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918億逾期半年!
過度消費正在摧毀年輕人的生活!
銀行卡應償信貸規模下降。截至一季度末,銀行卡授信
總額8為17.57 萬億元,環比增長1.17%;銀行卡應償信貸餘
額為7.26 萬億元,環比下降4.30%。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
2.35 萬元,授信使用率9為41.3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
貸總額918.75 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
猝不及防!
近日,突然一聲警報傳來,撕裂了寧靜的夜空!
央媽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 918.75億元;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 6.98 萬億元
而8年前的201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還不過是76.89億元。
8年之間,翻了10倍以上,相當於現在一個月的的逾期總量,就能趕上8年前一年的總量,變化之大,令人咂舌。
比央媽數據更恐怖的是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個90後負債數據調查:
據稱:90後負債平均已達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資6917元計算,平均負債可高達12.79萬元。
乍一看,有點聳人聽聞,也不知道真實性有多少,但根據螞蟻金服公布的一個數字,也足以令所有人扎心了。
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布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的年輕人,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只有1339元!也就是說,大部分年輕人根本存不到錢。
貧窮,是這一代年輕人最顯著的標籤。
然而,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一邊是年輕人一貧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邊卻又是瘋狂的信貸逾期,冰與火之間,這屆年輕人的生活,猶如深淵。
但從數據上來看,信用卡逾期率仍處於較高水平,並且銀行資產質量同步下滑,綜合銀行各類指標情況來看,銀行實施封卡降額措施是為了進行快速補救。
讓銀行投入巨大的信用卡業務,如今成了不良資產的重災區,信用卡逾期率飆升成為銀行業的普遍現象,控制逾期也成為各大銀行當前的首要任務。
作為業界公認的「零售之王」,招行的零售金融業務一直是業內的標杆,然而招商銀行財報顯示,受共債風險和疫情疊加影響,招行今年一季度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66.29億元,同比增加26.91億元。信用卡市場中的龍頭之一招商銀行不良貸款都出現了暴增,其他銀行或許更加不容樂觀。
資產端承壓之後,持卡人多頭借貸、共債風險一時半會難以解除,銀行為保證資金安全,在原有風控基礎上,會採取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以此來減少信用卡帶來的逾期。
事實上,銀行的降額風暴從今年一季度便已開始,一直貫穿到三季度,從少數銀行擴充到更多的銀行加入,在信用卡高逾期的背景下,各大銀行逐步收緊風控,重新審查信用卡用戶的信貸風險和個人資質。
進入三季度,針對信用卡的風控不斷升級,包括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先後發布公告加強信用卡規範使用,明確信用卡使用規範。
平安銀行規定:當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規定的或平安銀行認定的風險特徵時,平安銀行有權中止或終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調整授信額度、鎖定帳戶、緊急止付、對商戶交易限額、套現治理等風險管理措施。
平安銀行的舉措,是整個銀行業加強信用卡風控的一個縮影,信用卡風控態勢持續蔓延,更多的銀行在對信用卡使用規範做出明確的界定。
一位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信用卡發卡大行普遍在加強風控,尤其是貸前和貸中部分。部分銀行優化風控模型,為將違約概率降低而收緊貸前授信審核。同時,針對貸中環節存在套現、多頭借貸等行為的風險用戶,銀行會堅決降低或凍結額度,減少新的貸款支用。
除了降低信用卡額度外,銀行還對信用卡資金用途進行了規定,嚴查信用卡資金流向。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
近期,在銀行持續的高壓監管之下,部分持卡人已成為風控的對象,有的持卡人信用卡額度由15萬直接被調至8元,信用卡一夜之間遭遇銀行風控,變成了一張廢卡。
據了解,目前平安、工行、中信、華夏、交通、浦發、民生等銀行在三季度繼續執行嚴格的風控措施,當持卡人短期內多次出現惡意逾期及疑似套現的行為,將被銀行列為黑名單,甚至額度會被清零。
從銀行釋放的信號來看,信用卡將回歸更多的消費屬性,減少持卡人通過信用卡進行資金周轉的依賴。逾期危機下,信用卡資產質量形勢更加嚴峻,倒逼銀行實施更加嚴格的風控策略。 信用卡918億逾期半年!
過度消費正在摧毀年輕人的生活!
