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是一篇可能讓一部分人失望的文章,真的不好意思,心理學真的沒有你們想得那麼酷。
這篇文章也會讓一部分人開心,看完會說一句:「對的啦,這才是真正的心理學。」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兩個事件。
第一個事件。
在一個節目中,一位大師聲稱通過聽眾的筆跡樣本和出生日期就可以解讀他們的性格,並且可以預測他們的未來。
節目中選了三位觀眾,讓大師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解讀他們的性格。
當測試結果出來之後,三位被測試的人一致認為對自己的性格分析非常準確。
第二個事件。
在一間實驗室裡,桌子上擺放著一臺微時測定器、發生器、(金屬架上伸出一隻長臂,一個球將從長臂上滾下)、發報鍵、電池和變阻器。
研究人員一次次地按下發報鍵,小球則一次次落在平臺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看了上面兩個事件,你覺得哪個是你想像中的心理學?
這應該算是個簡單的問題,對於專業的和不專業的人,都極容易選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雖然第一個事件看起來更有趣,更神秘,更符合大部分人的想像,但是很遺憾,我只能稱這種心理學叫做偽心理學。
反觀第二個事件,枯燥無味,更像一個物理實驗,然而這個場景描述的卻是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做的第一個心理學實驗,標誌了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02
這時候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
心理學原來這麼無聊,我以為學了心理學,就能一眼看穿別人在想什麼,甚至可以催眠操控別人。
對不起,心理學讓你失望了,它不是一個萬能且神秘的存在,而是一門有態度的科學。
真正的心理學是一門關於人的科學,因此任何的結論,都應該使用科學的實證方法得出。
並且要經歷三方面的檢驗:(1)系統的實證主義以及是否滿足可證偽性。(2)公共的可檢驗的知識:可重複性和同行評審。(3)能用實證方法解決的問題
而偽心理學剛好相反,很多的結論,沒有經過實證檢驗,也經不起實踐的推敲,甚至有一些已經被證明完全是沒有任何聯繫的。
比如,我們第一個事件當中的星座學,就是典型的偽心理學。
而且佔星術是最流行的一門「偽心理學」之一。
佔星術說,一個人的人格特徵和行為是由其出生時天上恆星與行星的位置決定的。
但有研究表明:佔星術的存在有著很多的漏洞,這些漏洞互相為矛盾,這些漏洞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古代的天空和現在的不一樣。
地球自轉會造成春分點每年向西移動50秒的角度,地球經過數千年的自轉,這移動的角度就導致星座上的不一一對應了,比如現在指向的白羊座,實際上應該是雙魚座。
佔星術上認為同一個星座,血型的人性格相同或者相近,但是有很多雙胞胎都是相反性格的。
再分享一個有趣且充滿諷刺意味的事情。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人將一個臭名昭著的殺人犯的星座分析交給一群人看,其中竟然有94%的人認為這些長達10頁的分析描述的就是自己。
是不是覺得挺有趣也挺恐怖。
這種現象我們常稱為:「巴納姆效應。」
看看下面這些描述,如果我說是通過你的星座推算出來,你會相信那就是你嗎?
你可能會覺得驚奇,這說的就是我啊。
但事實是,這些放在大部分身上都適合。
人們對於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實際的樂觀態度,而且對於這種雙面描述,人們會自覺選取自己想要聽的部分,並且對號入座。
星座學往往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和滿足你對自己所有的樂觀想像。
這也是這些偽心理學能大行其道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03
下面介紹一下什麼是偽心理學。
偽心理學(PSEUDO-PSYCHOLOGY)是指那些貌似人類心理學但經不起實證檢驗的各種虛偽的、違背科學概念與方法的體系學說。
我們常見的通常包括手相學(palmistry)、顱相學(phrenology)、筆跡學(graphology)和佔星術(astrology)等。
那麼偽心理學和心理學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
斯坦諾維奇認為「心理學…必然要遵循科學的標準,即研究的必須是實證可解的問題;方法上要遵循系統的實證主義;研究結論要能夠被重複驗證,並能經過同行評議獲得認可。」
04
那麼哪些原因導致了這些偽心理能夠如此流行呢?
我覺得可以從學科本身,傳播者,被傳播者,這三方面來分析原因。
第一。
學科本身角度: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主要是通過對人類心理和行為的描述,解釋和預測,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很多時候學科本身過於抽象,難以被人理解,也不容易被記住,甚至大部分科學的心理學實驗只會給出一個概率,沒有明確的結果,而偽心理學」則往往會給出一個肯定、直接的答案,因此反而容易被人記住且傳播。
比方說我們臨床心理學家一般要花1-2個小時才能有個初步的診斷,但電視上經常能看到有牛人只聽人家說幾句話,就能幫你解決問題,多吸引人啊。
第二。
傳播者角度:1.學院派研究者往往醉心研究而忽略了實用性和推廣性,真正的心理學得不到普及和傳播,無法下沉到普通人群。2.人們也樂意傳達這種簡單,穿著精美包裝的偽心理學。3.一些流行的「偽心理學」書籍和一些電視節目,更增加了科普的難度。
第三。
被傳播者角度:首先,大部分對心理學接觸的少,沒有系統的學習和了解過心理學,產生了一些錯誤認知。其次,人們常常只關注與自己的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導致的知覺錯誤,在心理學我們稱為確認偏向。最後還有一點,相反,簡單,確定,吸引人的理論比較容易被接受和傳播。
正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才導致真正的心理學被淹沒,反而是這些跳梁小丑在表演。
真正在傳播和普及心理學知識的人沒人關注,反而是那些,一個姓名測姻緣,一個部位看運勢的心理測驗頻繁刷屏。
人們相信這些偽科學的另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人們更願意相信世界是他們所期望的樣子,而非其真實的樣子。
最後,借用笛卡爾的故事:「你可以選擇相信童話,也可以選擇接受現實。」
好了本文結束了,希望能帶給你一點點思考和價值。
end
作者簡介:
我叫十三,一個業餘的心理學愛好者,喜歡用心理學剖析一些生活中的平常事,然後給出可落地的解決策略,也希望能傳達一些有價值的心理學內容。
如果你也對心理學感興趣,那麼為自己點個關注吧,咱們改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