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的清明節詩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020-11-29 老張侃詩詞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祭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傳統,甚至還有專門的節日,那就是清明節。在大城市這種祭祖觀念或許淡薄一些,但是在今日很多農村,後生們蓋房、結婚甚至考上大學都是要上墳告訴祖先的。這一傳統在今日已經傳承千年,凸顯了中國人內心當中祖先崇拜的基因。

宋代有一位詩人,寫的就是清明節祭祖的場景,最後詩人寫出了「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詩句,頗值得玩味。且看全詩: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這首詩的題目是《清明日對酒》,作者是宋代詩人高翥(zhù)。這個詩人名氣不大,詩詞地位也遠不如其他著名詩人。但是詩人的這首反映清明節上墳的詩歌,卻還是很有味道的。尤其是第三聯「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的對比,以及第四聯「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所得出的及時行樂的主題,很值得今日的我們思考。

開篇兩句呼應題目,寫明是清明節上墳的場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清明節這一天,在山上墳地的周圍到處都是前來掃墓的人群。「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這兩句延續前兩句的敘述,寫人們祭祖所燒的紙錢,寫人們在祖先的墓前悲悲戚戚的哭泣,就像是杜鵑泣血一般。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這裡白天都是大家在祭祖,到了晚上就會空無一人,只有狐狸會躺在這裡睡覺。中國古人說「狐死必首丘」,意思是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要用頭朝著洞穴,寓意故國之思。

在這裡寫狐狸「眠冢上」,其實是對比「夜歸兒女」「笑燈前」的。這裡可以解釋為兩層意義:其一是小兒女不懂得生離死別,照常玩耍;其二則是這些兒女們白日祭拜祖先,到了晚上還要繼續自己的生活。所以和「狐狸眠冢上」對比,極言被埋葬的祖先們的孤苦。

在這樣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引出最後一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人生短暫就要及時行樂。你看那兒女們焚燒的紙錢、祭拜的美酒灑在地上,長眠地下的祖先們何曾嘗到一口呢?

生命逝去了,一切都沒有了,你所鍾愛的兒女,同樣會「夜歸兒女笑燈前」,而他們祭奠的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短暫,死了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這短暫的人生,好好把握吧!

