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拍了拍你
今天 給你乘風破浪的爸爸一個擁抱
父親的愛,不華麗,不張揚,
甚至讓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也許是因為父親太嚴厲,也許是因為父親太忙碌,也許是因為父親太不善於表達自己的關懷與愛,所以很多子女在長大後和父親之間漸漸地疏離了。但是,這絕對不是大家忽略父愛的理由。
所以,借著今年父親節的機會,讓我們以深情擁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感恩之情。
今天,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壯語,不需要奢侈和排場,更不需要等待和徘徊,只需一個輕微的舉動,一句貼心的問候,就足以傳達無限的情和義。這個父親節,讓我們一起來關愛父親、擁抱父親吧!
王英弟父女
父愛平凡,而又偉大
●父親:王英弟,59歲,校警
●女兒:王梅,36歲,媒體從業人員
印象裡的父親,是個責任感特別強又很勤勞的人,不管是對家庭,還是對他的工作。
父親在當校警前,曾開了20多年的計程車。那時,母親沒工作,家庭的重擔都壓在父親身上,父親特別拼命,經常工作到天亮才回家,那時我和父親很少交流。
記憶中,那段日子,回到家看到最多的畫面就是母親給父親按摩舒緩疼痛,父親身上貼滿了膏藥,房間總是有一股濃濃的中藥味,面對我的詢問,他總是說「你不用管,好好讀書就好」。
我大學畢業一年多後,突然有一天,父親因多年操勞,腰椎間盤突出加重,站不起來了。我心裡特別擔憂還落了淚,父親卻對我說「不要擔心,好好幹自己的工作」,治病的事他和媽媽一起去就可以了。
那段時間,母親帶著父親到各個市縣尋醫問藥,雖然父親仍是沒對我提出任何要求,但我突然覺得自己成了家裡的「家長」,於是跟父親說「你放心治病,我的工作可以養家」。大概半年多時間,除了吃藥,父親用他堅強的毅力,藉助一輛自己改裝的廢舊自行車,堅持每天在家踩單車做各種復健,慢慢康復了。
現在,我的生活穩定了,家裡如果有事,我也能成為父親的幫手。我和父親之間表達感情的方式,就是多做少說。成年之後,我幾乎沒有抱過父親,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這個父親節,我將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覃泉生父女
父愛嚴厲,而又溫柔
●父親:覃泉生,39歲,退伍軍人
●女兒:覃思華,11歲,五年級學生
記憶中爸爸的身影,總是來去匆匆,因為爸爸在澄邁工作,我和弟弟妹妹在文昌讀書,每次他回家陪伴我們的時間都很短暫。但是爸爸對我們的教育一直很嚴格,每天都會打電話過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有一次,弟弟放學不按時回家,還不聽他人勸阻把自行車騎得飛快,最後摔倒導致手脫臼,弟弟跟媽媽撒謊說是別人推倒他導致他受傷的。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受傷就心疼不責怪了,可爸並沒有,他知道真實情況後嚴厲批評了弟弟,告訴弟弟這是十分危險的行為,說謊更是不應該,最後弟弟被罰寫了十遍檢討書並做了保證。後來我知道,嚴厲也是一種愛。
每次爸爸回來,都會陪我們玩遊戲、和我們談心,帶我們去超市買好吃的,但是他卻不捨得給自己買東西。
我曾在作文裡寫到「讓我感到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爸爸的陪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爸爸在家陪伴了我們很長時間,陪我們一起玩手指操、做手工飲水機,還給我們做很多好吃的。
我覺得,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責任心和擔當,爸爸總教育我們「做什麼事都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而我是姐姐,更是要給弟弟妹妹做好榜樣,近年我參加了很多朗誦比賽獲得一些獎項,弟弟妹妹受我的影響,也很愛讀書和朗誦。
張小平父女
父愛無聲,而又多語
●父親:張小平,60歲
●女兒:妞妞,9歲
如果用一個詞去形容我的父親,那就是:有愛心。他是省義工協會的一名志願者,經常帶我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生活中,他對我並不嚴厲,遇事總是通過溝通的方式,讓我慢慢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3歲時,我就被父親帶著去參加公益活動。因為年齡小,我更多的只是好奇,好奇地看著父親和其他志願者在忙碌。後來,這成了一種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去萬綠園搬小花盆,去海邊撿垃圾……6年多過去了,因為我和父親的堅持,我們父女倆在海南志願者的圈子裡知名度很高。
有一次,我問父親「為什麼從小就帶我去參加公益活動?」父親說:「做公益已經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想讓你在公益活動中學會付出,學會感恩,學會積極地面對生活。」
經過實踐的檢驗,父親的初衷達到了。如今,我已經上三年級了,因為父親的言傳身教,我在生活和學習中很樂意去幫助別人,比同齡人看到的世界也更加豐富。在敬老院,我陪著爺爺奶奶們聊天,給他們講笑話;在禁毒宣傳活動的展櫃前,我可以將毒品知識講得頭頭是道。
因為父親,我成了一名小志願者。父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通過一種正能量的人生態度,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影響我。每年的父親節,我都會給父親送上一份自己製作的禮物,今年也不例外,但具體是什麼,明天才能揭曉。今年的父親節,我還特意給父親送上了一個擁抱,希望他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來源:南國都市報
記者:王燕珍 陳棟
小編:媛媛
原標題:《今天是父親節,快給爸爸一個擁抱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