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新華社微信推出《小新畫新年》春節年俗新媒體報導,重溫中國傳統年俗文化,體會濃濃的年味兒。
正月初五這天,我國民間有「接財神、送窮神」的習俗。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這天,家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尤其是商家開市,一大早就要放鞭炮,以迎財神。《清嘉錄》中記載說:「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2017年2月1日,在江蘇蘇州古山塘街,「財神」向商戶敬「路頭酒」。新華社發(王建中 攝)
其實關於財神的生日,也有說是正月初二的,而在正月初五為財神賀辰,大概與所謂「五路財神」有關。五路財神的前身也是財神的原型之一,為元末的何五路,後來也叫五顯神、五通神。他本來只是一個,但後人因其「五」字而附會為5個。
有意思的是,商家開業前祭財神有一種特別的儀俗,那就是掌柜的打算炒哪位的魷魚,就不讓他拜神,以儀俗來處理辭工的問題。
2017年2月1日,在山東省棗莊市齊村鎮財神山,人們登山祈福。新華社發(孫中喆 攝)
財神請進門,自然要把窮神請出去。王來華介紹,正月初五或初六為送窮日,這是我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春節期間的諸多禁忌中,不倒垃圾最為突出。民俗認為,春節至初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然而,垃圾堆多了,畢竟影響衛生,所以到了初五要倒出去,叫「送窮」。人們通過倒垃圾來送窮,如此則一年與窮無幹,當然也就富貴有餘了。
送窮還有許多別稱,諸如「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衣」。送窮的方式也頗多,簡單點的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完事。
民俗專家表示,在新年時節,不論是接財神還是「送窮神」,都是為了求財求富,這一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窮困苦、祈求富裕生活的美好願望。
破五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專家解釋說,「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
天津市民俗專家張仲介紹說,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清末民初天津詩人馮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就寫道:「新正婦女忌偏多,生米連朝不下鍋,杯碗捧持須謹慎,小心『破五』未曾過。」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據說,這樣可以免黴運。
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是選擇大年初六,作為「開市大吉」的好日子,因此,好多商家會在初五這天做好開市的一切準備。
監製:於衛亞
策劃:王朝
編輯:李永錫
設計:孫慕蓉
資料來源:《民俗專家表示:正月初五我國民間有「送窮神」習俗》《大年初五為什麼叫「破五」?》(記者周潤健 蔡玉高)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攝影部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