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13日電題:「當好鄉親們的健康守護神」——黑土地上的醫療扶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一個冬夜,黑土地上暴雪來襲。第二天,通往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紅旗鎮永勝村的鄉間路上,積雪厚厚一層。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小廣場上,幾十名村民搓著手,踱著步。「哈爾濱的專家們還能來給咱看病嗎?」嘀咕聲不斷。
林甸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村民們焦急等待的是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精準脫貧攻堅志願服務隊。臨近中午時分,一輛中巴車駛入村口,從車上走下來10名專家,分別來自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骨科等不同科室。
「下雪了,路不好走,讓大伙兒久等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謝榮盛說,原本3個小時的路程,跑了5個多小時。一下車,他們立即分頭行動,開展義診、鄉醫培訓和村民健康科普講座。
王秀貴是永勝村脫貧戶,夫妻二人長期患有冠心病等慢性病。坐在診桌前,謝榮盛認真詢問他的病史,仔細檢查身體狀況,隨後給出治療方案,並且送給他3種藥物,囑咐了每種藥物的用法和用量。
「我這藥前兩天剛吃完,趕上這場大雪,正愁著沒法去城裡買,你們來得太及時了!」王秀貴一邊接過藥,一邊激動地說。
隨後,鄉親們排著隊,像王秀貴一樣挨個看病、拿藥。一天下來,這支醫療隊共義診300餘人,為19戶貧困家庭送上藥品。
由於鄉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嚴重,醫療扶貧成為黑龍江省脫貧攻堅戰難啃的一塊硬骨頭。一些村幹部介紹,村裡留守老人多,且大多數缺乏疾病預防知識,經常有老人拖到病情嚴重,才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自2019年起,哈爾濱醫科大學組織4家附屬醫院、博士義診團等6支隊伍,深入貧困地區,開展精準醫療扶貧,為百姓送醫、送藥、送健康。
在海倫市東林鄉興海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將「汽車醫院」開到了田間地頭。「汽車醫院」是醫院專門為義診購置的「移動醫院」,在車輛上就能進行X射線、超聲和心電圖檢查等。醫院定期組織義診,幫助不少村民及時發現了原先沒有察覺的疾病。
「我們多下鄉,鄉親們就少走路,讓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付然說。
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還向林甸縣人民醫院派出300人次醫療專家,幫助當地建立起透析室、病理科、核磁共振等科室,使得醫療水平提高,很多百姓能夠「大病不出縣」。
一路走來,風雪泥濘,都擋不住醫護人員扶貧的腳步。
癌症基礎知識科普講座,鄉村醫生能力培訓,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手冊,日常手術演示……「醫護人員送來健康大禮包,成為鄉親們信得過的『健康守護神』。」哈爾濱市延壽縣安山鄉興山村駐村工作隊長張福星說。
「對貧困地區有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服務,盡力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發生。」哈爾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賀景平說,近兩年來,學校的扶貧足跡已遍布黑龍江省28個貧困縣、43個貧困村,同時派出528名醫療專家,為2975個貧困戶的3626名貧困患者實施精準診療,義診達30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