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的星期和中國的叫法不大一樣,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而是月火水木金土日。今天就給各位介紹一下日語中各種星期叫法的來歷!
可能有些小夥伴一直以為各種曜日的起源和中國的五行有點什麼關係,但其實並非如此!
七曜日實際上是和西方的說法一一對應的!
Sunday→日曜日→獻給sun(太陽)的日子
Monday→月曜日→獻給moon(月)的日子
Tuesday→火曜日→獻給民族軍神Tiu的日子
Wednesday→水曜日→獻給日耳曼神話中的主神Woden的日子
Thursday→木曜日→獻給雷神Thor的日子
Friday→金曜日→獻給奧丁之妻Frigg的日子
Saturday→土曜日→獻給羅馬神話中的農業神Saturn的日子
曜日的起源十分古老,據傳起源於古代巴比倫人花費七天建成城市,並進行祭祀一事。
之後摩西在其戒律中以規定每七天有一天安息日,因此猶太人以七天為一輪迴,從安息日開始給這些日子命名。猶太教的這一習慣後來傳給了基督教,從此每周的第一天(日曜日)成為了「主日」。
至於為什麼會被賦予現在這樣的名字,似乎和公元前二世紀左右,埃及的佔星術有關。埃及人用太陽、月亮、還有當時已經被發現的星球的名字(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給這些日子命了名。
後來英語中的這些叫法,則是從盎格魯撒克遜人那裡學來的,並且用自家神話中神明的名字進行了替換。
那麼,究竟是如何傳入日本的呢?
最開始,七曜的說法傳入了中國,然後又經過中國傳入了日本和朝鮮。
遣唐僧帶回《宿曜經》等典籍,於平安時期初期傳入日本。在該典籍傳入不久之後,朝廷馬上就發布了記有曜日的曆法,並且用其判斷吉兇。在藤原道長的日記《御堂關白記》裡,也清楚地記錄著每日的星期。
之後到了江戶時代,人們認為借債還錢一類的事宜只要明確在每個月的第幾天就好,七曜算起來反倒麻煩,因此七曜在民間並未被普及使用。
而現在又重新用起來了。則是在明治時期初期導入西曆之後的事了,兜兜轉轉感覺也是幾番曲折。
現在在日本說到「周末」,一般指的就是「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氣象廳也是如此定義的。如果要說一周開頭,那麼就是「月曜日」。這一點和西方以「星期天」為開端不同,反而和中國很像。
在日本販賣的手帳上,一般月曜日也被印刷為一周的開頭,不過由於從以前就有的進口日曆的影響,販賣的日曆中既有以日曜日為開頭的,也有以月曜日為開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