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落馬是謠言 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的壓力與仕途軌跡)
7月16日、17日這個雙休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陷入了一場謠言風波。
7月16日上午,一條「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被中紀委立案調查」的文章,在網絡上傳播。
7月17日下午3點23分,武漢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通過官微闢謠稱:上述「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被中紀委立案調查」的文章,首發帖使用的是境外伺服器,系境外媒體造謠,背後指使者用心不良。
7月18日一早,阮成發出現在武漢地鐵六號線湧水湧沙險情現場,要求沉著冷靜爭分奪秒,以超常規措施,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並消除險情。
官方闢謠
官員陷入謠言風波,官方正式發布消息闢謠,武漢並不是第一個。不過,「政事兒」注意到,實名認證為「武漢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的「武漢網警」通過官微發布的闢謠消息,與眾不同。
文章圖文並茂,插入阮成發出席會議的圖片講事實:7月15日下午,也就是境外媒體發布謠言前一天,阮成發還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當天上午湖北省委常委會關於湖北省經濟工作的部署要求,強調要咬定發展不放鬆,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
文中披露,兩件事使阮成發和武漢受到質疑。
其一,為解決歷史欠帳,武漢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最多時全市有1萬多個在建工地,阮成發因此被扣上一頂「滿城挖」的帽子。
其二,為解決中心城區內澇問題,武漢市推出三年攻堅行計劃,計劃投資130億元,目的在於提高中心城區應對暴雨的排水量。但7月5日以來的特大暴雨演變為汛情,城市防漬計劃無法應對洪水到來的內澇。可事實上,130億元目前只花了40億元,主要用在改善過去5個老漬水點以及部分中心地段。
「武漢網警」在文中表達了對質疑的憤慨:「(內澇與130億元計劃)如此淺顯的問題,近來卻屢屢被質疑,繼而上崗上線」;「搞發展被罵,發展得慢也被譏諷」。
壓力
7月18日,阮成發(左三)在武漢地鐵六號線湧水湧沙險情現場
「政事兒」注意到,謠言風波之前,阮成發一直在忙一件大事——應對汛情。
今年是阮成發主政武漢的第8個年頭。公開履歷顯示,生於1957年10月的阮成發,1985年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武漢市政府工作,仕途履歷從未離開過湖北。他曾經自述「生在武漢,長在武漢,深愛武漢。」從1985年至1998年13年間,阮成發從武漢市政府辦公室調研處、秘書處幹部幹起,歷任武漢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武漢市武昌區委書記、武漢市委秘書長等職。
1998年開始,阮成發開始主政地方,先後擔任黃石市市長、襄樊市委書記。2004年9月47周歲時,阮成發出任湖北副省長,三年後任湖北省委常委。
2007年年底,阮成發離開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擔任武漢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後任市長。2011年1月,他調任武漢市委書記,同時再次擔任湖北省委常委。
「政事兒」注意到,阮成發的前三任武漢市委書記中,有兩人目前都在中央任職正部級崗位,陳訓秋現任中央綜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苗圩現任工信部部長、黨組書記。
主政武漢8年來,圍繞阮成發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使他得到「滿城挖」稱號的「大建設」;另一個關鍵詞就是「創新型城市」。
去年7月20日,武漢市召開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動員大會,阮成發在會上表示,「創新決定城市未來,在城市之間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武漢絕不能輸,輸了就輸掉了未來!」武漢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的最大機遇、最大使命。」
據媒體報導,在這次會上,阮成發用171頁PPT演示文稿,對他心中的創新型城市,進行了極具科技感和視覺衝擊力的表達。新銳大氣、製作精美的PPT引得參會人士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在朋友圈裡刷屏直播。
這個171頁PPT演示文稿,是阮成發從一個做「網際網路+」在線教育的「90後」小夥子巴玉浩手中訂製的。媒體報導稱:巴玉浩突然接到為阮成發做PPT的訂單,他用一天時間解讀1.5萬字文稿,拿出了初稿。後來阮成發還親臨指導,經過14天的反覆修改,最終為兩個小時的演講準備了171頁PPT。
可見,創新型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阮成發的治漢主旋律。不過,今年夏季的持續暴雨,令他面臨主政武漢以來的巨大壓力。「政事兒」注意到,連日來,他多次到武漢市漬水最為嚴重的南湖片區等地區調研,強調當前要抓防汛、保發展「兩手抓」,竭盡全力打好「兩個戰場」保衛戰。
「我會頂著罵名繼續下去」
「政事兒」注意到,阮成發因為在武漢大搞建設,被起外號「滿城挖」。
在回應這個外號時阮成發表示:「大建設時期,也是出問題最多最困難的時期。我們很容易找到理由讓一些建設工地不開工。但是,事隔3年、5年或者10年後,當我們回頭看,我們不這樣做,我們會對不住這座城市。建設不會停止,我會頂著罵名繼續下去。」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也聽說過阮成發「滿城挖」這個稱呼。
2001年至2007年,俞正聲曾任湖北省委書記。據湖北日報報導,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老書記」俞正聲來到了湖北代表團參加審議。「見到大家很親切,你們幹得很漂亮!」俞正聲說。
時任武漢市長的唐良智(現任成都市委書記、市長)介紹說,武漢正處於大建設時代,8條地鐵線同時施工,2013年全市工地超過一萬個。聽到這裡,俞正聲笑了,「阮成發,'滿城挖',這個我知道」,俞正聲說,「你們的思路是對的,辦大事情就要下大決心。解決交通難題不能老是靠限行、搖號,這些都不是治本之策。大建設時期會給人民群眾帶來不便,但建成之後會帶來更好的服務與方便。」
反腐
「政事兒」注意到,2002年至2004年9月擔任襄樊市委書記時,阮成發就曾成為關注焦點,新華社曾發布長篇報導,稱讚其在襄樊推行的公選「行政一把手」做法,圍剿「官場潛規則」。
當時,襄樊剛爆發了湖北省有史以來的最大腐敗案——襄樊市原市委書記孫楚寅受賄窩案,近百名幹部接受調查,7名廳級幹部、19名縣處級幹部犯罪,其中「一把手」達11人,不少人因買官賣官受查處。「一時間傳言四起,人心浮動,群眾對幹部隊伍的信任度跌到低谷」,新華社稱。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阮成發臨危受命,出任襄樊市委書記。
新華社報導稱,阮成發當時認為,「孫案」的出現使襄樊進入了非常時期,要收復民心,不能採取迂迴逃避的辦法,必須直面現實,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用權不公、權力腐敗這一熱點入手,推進權力運作的公開化、透明化,防止和杜絕權力濫用。為此,阮成發決定,公開選拔各市屬委辦局「一把手」等重要崗位領導幹部,一年多內展開了三次公選,新華社評價稱,這三次公選,「就像三場颶風,一掃襄樊官場的陳腐之氣」。
「政事兒」注意到,主政武漢以來,阮成發在治腐上也顯示出了強硬的一面。
去年,武漢市紀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阮成發強調:「要堅持反腐敗鬥爭沒有禁區、特區,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定指標、上不封頂,讓那些想搞腐敗的人斷了念頭、搞了腐敗的人付出代價。」
同是,阮成發也直接公開點名說:「以民政系統腐敗窩案最為突出」。
阮成發曾約談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中排名靠後的區委書記,多次強調「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抓不好是不稱職、不抓是嚴重失職。」去年9月,武漢市洪山區委原書記劉濤就因為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調離區委書記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