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放5張桌,他就是放80張桌或者100張桌也沒有關係,親戚朋友也不用每張桌都得去寫上一份禮金。隨便在任何一張桌上寫上一份禮金就可以了。
我本人在我們的村子裡就是在婚喪紅白事上負責在帳房寫禮帳的。據我所知,但凡農村有老人去世,一般負責幫忙辦理喪葬的帳房至少是要設置2張帳桌的。原因是農村在白事辦理時,所有的遠近表親親屬都是需要通知照顧到的,否則人家會怪罪下來。這樣一來,親朋好友之間根據關係遠近所上的禮金差別就會相當大,而且是相當的零散,什麼10塊、20塊、30塊的都可能出現。與此同時,還有什麼替事主考慮,不買祭品用錢折祭、折挽帳的,擺祭品果碟的,擺各種大祭的,掛挽帳的,買花籃、花圈的等等,一般帳房都是需要給人家記帳清楚,好讓死者的兒女事後能夠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因為農村人最看重禮尚往來,所有的一切,在人家對方親朋好友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即使不加碼也是不能縮減的。事物煩雜,需要記錄的項目很多,根本不像辦理紅事一樣,只有禮金。真要是單設一張帳桌的話,不僅容易出錯,也根本就忙不過來。
從題主問題中所提到的,去世老人的每個兒子各收各的禮金這一信息來看,我覺得可能有2種原因。第一就是,可能去世老人的兒女都有自己正式的工作單位,平時在與單位同事朋友的禮尚往來中,花錢的時候也比較多。單設帳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事後好保存帳簿,便於查看哪位同事或者哪位朋友在自己老人去世時上了多少禮金或者是購買了其他什麼祭品,日後在人家遇上同樣的事情時也好心裡有數,不至於丟漏。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去世老人的兒女之間平時裡相處的關係並不是很好,各設各的帳桌收錢,也是為了防止去世老人下葬後相互之間為了禮金分配鬧糾紛。誰收錢,事後對方有事的時候誰負責「還帳」,這樣也算比較公平。
至於說,什麼想讓人每個帳桌都上一份禮金,相信沒有人會哪樣想,想了也是白想,誰也不會那樣為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