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2020-11-15 網易新聞

(原標題: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盲盒的存在就像這樣一盒巧克力,總有人想打開它,總有人對驚喜滿懷期盼。

前不久,一家叫泡泡瑪特的公司開啟了赴港IPO之路,一時間,不少人被「盲盒」二字鋪屏。究竟什麼是盲盒,盲盒生意有多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它……一堆問題也像打開巧克力盒,隨之滾滾而來。

盲盒 生意 究竟 有多     先來 看一組數據。

據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其利潤從2017年起,扭虧轉盈,且每年大幅提升。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9952萬、4.51億,毛利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堪比白酒。

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2019年「雙十一」當天,泡泡瑪特銷售額8212萬元,超過迪士尼登頂玩具類榜首,55,000個LABUBU1代盲盒僅用9秒就被搶空。

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將盲盒放到潮玩領域,數據更加驚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潮流玩市場增長迅猛, 2015年還只有63億元,到2019年已達207億元,預期2024年將增加至人民幣763億元。

盲盒 生意 這麼好,  到底 什麼是 盲盒  

簡單說,有人說要送你什麼禮物,除此之外還有意外驚喜。大家買盲盒,主要衝著意外驚喜去的。遊戲規則是,將造型各異的小玩具裝進一個盒子裡,一組系列一般12個基礎款,外加一個隱藏款,價格和基礎款一樣,但數量稀少,抽到的概率只有1\144。

可以說,是「驚喜+限購」,讓玩家們剁手不停。有玩家表示,「我雖然喜歡抽盲盒,因為會抽到稀有款或者不同款,一想到能抽到自己中意的款式,我就會心跳加速。」

盲盒玩法是一種營銷模式,起源於日本,經歷了福袋時代,扭蛋時代。扭蛋玩法在日本風靡了近半個世紀,現在還瘋狂,2017年時市場規模已達319億日元。近年來,國內有些商場中也能看到「扭蛋機」,泡泡瑪特學習的正是「扭蛋」玩法。

其實類似盲盒的玩法在中國已存在幾十年了,只是在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樣的方式,比如集卡。在90後的童年回憶中,大概有為收集水滸英雄卡、笑傲江湖人物卡而大費心思編理由、騙父母的黑歷史。

水滸英雄卡對應108位英雄,雖然是只是買買小浣熊乾脆麵,收集齊卻需大費心力,靠運氣的同時還要四處找人交換。倒也是一種樂子和兒童社交,成年後的90後談起來也覺得有趣。

    盲盒 存在 的理由之一, 但為什麼 那麼多年輕人迷它 

有盲盒玩家表示,生活乏味,需要驚喜感。成人的世界確實缺少驚喜,但我們需要驚喜,就像那句著名的電影臺詞說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盲盒的存在就像這樣一盒巧克力,總有人想打開它,總有人對驚喜滿懷期盼。不確定和超預期都會帶給我們驚喜感,盲盒用「小確幸」確定款和「不確定」的隱藏款,勾起了年輕人的好奇心,獵奇心。

除了對驚喜感的期待,還因「物以稀為貴」。盲盒隱藏款獲得的機率低,收集起來並不容易,有玩家當它藝術品來收藏。通過系列收藏,可以與其他玩家分享交流,也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在閒魚平臺,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現已狂漲了39倍。

當然,也有玩家表示,「就是感覺盲盒裡的娃娃很可愛,很有意思。」這與近些年年輕人間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有關。二次元文化也始於日本,大概指以漫畫、遊戲、動畫、輕小說等為核心,以及其周邊衍生品組成的文化圈。日本盲盒「扭蛋機」也集中在二次元領域出現,銷售的商品也大多是動漫IP、手辦、飾品掛件等。

在中國,二次元文化近幾年發展迅速,從小眾亞文化逐漸發展成了主流文化,在年輕人圈子裡流行起來,這也是盲盒潮玩市場爆發的背景之一。二次元文化中的虛擬人物通常非常可愛,泡泡馬特推出的第一組盲盒是綠眼金髮的小人Molly,也因其可愛的形象迅速擊中了年輕消費者的心,銷量蹭蹭上漲。僅2019年,Molly系列便賣出了4.56億。

總結起來 年輕 人迷盲盒, 關鍵  因為 盲盒產品 和玩法  滿足了其內心需求  進入到了他們  次元 世界  近日,珠寶行業也出現了盲盒玩法,著名珠寶品牌I Do在官方微信中推出了I Do愛情盲盒,打開便有驚喜。

I Do 表示,「驚喜之於愛情更是必需,我們希望消費者打開盲盒的驚喜就像遇到愛情中的驚喜。『盲盒』的營銷方式其深受95、00後年輕消費群體喜愛,希望通過這樣的玩法,我們可以連結更多年輕消費者。」

