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老人去世,讓5張帳桌,是想收5份禮金嗎?不是窮瘋了吧?

2021-01-09 鄉村螢火蟲

別說他放5張桌,他就是放80張桌或者100張桌也沒有關係,親戚朋友也不用每張桌都得去寫上一份禮金。隨便在任何一張桌上寫上一份禮金就可以了。

我本人在我們的村子裡就是在婚喪紅白事上負責在帳房寫禮帳的。據我所知,但凡農村有老人去世,一般負責幫忙辦理喪葬的帳房至少是要設置2張帳桌的。原因是農村在白事辦理時,所有的遠近表親親屬都是需要通知照顧到的,否則人家會怪罪下來。這樣一來,親朋好友之間根據關係遠近所上的禮金差別就會相當大,而且是相當的零散,什麼10塊、20塊、30塊的都可能出現。與此同時,還有什麼替事主考慮,不買祭品用錢折祭、折挽帳的,擺祭品果碟的,擺各種大祭的,掛挽帳的,買花籃、花圈的等等,一般帳房都是需要給人家記帳清楚,好讓死者的兒女事後能夠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因為農村人最看重禮尚往來,所有的一切,在人家對方親朋好友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即使不加碼也是不能縮減的。事物煩雜,需要記錄的項目很多,根本不像辦理紅事一樣,只有禮金。真要是單設一張帳桌的話,不僅容易出錯,也根本就忙不過來。

從題主問題中所提到的,去世老人的每個兒子各收各的禮金這一信息來看,我覺得可能有2種原因。第一就是,可能去世老人的兒女都有自己正式的工作單位,平時在與單位同事朋友的禮尚往來中,花錢的時候也比較多。單設帳目的只是為了自己事後好保存帳簿,便於查看哪位同事或者哪位朋友在自己老人去世時上了多少禮金或者是購買了其他什麼祭品,日後在人家遇上同樣的事情時也好心裡有數,不至於丟漏。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去世老人的兒女之間平時裡相處的關係並不是很好,各設各的帳桌收錢,也是為了防止去世老人下葬後相互之間為了禮金分配鬧糾紛。誰收錢,事後對方有事的時候誰負責「還帳」,這樣也算比較公平。

