她重新進入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中,希望隱藏自己的情緒,與人友好相處,獲得較好的友誼時,重複的關係又一次出現。
她又要成為父親那樣的角色,忍受他人的缺點,卻要包容對方,自己吃虧。這樣的角色身份對她來說,是不願意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擺脫這樣消極的強迫性重複呢?
首先,你要看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創傷來自哪裡,體會和面對自己的創傷,只有先清楚自己的問題,才能知道如何改變。
其次,與他人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如果童年你的依戀關係是不安全、恐懼的,那麼你與他人相處就會變得緊張、不信任。你要找個一個你信賴的人,讓自己變得堅強、自信,才會得到真正的愛。
最後,對世界建立新的認知,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就像學習心理學,你知道了強迫性重複是怎麼一回事,它對我們未來造成的影響,那麼,你懂得了這個知識,並知道了如何解決,你可以學著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去改變這樣的重複關係,讓自己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