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鄉親們的健康守護神」——黑土地上的醫療扶貧故事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哈爾濱1月13日電題:「當好鄉親們的健康守護神」——黑土地上的醫療扶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一個冬夜,黑土地上暴雪來襲。第二天,通往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紅旗鎮永勝村的鄉間路上,積雪厚厚一層。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小廣場上,幾十名村民搓著手,踱著步。「哈爾濱的專家們還能來給咱看病嗎?」嘀咕聲不斷。

林甸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村民們焦急等待的是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精準脫貧攻堅志願服務隊。臨近中午時分,一輛中巴車駛入村口,從車上走下來10名專家,分別來自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等不同科室。

「下雪了,路不好走,讓大伙兒久等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謝榮盛說,原本3個小時的路程,跑了5個多小時。一下車,他們立即分頭行動,開展義診、鄉醫培訓和村民健康科普講座。

王秀貴是永勝村脫貧戶,夫妻二人長期患有冠心病等慢性病。坐在診桌前,謝榮盛認真詢問他的病史,仔細檢查身體狀況,隨後給出治療方案,並且送給他3種藥物,囑咐了每種藥物的用法和用量。

「我這藥前兩天剛吃完,趕上這場大雪,正愁著沒法去城裡買,你們來得太及時了!」王秀貴一邊接過藥,一邊激動地說。

隨後,鄉親們排著隊,像王秀貴一樣挨個看病、拿藥。一天下來,這支醫療隊共義診300餘人,為19戶貧困家庭送上藥品。

由於鄉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嚴重,醫療扶貧成為黑龍江省脫貧攻堅戰難啃的一塊硬骨頭。一些村幹部介紹,村裡留守老人多,且大多數缺乏疾病預防知識,經常有老人拖到病情嚴重,才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自2019年起,哈爾濱醫科大學組織4家附屬醫院、博士義診團等6支隊伍,深入貧困地區,開展精準醫療扶貧,為百姓送醫、送藥、送健康。

在海倫市東林鄉興海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將「汽車醫院」開到了田間地頭。「汽車醫院」是醫院專門為義診購置的「移動醫院」,在車輛上就能進行X射線、超聲和心電圖檢查等。醫院定期組織義診,幫助不少村民及時發現了原先沒有察覺的疾病。

「我們多下鄉,鄉親們就少走路,讓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付然說。

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還向林甸縣人民醫院派出300人次醫療專家,幫助當地建立起透析室、病理科、核磁共振等科室,使得醫療水平提高,很多百姓能夠「大病不出縣」。

一路走來,風雪泥濘,都擋不住醫護人員扶貧的腳步。

癌症基礎知識科普講座,鄉村醫生能力培訓,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手冊,日常手術演示……「醫護人員送來健康大禮包,成為鄉親們信得過的『健康守護神』。」哈爾濱市延壽縣安山鄉興山村駐村工作隊長張福星說。

「對貧困地區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服務,盡力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發生。」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賀景平說,近兩年來,學校的扶貧足跡已遍布黑龍江省28個貧困縣、43個貧困村,同時派出528名醫療專家,為2975個貧困戶的3626名貧困患者實施精準診療,義診達30000餘人。