當下  專門 經營潮   品牌已 有多家,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 2019 年,按零售價值計,前五大品牌分別佔 中國潮玩零售 市場份額的 8.5%  7.7%  3.3%  1.7%  1.6% 。而 類似 盲盒的 潮流玩法 已遍布多 個行業 ,究其關鍵 原因 就是 ,年輕  喜歡。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萌寵也要拆盲盒!考拉海購推出會員定製寵物盲盒,9.9元專享
    萌寵也要拆盲盒!考拉海購推出會員定製寵物盲盒,9.9元專享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5-19 摘要:盲盒既是現象級消費,也是青春哲學。
  • 盲盒:是成年人的玩具,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Sonny angel 有著光溜溜的身體,挺著凸出的小肚子,自推出以來已經發行了 650 多個不同的造型,以盲盒作為主要的銷售模式, Dreams 表示「這樣的購買方式可以讓收藏更加有趣和激動人心」。Molly 的爆紅,除了這個 IP 本身在潮玩圈的熱度,跟盲盒的玩法也有很大關係,在參考 Sonny angel 的銷售方式外,泡泡瑪特將「盲抽」從線下衍生到了線上,而在第三方平臺上還衍生出了更多玩法。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
    在娃友眼中,「掃店」不僅是新手娃友認識盲盒最有效的方式,也能讓娃友們互相交流盲抽經驗。今年9月底,大熊剛從上一份工作離職,現在他是一位酒店試睡員,平日利用業餘時間將自己買盲盒、旅遊的過程製作成視頻博客發在社交平臺上,目前他在某網絡社區平臺內已分享了756個視頻圖片分享內容,粉絲有6658個。
  • 盲盒在2019:翻了身的泡泡瑪特,與它背後孤獨的年輕人
    自2016年推出首款Molly十二星座盲盒後,泡泡瑪特的營收成倍增長,並成功扭虧為盈。2018年上半年營收1.6億,淨利潤2109.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56%、1405%。 盲盒「出圈」背後,一個新消費勢力正在崛起。
  • 設計師盲盒引爆開春市場!年輕人為何熱衷為潮玩買單?
    這次四家品牌聯名巨獻,價值、質量遠高於一般普通盲盒,一經推出即引爆開春市場!隨即在閒魚等二級市場熱度頗高,其中熱門款式的溢價高達2-4倍,隱藏款的價格更是超出原價20倍以上!潮玩市場如今能逐漸發展壯大,和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有很大的關係。當下潮玩群體主要為90後、00後,也有80後等年齡更大的「孩子」。他們對事物保持著好奇心,注重個性,敢於表達態度,有著一定的消費觀和審美能力,為了滿足自我需求,總不吝於消費。但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工作、社交嚴重擠佔了年輕人的生活空間,碎片化的時間讓人壓力倍增,這樣的現實和強烈的自我訴求是嚴重衝突的。
  • 瘋狂的「盒子」:盲盒裡的大生意
    提起盲盒,最繞不開的就是國內最知名的潮玩品牌——POPMART泡泡瑪特。憑藉著一個金髮藍眼睛、撅著嘴巴的14歲小女孩MOLLY的造型,泡泡瑪特用了十年的時間,從一個北京中關村地下走廊的小百貨店,轉身成為中國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潮玩品牌。
  • 文化觀察丨掀起盲盒的「蓋頭」來
    天貓2019年發布《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盲盒收藏的人數呈幾何倍數猛增,這些玩家每年平均花費2萬餘元人民幣購買盲盒,最硬核的玩家一年能「燒」到上百萬元。據媒體報導,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為了置辦盲盒潮玩4個月裡花了20萬元;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更有一些年輕人為盲盒「一擲千金」,甚至不惜套現多張信用卡。
  • 59元買進4999元轉手 盲盒是賺錢捷徑還是交智商稅?
    其實,盲盒玩法跟「吃乾脆麵集水滸卡」又有所不同。除了像拆禮物一樣,帶給人滿滿的驚喜感。盲盒的另一個吸引人之處是定價較低,目前淘寶上盲盒售價集中在39元到89元之間,但一些隱藏款價格會被爆炒增值數十倍。
  • 一天賣出200萬個 為什麼盲盒讓年輕人「上癮」?
    別看現在潮玩借著盲盒大火,實際上,距離泡泡瑪特發明「潮流玩具」這個詞才不過3年。  潮玩盲盒是2019年的現象級產品。其中,以「95後」為主力的消費者展現了驚人的消費力——今年天貓雙11,5.5萬個泡泡瑪特labubu盲盒,9秒就被搶光。  二手盲盒也成了一個千萬級市場。
  • J.PARK樂園盲盒驚喜——準備好了嗎?來嘍!!!
