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丫環的作用無非就是幹苦力、服侍主人,如果運氣好碰到像寶哥哥那樣憐香惜玉的年輕主子,那就是一個丫環最好的歸宿,好吃好喝且不用受委屈。換做是到了黛玉、寶釵她們那樣的書香門第也不錯,只要用心伺候同樣可以過得不錯。而骨感的現實是,像《紅樓夢》中那樣傷春悲秋的仁慈主子僅僅是翎毛鳳角、屈指可數。
真實歷史中丫環們的生活,其悽苦、可憐的程度,不是今天嬌生慣養的年輕孩子們所能想像和感受得到的。丫環從來都是作為主人的附屬品,地位和不受待見的阿貓阿狗、零碎物件兒沒什麼兩樣。自由、人格、尊嚴、人身權的缺失,這些對於她們來說就如同人一生下來就得呼吸一樣理所當然。
即便是《紅樓夢》裡身份很高的大丫環金釧、晴雯,只要犯錯惹怒了主人,她們就會被主人隨意處置,也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除此之外,抓不住命運的丫環難免會遭遇心理變態、行為乖張的主人。眾所周知,明朝大奸臣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就有一個怪癖,他喜歡往一些年輕貌美的丫環嘴裡吐痰,實在是既噁心又令人感到憤慨。自從籤下賣身契,被父母領著幾兩散碎銀子扔給買家的那一刻,丫環就已然失去了掌握自己命運的機會。她們在本該享受父母百般呵護的年紀,承擔著成人也不堪忍受的辛勞、屈辱,即便是這樣,也未必能換來主人的歡心和基本的人身安全,這就是古代丫環的普遍生活狀態。
古代的丫環究竟有多麼廉價?小說《金瓶梅》中就有對丫環這一群體最直接、最現實的描述。《金瓶梅》常常作為現代人了解明朝中晚期物價的一個重要窗口,全書涉及到的丫環交易就高達30次之多,價格從3兩到16兩不等,按現在的物價換算,相當於2000到1萬。從書中可以得知,當時的1兩銀子可以買350斤大米、140斤麵粉、50斤豬肉、16斤棉花,但西門慶愛妾李瓶兒隨隨便便穿的一件皮襖,其價格就可以輕鬆買下10個令人滿意的丫環;而她的一口棺材更是價值高達60個丫環的身價。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丫環的身價是非常不值錢的。
決定丫環價格浮動的主要因素是年齡和長相。丫環剛進府時大都年紀不大,其中年紀尚小的小女孩還沒完全發育,體力方面的重活幹不了,也沒法提供其他特別服務,因此籤賣身契時都比較廉價,只有四五兩銀子。《金瓶梅》中就向讀者展示了不同境遇的丫環,有的如前所述價值低廉,像小玉、錦兒等人;而有的年紀稍大且長相乖巧漂亮,像春梅和春香等,最高可以達到16兩。雖然這些錢都沒進她們的口袋,而且用金錢衡量是對她們的侮辱,但從價格卻可以看出她們在當下會受到的待遇,以及未來可能的命運。
丫環失去命運眷顧的方式大都雷同,但她們的命運歸宿卻又大相逕庭,令人欣慰的結局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成為男主人的填房丫環或者小妾,比如《紅樓夢》裡的丫環襲人,還有取代王熙鳳成為正房太太的平兒。第二種是和女主子一起嫁到夫家,主僕二人共侍一夫,真算是從主僕修成了姐妹,這也是古代比較普遍的現象。舉一個近代的例子,梁啓超的原配夫人李惠仙嫁過來時,帶了一個陪嫁丫頭王桂荃,後來這個陪嫁丫頭不僅成了梁啓超的二夫人,還為梁家添丁進口,一共生了8個兒女。第三種是伺候主子多年的丫環,憑藉著多年來伺候左右的感情,主子會好心給她物色一個合適人家嫁出去,雖然對方也不過是同為奴僕的窮困小廝,但還算有個依靠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看了上面三種情況,你可別產生丫環的結局還算不錯的想法,因為這些例子少之又少,更多的丫環面臨的結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不小心犯了錯誤,輕則被趕出家門無依無靠,種則被毒打致死。而年老體衰後,同樣會被當作剩菜剩飯一般扔出家門,流落街頭,同野狗搶飯,潦倒致死。有的丫環因為有些姿色,而被當作工具在商場、官場送來送去,漸漸地身價也就賤了,終歸逃不脫紅顏薄命的宿命。更有甚者會被賣進妓院受盡凌辱,比如《金瓶梅》中,就有主人因為記恨丫環而故意把丫環賣到妓院報復的描寫。
總而言之,古代的丫環並不像電視劇中那樣無憂無慮,甚至還可以騎到主子頭上耍橫。歷史上真實的丫環群體,不但出身低微、從小遭受生父母賤賣、沒有自由、沒有尊嚴,而且人生都沒個好收場。現代社會沒有丫環了,可依然有人活得像丫環一樣,比如沒有職業的家庭主婦,雖然她們的獨立人格受法律保護,但根深蒂固的男權思想依舊在折磨著她們。希望這個社會對女性多一些關愛,多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