相關焦點

  • 扶貧幹部周四化:當好「引路人」真心真情真扶貧
    周四化邊說邊從車上拿出一根拐杖來,「大媽,來扶著拐杖咱走走,看咋樣」,李秀英扶著拐杖邊移動腳步邊說「孩子啊,你看,咱倆無親無故,因為扶貧認識,你對大媽這麼好,比大媽的親孩子還親,大媽心裡真是感動啊,大媽編了個小快板唱給你聽」,大媽說著便深情的唱了起來,「周四化真可誇,把貧困戶的老婆婆兒當親媽,大事小事來照顧,醫院看病把錢拿,沒有生育沒有養,不是親娘當親娘,隔三差五來家裡,真心幫扶暖心腸,暖心腸」,唱著唱著
  • 敦煌市醫療扶貧為貧困群眾築牢「健康防線」
    今年以來,敦煌市努力改善基層醫療設施條件,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深入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認真落實「一人一策」健康幫扶措施,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同時,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為貧困群眾築起一道「健康防線」。一是加強基層醫療設施建設。
  • 健康扶貧 醫路有你 | 把健康過進百姓日子裡
    當「健康扶貧」這個關鍵詞響徹在巴蜀大地,中江縣集鳳中心衛生院人用腳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通健康扶貧「最後一公裡」。什麼專家我不懂 我只認你做健康守門人,為百姓健康兜底。
  • 泥土上的真情丨築牢貧困群眾健康防線——樂平市健康扶貧見聞
    在那個醫療條件極其有限的年代,他的父親背著藥箱,行走在四裡八鄉,給無數個病痛的村民們帶來希望和健康。也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程榮福把治病救人的信念牢牢植根心底。這為他開始漫長而艱辛的學醫、從醫之路,奠定了堅強的信仰和精神之基。白塔村下轄七個自然村,共有518戶191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有23戶42人,這些人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都由程榮福負責。
  • 致浦北在外就業創業學習鄉親們的一封信
    返鄉團圓誠可貴 疫情防控不能松 健康平安就是福——致浦北在外就業創業學習鄉親們的一封信浦北在外就業創業學習的鄉親們: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們再次提醒大家,要牢固樹立「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提高疫情防控意識,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感染疫病。縣委、縣政府倡導各位在外就業創業學習的鄉親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就地就近過年,減少流動、減少聚集,如確需返鄉過節,務必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自覺遵守返鄉前、中、後各項防控要求,確保安全。
  • 鄉村醫生任利軍堅守山區二十二載將青春奉獻給基層醫療事業
    他二十餘年如一日堅守在革命老區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農村基層衛生事業,他就是陝西省健康扶貧工作先進個人、陝西省優秀鄉村醫生、共產黨員任利軍同志。他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任勞任怨、辛勤耕耘。
  • 習近平與井岡山村民打餈粑 祝鄉親們猴年吉祥
    去年全國人代會,總書記參加江西團審議,代表們向他發出邀請,這次總書記應約而至,首站就是井岡山。這是總書記繼2006年、2008年後第三次上井岡山。井岡山現有16.8萬人,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向烈士敬獻花籃雪花飛舞,習近平一大早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他沿著109級臺階拾級而上。
  • 甘肅省健康扶貧科普達人演講比賽決賽舉行
    本報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耀)11月19日,「2020年甘肅省健康扶貧科普達人演講比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蘭州舉行。來自全省衛生健康系統的58名選手圍繞「健康扶貧知識傳播和居民健康素養66條」等內容,講述自己或發生在自己身邊與「健康扶貧、健康科普」有關的小故事和權威的健康科普知識。
  • 河北棗強唐林鎮:引領鄉親們土裡刨「金」
    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2012年,李進伯村的白素霞就開始種植葡萄,當時大多數人還是下不了決心,只是觀望,種小麥和玉米等傳統作物拿手的鄉親們,接受新事物還是有所顧慮。白素霞目光長遠,心眼也活泛,她認為想致富,就得敢幹,老抱著老傳統不突破就沒希望。
  • ...赤水白雲鄉田渡村第一書記嚴德強:只願做鄉親們口中的「老么」
    我叫嚴德強,今年48歲,2019年12月2日,我從赤水市稅務局下派到白雲鄉田渡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成為一名專職扶貧幹部。   我是吃田渡村的糧、喝田渡村的水長大的,我與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感情。我有三個姐姐,在家裡我排行最末,所以從小村裡的鄉親們都親切地叫我「嚴老么」。
  • 村醫範繼臣:自研神奇手足貼 緩解鄉親風溼病