至於說,什麼想讓人每個帳桌都上一份禮金,相信沒有人會哪樣想,想了也是白想,誰也不會那樣為他上。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去世,五個兒子選擇收取五份禮金,你認為這樣合理嗎?
    村裡一老人去世,結果5個兒子各放一張桌收禮,去的人要給5份,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兄弟五個在村裡面遇到大事小情的時候,相互不來往,都是單獨隨禮,比如說村裡有人去世,兄弟五人都隨禮100元,那麼等這兄弟五人的父親去世,那麼這戶人家還禮五百元,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個沒有什麼對錯之分
  • 宿遷一老人去世 三萬多葬禮禮金不翼而飛
    7月30號,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玉皇村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當地農戶董師傅家裡,正在給去世的老人辦喪事,可凌晨的時候,卻發現三萬多元的葬禮禮金不翼而飛,讓處於悲傷中的家屬氣憤不已。戶主妻子任秀華說,家中婆婆去世,收了三萬八千塊錢左右禮金,當時是裝在橙色的包裡,放在臥室床頭位置。
  • 疫情當前村裡有位老人去世,雖然不辦酒席但卻收禮金你覺得合理嗎
    就目前這種特殊的情況而言,我國大部分地區對於農村喪禮都實行特事特辦的原則,辦理的程序非常的簡單。其原因就是為了防止農村人聚會發生疫情的爆炸式感染,給疫情的防控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村部肯定會通知其家人辦理喪事必須從簡,酒席肯定是不能辦的。
  •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呢?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確實是很多農村的陋習形成的,也是農村人心中不得不說的痛點,並且呈現出越是窮、越是偏遠的地區越嚴重的現象。 1、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是有根裡的原因的。
  • 東莞小村60年傳統:婚宴禮金收5元專車接送(圖)
    不過,如果請柬是從東莞厚街鎮的祠邊村裡出來,你就大可放心了,因為按照這條村子60年來的習慣,喝喜酒只要付5元隨禮,還有專車接送,有村民擺酒60桌只收到300元的禮金;更有甚者,佛山的南海、順德部分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形成了不收禮金自掏腰包的婚宴習俗。  專家認為,婚禮送禮金代表著分享喜慶,少收禮或不收禮的婚宴更加回歸贈送祝福本身,建議當今的婚宴送禮擺脫人情債,返璞歸真。
  • 老人遺願喪葬拒收禮金 親朋礙於情面出席不到50人
    老人遺願:不收禮金  「來看我還送禮,太麻煩人,我百年後,他們來看我,叫他們千萬別送禮。」老人身份:  老人廖繼芬,民豐農化有限公司原電工組組長,育有兩兒一女,因患病2月11日去世,享年74歲  「來看我還送禮,太麻煩人,我百年後,他們來看我,叫他們千萬別送禮。」
  • 不收禮金 48小時出殯 八旬老太家屬按遺囑簡辦喪事
    近日,樂清一名老人去世後,家屬不收禮金,且選擇在48小時內將遺體火化出殯,如此簡辦喪事的做法,眾親朋好友紛紛表示讚賞。這名去世的老人姓林,今年80多歲,是一名共產黨員。5月8日5時許,林老太因病去世,喪事在樂清市殯儀館舉辦。經家屬商量,出殯時間定於5月10日5時許。「由此來算,老人的喪事前後不超過48小時。」
  • 父母去世土地禮金被三弟佔有,二哥不服,弟媳:父母都是我贍養的
    父母去世,禮金分配引發矛盾。前來協商,三弟夫婦為何是這般態度?他說他就是個倔脾氣!兄弟三方會談,他又能否求得心中那個理?一番勸解下來,李家兄弟的情義能否修復,他們之間還能像原來一樣親密嗎?人情禮金、土地分割,李家兄弟問題連連淮北的李大哥說父親是2017年12月份去世的,母親是2019年12月份去世的,他就是想解決父母去世後人情禮金與承包地的分割問題。
  • 你給的紅包禮金夠意思嗎?看看別人家的禮金怎麼給的
    這是因為中國的社會關係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個體以自我為中心構建的流動的社會關係網絡,而不是凝固的社會制度支撐的。禮物饋贈和其他互惠交換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維持、再生產及改造人際關係方面。禮金大小代表著關係遠近事實上,熟人社會的人情網絡,「人情」有多種表現形式,「隨禮」及其價碼可以說是這張無形之網的主要面紗。
  • 老人去世後,「躺」過的那張床還能睡人嗎?這是要分情況的
    ,「躺」過的那張床還能睡人嗎?這是要分情況的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也是天道的一種輪迴,對於老人來說他們是家中一寶,需要年輕子女的細心呵護。但畢竟老人的身體器官和功能在某些方面是越來越弱,早晚都會有走向生命終點的那一刻。
  • 七十三,八十四,老天不收自己去,農村老人經常說,到底是真的嗎
    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有很多的俗語,膾炙人口的故事,俗語在農村是老一輩老年人的口頭禪,俗語是通過幾千年的人們生活中,得出的經驗,風俗,實踐等。現在年輕人有的,根本不了解什麼是俗語,其實我們細細琢磨就能感悟其中的意思。