    自J.PARK樂園進駐深圳益田假日廣場以來,珠寶娛樂全新玩法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活動持續火爆進行中,熱力值仍在不斷增長。
  • 泡泡瑪特 「盲盒」掘金 中國「迪士尼」故事能否講通
    「盲盒」奇蹟十年前,初出茅廬卻喜歡折騰的年輕人王寧,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開了一家叫泡泡瑪特的潮品雜貨店,同校女友楊濤以及一位剛畢業的小師妹劉冉成為他的創業團隊核心成員。泡泡瑪特早期代理銷售面向年輕人的各類潮流產品,目標是成為中國版的「LOFT」(日本知名的雜貨零售商場),但幾年下來經營談不上多麼成功。
  • 網際網路保險產品設計:盲盒險
    Part 1 產品簡介盲盒是從日本傳入中國的一種潮流玩具,傳入中國後,經泡泡瑪特國產化大力推廣後迅速發展。盲盒為玩偶手辦的一種形式,通常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盲盒的獨特之處在於產品以系列形式推出,通常一個系列包含超過10種不同玩偶。
  • 旺仔牛奶出盲盒,這年頭誰還不是個寶寶?
    「萌經濟」在國內飛速發展,也側面說明年輕人的瘋狂消費戰鬥力不可小覷。沒有品牌想要拒絕更多消費者和市場份額,「賣萌」逐漸變成了賣「萌」。最近,國民食品品牌旺旺在國慶前夕推出了盲盒版的25款旺仔牛奶「職業罐」,吸引了不少目光。陪伴我們多年的國民老品牌,是如何在「萌經濟」爆發的新消費時代跟上步伐的?一、面臨「中年危機」?
  • 盲盒、限量、隱藏款…讓年輕人排隊搶購的潮玩生意怎麼做?
    這種「排隊文化」不僅代表了年輕人對於某一品牌的認可與追捧,還會形成一些有著相同愛好與特定品牌文化的社群,而通過這些社群,我們可以發現千禧一代新的消費潮流。 9月7日-9月9日,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以下簡稱為「BTS」)期間,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就出現了一群排隊的人,他們為了搶到限量發售提前一個晚上排隊等候。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是門好生意嗎?
    其中泡泡瑪特旗下的Molly盲盒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30元,成為閒魚這個盲盒二手交易市場中的「明星」。而從價格上來看,炒盲盒確實存在讓人「一夜暴富」的機率——相比均價幾十元的零售價,隱藏款盲盒的售價可以翻幾十倍。
  • 魔力盲盒:作為興趣愛好,別讓盲盒「盲」了你的雙眼……
    一個看不見裡面東西的盒子,它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只有買回來打開後,你才能知道裡面到底裝著哪一款……從去年開始頗受95後歡迎的「盲盒消費」,今年更加火爆,這個夏日盲盒獨角獸泡泡瑪特啟動赴港上市,讓很多人意識到,原來盲盒生意可以做這麼大。如今,盲盒營銷早已不只是「潮玩手辦」,書店、餐飲、美妝等領域跨界營銷漸成常態。
  • 「入坑」容易「脫坑」難,理性看待「盲盒式營銷」
    在眾多消費者眼中,盲盒是一種具有「上癮性」的產品,為了能夠抽中自己喜愛的款式或湊齊一個系列,玩家們往往會一次又一次地「砸錢」。那盲盒究竟是「小愛好」還是「智商稅」?「盲盒經濟」背後又藏著怎樣的隱憂?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此開展了採訪調查。「盲盒的價格設定就巧妙在這裡,它不至於讓你吃不上飯,但也會讓你不知不覺花費掉不小一筆錢。」
  • 自製盲盒的雙重博弈:手工造VS量產,創造力VS版權
    這是李嬌定製手辦工作室推出的新業務——自製盲盒。32歲的李嬌在手辦圈被稱為阿狸。2018年盲盒風潮颳起時,阿狸的工作室就推出了手工製作的自製盲盒,買家可以指定玩偶的從屬IP(廣為人知的品牌形象)系列,但不可定製具體的玩偶形象。阿狸通過抖音吸粉、鹹魚交易,因為精緻的做工、用心的包裝,僅一年時間,就售賣出上百單自製盲盒。元旦剛過,訂單已經排到了8個月後。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雖然玩盲盒和小時候集小浣熊水滸卡類似,其來源也可追溯到「福袋」和「扭蛋」,但目前流行的盲盒方式,主要源於日本產品Sonny Angel,又被叫做「光屁股娃娃」,因為第一代的作品是有著光溜溜身體的娃娃。「光屁股娃娃」到了第二代,就有了盲盒玩法的雛形。娃娃戴著動物形狀的帽子,帽子有小雞、熊貓、青蛙、猴子等9種,售賣方式變成了驚喜盒,人們只有拆開後才知道買到了哪一款娃娃。
  • 「我玩盲盒5年,10平的家,堆了三十萬元的泡泡瑪特玩具」
    「今天還是沒有上新啊~」 小七是個95後女孩,玩盲盒已經有5年了,是第一批泡泡瑪特的玩家和買手。泡泡瑪特,是一家2010年成立的潮流玩具(藝術玩具)公司,虧損7年推出「盲盒」後才轉虧為盈,並在三年內年淨利潤突破4個億,因其消費人群多為年輕人,所以有人稱其為「割年輕人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