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大師網
「金楷」是一種「生新意於古法之外,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的新型字體。其特點是:寫法簡單、字形優美。
所謂簡單,是相對唐楷而言。在用筆上,不局限於中鋒用筆,而是從不同角度控制筆毫,通過「鋪、壓、逆、送」的運筆方法,達到下筆成形的效果,去掉了唐楷「逆入回鋒頓挫,補筆成形」的繁雜寫法。
唐楷寫一個「點」畫時這樣運筆:露鋒起筆,隨即向右下按去,略頓向左下稍提,回鋒收筆。 寫「撇」畫時:逆鋒起筆向右下頓按,提筆向左轉為中鋒,漸提至末尾處露鋒出筆。初學者面對如此複雜的寫法,難免失去信心。
「金楷」的「鋪、壓、逆、送」指的是: 寫點時:左點,筆桿往右斜,側勢滑筆入紙,使筆毫鋪開成三角形效果,直接起筆;寫右點時筆桿向左斜,此為「鋪」。 壓,主要用在垂露和豎鉤上。在即將收筆時略加重壓便成垂露,無需回鋒補筆。豎鉤在即將出鉤前,側鋒向左下略壓,在適當位置重新下筆從容出鉤。 逆,不是唐楷的「逆鋒起筆」,而是在寫豎畫或撇畫時,下筆後用手指滑動筆桿,使筆鋒在紙面上呈逆行狀態,而不象唐楷拖筆運行。 送,主要針對橫畫和撇畫。下筆後,筆鋒逆向推行。如寫短橫,下筆後筆畫由輕至重斜勢反推,至想要的效果時直接起筆。若拖筆而行便顯無力。 唐楷強調筆桿垂直,筆筆中鋒,這是一種局限,很難做到下筆成形,而靠回鋒頓挫,補筆才能成形,無法避免畫字的嫌疑。「金楷」則跳出了唐楷上述寫法的局限,筆在我手,「鋪、壓、逆、送」,任我所用。中鋒、側鋒,隨筆畫需要,指腕並用,任意翻騰。下筆成形,無須回鋒頓挫補筆。
我認為,評判書法藝術的標準,只一個字:「美」。創新的目的在於創造「美」。任何脫離「美」的創新都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選擇唐楷代表之一歐陽詢的「歐楷」與「金楷」作比較,我認為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
「歐楷」屬於婷婷玉立的娟秀之美。
「金楷」則是錚錚鐵漢的健碩之美。
「金楷」早在2005年就已定型,當時有位旅居泰國的老書法家評論「金楷」時說:「你的字已經超越古人了。」對此我不知是「褒」還是「貶」。不管是哪種情況,我都將坦然面對。是「褒」我不會飄,是「貶」我會繼續完善。
「金楷」定型後不久,看到《書法導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當代楷書的困境與出路》。當時,我想趁機將「金楷」成書。正在此時,一位素不相識的老藝術家突然登門,勸我不要急著出書。他說:「現在這個時機不屬於你,要耐心等待一個真正屬於你的機會,『人有凌雲之志,非遇不能騰達。』這個好時機必須達到讓人耳目一新,一鳴驚人的效果。」因此一放就是10多年,竟然不知什麼是屬於我的機會。
直到2015年,時任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說:「有的領導幹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我這才恍然大悟,感覺書法藝術的春天來了,故決定出書。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東西,「金楷」作為一種創新型字體,同樣不可能完美。選擇一個大力提倡全面創新的時代面世,算是拋磚引玉吧! 譚白虎於昆明 二零一七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