    編者按:為了貫徹國家「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關心他們的生活與成長,提升他們的醫療技能」的政策,環球網發起「基層(鄉村)醫生全媒體系列報導」活動,我們將走近遍布全國的鄉村醫生,用文字、圖片、視頻全方位記錄他們最真實的面貌,挖掘感人故事,展現新時代鄉村醫生的風採!更多內容請見中國鄉村健康最美守護人專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五載深山戰赤貧 默默耕耘促振興...
    進村的路亂石裸露、泥濘不堪,石坡村委會就坐落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大山裡,村民們不僅居住分散而且在村裡幾乎看不見磚房,老百姓居住的大多都是破舊的木板房或土坯房,這就是石坡村留給我的第一印象。為了解決村寨電力不足的問題,我先後六次到縣供電局反映情況,爭取供電部門的支持,請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調研、勘察,經過4個月的緊張施工,終於在2015年春節前完成了黃豆山、白珠河、白巖山3個小組弱電改造和變壓器安裝項目,弱電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村民們打米、煮飯都非常方便,再也不愁會停電了。
  • 扶貧路上故事多 「拐棍」走出好日子
    在長江巫峽腹地,有這樣一位遠近聞名的「拐棍隊長」:50來歲,中等身材,淺發,微胖,經常拄著一根拐棍走村入戶開展扶貧幫扶工作。他就是劉紅——重慶市巫山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   2015年,扶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進行。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巫山的扶貧工作任重道遠。就在這一年,劉紅被派往廟宇鎮楊柳村擔任扶貧隊長,「蹲」在村裡抓扶貧。
  • 【脫貧故事】楊叔的脫貧日記⑫ | 健康扶貧送上門(2019年5月)
    【脫貧故事】楊叔的脫貧日記⑫ | 健康扶貧送上門(2019年5月) 時間:2021-01-09 23:57:33  來源:群眾新聞客戶端
  • 【講扶貧故事】傾情貧困戶 拭亮紅色村
    2017年澤州縣政法委扶貧工作隊進駐西土河村扶貧攻堅以來,西土河村每年都在發生明顯變化。王反紅老兩口握著工作隊員的手說:「扶貧工作隊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工作隊員們說:「我們下鄉,就要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拭亮紅色村 工作隊常駐西土河村,成為村民最信賴的「主心骨」。
  • 大巴山的迴響:他鄉是故鄉 東西部扶貧協作援川幹部李忠偉的故事
    國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將長江下遊的括蒼山和上遊的大巴山緊緊連在一起,踐行先富幫後富的歷史使命。麗水市幫扶巴中開展脫貧攻堅的領頭人李忠偉,與來自麗水的援川幹部一道,歷時3年鏖戰,把「他鄉是故鄉」這句話深情地寫在巴山蜀水這片紅土地上。李忠偉(手持話筒者)帶領麗水援川幹部在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服從組織安排」的背井離鄉庚子年,大雪。
  • 工地上唯一的女人,帶領鄉親們走出大山
    「開這個公司,不是說我要去找多大的項目來做,主要是讓鄉親們能更加放心地打工,不用擔心拿不到錢。」胡秀花說,很多鄉親沒讀過書,普通話說不好,又缺乏法律意識,不懂得如何在打工中維護自己的權益,有了這個「自己人」開的公司,他們感覺更有了依靠。胡秀花在家門口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雲南,曾經是我國貧困縣數量最多的省份。
  • 國家醫保局: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減輕醫療負擔近3300億元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董童)在今日國新辦就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醫保部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等部門聚焦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的任務目標,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發揮了最大範圍的防貧減貧作用。
  • OKI醫療自助印表機與醫生們全力守健康
    標題:OKI醫療自助印表機與醫生們全力守健康冬天終將過去、暖春終會到來,隨著多地新增確診病例「歸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國內疫情已經整體逐漸好轉。在此期間,OKI醫療印表機也與醫護人員一同在一線奮戰,各自發揮優勢,為守護大家的健康而盡一份力量。OKIC941-M作為針對醫療行業列印輸出的LED印表機,可以輸出彩色、黑白圖像以及各類醫療報告,超快的列印速度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取片。強大的圖像處理軟體可讓輸出的醫療行業圖像和各類報告細膩清晰,並且先進的LED列印技術使列印時幾乎無有害氣體排放,更好地守護醫生和患者。
  • 懷寧縣小市鎮:抓實健康扶貧,構築健康防線
    自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懷寧縣小市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政務和最大的發展要務來抓緊抓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立下「軍令狀」,制定精準扶貧措施。  小市鎮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針對貧困戶的建康扶貧政策措施,歷年來共建有標準化衛生室8個,軟硬體設施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