銀行卡應償信貸規模下降。截至一季度末,銀行卡授信
總額8為17.57 萬億元,環比增長1.17%;銀行卡應償信貸餘
額為7.26 萬億元,環比下降4.30%。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
2.35 萬元,授信使用率9為41.3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
貸總額918.75 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
猝不及防!
近日,突然一聲警報傳來,撕裂了寧靜的夜空!
央媽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 918.75億元;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 6.98 萬億元
而8年前的2010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還不過是76.89億元。
8年之間,翻了10倍以上,相當於現在一個月的的逾期總量,就能趕上8年前一年的總量,變化之大,令人咂舌。
比央媽數據更恐怖的是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個90後負債數據調查:
據稱:90後負債平均已達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資6917元計算,平均負債可高達12.79萬元。
乍一看,有點聳人聽聞,也不知道真實性有多少,但根據螞蟻金服公布的一個數字,也足以令所有人扎心了。
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布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的年輕人,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只有1339元!也就是說,大部分年輕人根本存不到錢。
貧窮,是這一代年輕人最顯著的標籤。
然而,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一邊是年輕人一貧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邊卻又是瘋狂的信貸逾期,冰與火之間,這屆年輕人的生活,猶如深淵。
但從數據上來看,信用卡逾期率仍處於較高水平,並且銀行資產質量同步下滑,綜合銀行各類指標情況來看,銀行實施封卡降額措施是為了進行快速補救。
讓銀行投入巨大的信用卡業務,如今成了不良資產的重災區,信用卡逾期率飆升成為銀行業的普遍現象,控制逾期也成為各大銀行當前的首要任務。
作為業界公認的「零售之王」,招行的零售金融業務一直是業內的標杆,然而招商銀行財報顯示,受共債風險和疫情疊加影響,招行今年一季度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66.29億元,同比增加26.91億元。信用卡市場中的龍頭之一招商銀行不良貸款都出現了暴增,其他銀行或許更加不容樂觀。
資產端承壓之後,持卡人多頭借貸、共債風險一時半會難以解除,銀行為保證資金安全,在原有風控基礎上,會採取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以此來減少信用卡帶來的逾期。
事實上,銀行的降額風暴從今年一季度便已開始,一直貫穿到三季度,從少數銀行擴充到更多的銀行加入,在信用卡高逾期的背景下,各大銀行逐步收緊風控,重新審查信用卡用戶的信貸風險和個人資質。
進入三季度,針對信用卡的風控不斷升級,包括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先後發布公告加強信用卡規範使用,明確信用卡使用規範。
平安銀行規定:當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規定的或平安銀行認定的風險特徵時,平安銀行有權中止或終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調整授信額度、鎖定帳戶、緊急止付、對商戶交易限額、套現治理等風險管理措施。
平安銀行的舉措,是整個銀行業加強信用卡風控的一個縮影,信用卡風控態勢持續蔓延,更多的銀行在對信用卡使用規範做出明確的界定。
一位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信用卡發卡大行普遍在加強風控,尤其是貸前和貸中部分。部分銀行優化風控模型,為將違約概率降低而收緊貸前授信審核。同時,針對貸中環節存在套現、多頭借貸等行為的風險用戶,銀行會堅決降低或凍結額度,減少新的貸款支用。
除了降低信用卡額度外,銀行還對信用卡資金用途進行了規定,嚴查信用卡資金流向。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
近期,在銀行持續的高壓監管之下,部分持卡人已成為風控的對象,有的持卡人信用卡額度由15萬直接被調至8元,信用卡一夜之間遭遇銀行風控,變成了一張廢卡。
據了解,目前平安、工行、中信、華夏、交通、浦發、民生等銀行在三季度繼續執行嚴格的風控措施,當持卡人短期內多次出現惡意逾期及疑似套現的行為,將被銀行列為黑名單,甚至額度會被清零。
從銀行釋放的信號來看,信用卡將回歸更多的消費屬性,減少持卡人通過信用卡進行資金周轉的依賴。逾期危機下,信用卡資產質量形勢更加嚴峻,倒逼銀行實施更加嚴格的風控策略。
最後,感謝您對「金融知識觀」的關注,這裡為您解讀信用知識,助你維護良好個人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