  • 農村老人去世,五個兒子放五本人情簿,去的人要隨五份禮,合理嗎
    老人去世,他的五個兒子放五個人情簿,很多去的親戚,都要送5份的份子錢。可能有些人聽到這樣的事有些新奇,可是這樣的事情在湖南常德,真的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在常德有這樣一種現象,過去的很多老人,生有五六個子女的都特別多,也不會感到奇怪。
  • 農村老俗話:老人在女兒家去世禁忌?
    (我家是農村的)  1、禁忌:人去世以後是不可以和親家見面的(也就是大伯母的婆婆,我的親奶奶)。  2、大伯母家的處理方式就是當天去世當天裝進棺材下葬了。  3、人死以後;當天就把老人用過的東西全部燒掉了,3天後才把我奶奶接回家。  老人一生沒有自己的兒女,大伯母是這位姥姥的養女,從小就養的,直到嫁到我們家,後來老伴去世了,大家都勸老人,好好的在村裡吧;結果老人就找了老伴離開了這個村子,一共大概找了3個老伴吧~!
  • 59年前禮金驚現「1萬元」 禮簿中含4種貨幣(圖)
    83歲老人張貽治,卻把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的喪禮簿完好地收藏。97年前禮金有銅子兒、59年前禮金高達「一萬元」,26年前禮金最少的只有一元。禮簿記錄了近百年來津城百姓隨喪葬禮的變遷。  禮簿中包含四種貨幣  昨天下午,記者在和平區張貽治老人的家中見到了保存完好的喪禮簿。
  • 局長給副局長送了500元禮金,兩人雙雙被免職!咋回事?
    事件回顧「張局長,我父親剛在縣醫院去世了,我要請幾天假,回土門鎮殯葬所操辦喪事……」2018年1月14日下午,父親因病去世後,湖北省鄖西縣環保局副局長柯玉志立即向環保局局長張禮國報告了相關情況。「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對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有嚴格規定,執紀也越來越嚴,要不要去送個禮呢?
  •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我是農民出身,家鄉的變化使我感到中國的城市化在飛速發展。當然這些都不是壞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內容是: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 在農村紅白喜事隨禮200元,全家人都應該去吃席嗎?
    大家好,我是北方一草根。隨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民間習俗,農村有,城裡也有,尤其是農村的「隨禮」項目更多、內容更複雜,也更有特色,更是不堪重負。「全家都去吃席」的情況現在很少了,我們這裡5年以前還是普遍,但是在偏遠、封閉、貧窮和落後的農村仍然很流行。在這些村子,「隨禮」主要還是禮尚往來。辦事情主要還是圖個喜性和人氣。別人家辦事情,你家去了幾個人、隨了多少錢,等你家有事的時候,別人家也會對等來幾個人、隨多少錢。辦事情是全村老少聚會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活動,一種村風民俗。
  • 那些說以前農村窮,卻很快樂的觀念,有道理嗎
    80年代前農村所過的生活,真的是很窮,卻很快樂嗎?我覺得不是,理由如下:吃80年代前那時的農村,農民們過的日子按現在的生活來看,是很窮的,那時候農民們最主要關心的是吃飯的問題。那時的農村可不像現在這樣,天天都有肉吃,也就逢年過節時才能吃上肉,當時的農村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饞得不行,都盼望年底快點到來,交了糧、結了工分,再購買些豬肉解解饞。不過雖然那時窮,農村家庭的小孩可沒少生,像我村裡那年代輩分的人,都是5個左右的兄弟姐妹。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記得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看,沒有電視看,每天白天都是和泥土做伴,天一黑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會喊著回家吃飯。吃完飯,洗完澡,早早的上床睡覺。
  • 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白事的講究很多,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那麼對於在農村,有人去世時要穿壽衣買壽材都是農村裡的一個規矩,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規矩。老人在沒有去世的時候就已經購買了壽衣,很多人就納悶了,那壽衣都是去世的人穿的,為何人沒死就要買壽衣呢?就比如有的老人覺得在有錢的時候,到了自己超過50歲以後,那麼就要購買壽材,第一是怕以後沒錢購買了,在以前農村裡要是人去世了沒有棺材的話,那麼就會被人笑話,另外自己也是覺得寒酸,所以趁著有錢還是先購買壽材,那麼還有的老人就會讓子女給購買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