相關焦點

  • 人生有酒須當醉,何曾一滴到黃泉——清明節詩詞感悟
    其實,關於清明,我的意識往往聯繫到另一首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這是宋代詩人高翥所著的《清明日對酒》,此事描寫了他在清明日的所見所聞。南山北山上有很多的墓田,清明這一天,大家都來到各自的祖墳前祭掃緬懷。
  • 清明時節到,高翥用一首清明日對酒將清明祭祀的內涵說得白白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關於清明活動情景的家喻戶曉的古詩,那麼今年的清明節只差幾天就到了,那我們就來聊一聊清明的事情。清明時節是我們來緬懷先祖的時間,用於表達對先祖離去的懷念,用於表達對先祖崇高的品德尚行,進行瞻仰學習。
  • 關於菊的唯美詩句
    轉眼又到了金秋十月,秋天是屬於賞菊的季節,盛夏一過,百花紛紛謝幕,此時菊花悄然登場,盛開在某個山谷,正如他的顏色,淡雅又仿佛吐露著芬芳。一句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瞬間把我們帶回學生時代的課堂,還能感受到書香的氣息,一切仿佛發生在昨天一樣。
  • 有關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清明緬懷先人的經典詩句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1.《清明即事》(明)瞿佑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遊絲到地終無意,芳草連天若有情。  滿院曉煙聞燕語,半窗晴日照蠶生。  鞦韆一架名園裡,柳絲今日向東風。
  • 清明節詩句古詩大全 清明節緬懷英烈掃墓句子與祭祀語彙總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關於清明節的詩句有哪些?文人墨客也隨意揮灑著筆尖,將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繪得淋淋盡致。其中不乏帶有濃濃的懷念親人哀思情感、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閒自在表達。小編整理清明節經典古詩詞句大全。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是誰的詩句,表達什麼感情?
    答:比起從唐朝「紅」到今天的唐詩來,宋詩的存在感看上去很低調。但大宋詩人黃庭堅的一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近千年裡卻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從宋代至近代的名家們,無不讚不絕口。當代好些小說乃至影視作品,也常跟著「蹭熱度」。
  • 詩詞|人生,不如一笑而過
    兩個相愛的人時常微笑相對,生活中即使有再大的苦楚,也不覺得那麼苦了,餘生,跟讓你笑的人在一起。03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生活本來就是鮮花和荊棘並存,不如給自己一個豁達的微笑。
  • 古人這些優美的愛情詩句,迷了風月,醉了紅塵!
    第一首描繪男女愛情的詩句,給了我們無窮的幻想,從此之後,多少個朝代,有多少位詩人奮筆疾書,描繪那優美的愛情旋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古人這些優美的愛情詩句,迷了風月,醉了紅塵。愛情,這種世間最為濃烈的情感經過萬千人的傳誦,如今已成為句句名言,滌蕩著無數人的內心,使人心潮澎湃。「世間多少痴兒女,愛到深處無怨尤。」
  • 不曾到長安,死前恨不見中原,陸遊為何有詩句:長安市上醉春風?
    今天我們欣賞愛國詩人陸遊的一首詩,更多精彩,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經歷坎坷。在他兩歲那年,北宋滅亡,包括京都汴梁和古城洛陽、長安等地均被金國佔領,出生於京城汴梁的陸遊隨著家人南遷到浙江東陽定居,之後無論是宦海生涯,還是獻策北伐,陸遊的一生始終與長安城無緣。
  • 詩詞裡的清明節,有人心自愁思,也有畫堂一枕春酲,千古世間情
    自古以來,關於清明節的詩詞有很多,但是我們往往都是從杜牧的《清明》開始清明時節詩詞的學習。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描寫清明的詩詞幾乎是家喻戶曉,也讓我們從中了解了晚唐的清明節的習俗。天清地明的節氣裡人們不願放過花紅柳綠的光景,出門掃墓,郊外踏青,卻被紛紛春雨澆出了幾分愁思,不過還好,杏花村的深處還有好酒可以解憂。
  • 這兩句古詩有點意思:「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一個清代詩人對於這種現象非常看不慣,寫了一首詩諷刺。其中最著名的詩句就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這首古詩就是清代詩人趙翼《論詩五首·其三》。這是一組組詩,每一首詩都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挺有意思的。
  • 形容離別的詩句: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歐陽修《浪淘沙》 4.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蘇軾《鵲橋仙·七夕》 5.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李煜《浪淘沙》
  • 勸君更盡一杯酒
    就拿《詩經》來說,其中詠唱宴飲的詩有20多首。《大雅·行葦》四段132字,「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酒醴維醽(ling, 三聲,美酒)」,反覆吟詠,層進鋪陳,周王與宗族飲酒、歌舞、射箭等的場面分明得很:入席、主客知禮、薦食、作樂助歡……《詩經·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什麼都是文化,讀進去,能還原周代的宴飲禮儀。  喝酒還是到農家。
  • 清明節究竟是陰曆還是陽曆?是幾號?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哪天呢?跟其他中國傳統節日用月亮曆法的農曆不同,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太陽曆法的公曆日期,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有些同學問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清明節的農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陽運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曆日期。比方說前年的清明節是2016年4月4日,跟農曆沒有關係。
  • 登高詩句_描寫登高的50首古詩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憶秦娥·詠桐 - 宋代·李清照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春草 - 唐代·齊己處處碧萋萋,平原帶日西。堪隨遊子路,遠入鷓鴣啼。金谷園應沒,夫差國已迷。欲尋蘭蕙徑,荒穢滿汀畦。
  • 人有落魄時,潦倒濁酒杯,談談古人的酸甜苦辣人生
    偶有大寇犯境,時有小寇流竄,這在我國古代任何朝代都是常見的事情。這一杯背井離鄉的苦澀之酒最是讓人神傷。宋代文人洪炎在《己酉歲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龍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其三》中寫道的:「潭黑蛟龍宅,山青虎豹林。隱憂何日了,淹泊見冬深。薄雪恨還積,疏梅冷不禁。平生一樽酒,衰病廢孤斟。」寒冬、積雪、潭水幽深、山林冷寂,他為了躲避賊寇而背井離鄉,藏身於這樣一個場景中。
  • 重陽節到了,古代詩人們都在忙什麼?
    清 羅聘 鄧石如登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公元845年的重陽節,杜牧與友人提酒上山,借登高來排遣政治愁緒。說著縱然人生短促,終有歸去的一天,也不必像齊景公那樣墜淚悲嘆。不如喝酒簪菊,笑對塵世。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 生日祝壽詩詞精選四十二首 最美好的祝福,都在詩句裡了
    ——宋代:晁補之《鳳簫吟·永嘉郡君生日》-15-人道長生,算來世上何曾有。玉尊長倒。早是人間少。四十年來,歷盡閒煩惱。如今老。大家開口。贏得花前笑。——宋代:周紫芝《點絳唇·內子生日》-16-簾卷西風輕雨外。揖數峰橫翠。樓上地行仙,壓玉為醪,旋摘黃金蕊。一觴一闋千秋歲。不願封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