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不斷加持,我國建築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這其中,一直備受關注的裝配式建築行業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動下,持續進行著自我變革、優化升級,時至今日,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成為行業重點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新形勢下,大力發展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加快推進建築工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是推動建築業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事關整個行業的未來和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更好貫徹落實綠色發展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馮忠華在前不久由同濟大學國家土建結構預製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建築工業化融合發展產業峰會」上致辭時表示,海南省正以裝配式建築為抓手,加快推動建築行業轉型升級。
裝配式建築行業不斷獲利好政策加持
中國建設報裝配式建築融媒體持續觀察注意到,繼前不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多部門發布《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後,各省市在深入領會學習、多形式研討分析基礎上,陸續推出了基於各地具體實際的相關意見,一些省市還就如何更好解決行業痛點問題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調研。
10月10日,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吳昌平赴新餘市調研裝配式建築發展工作時表示,發展裝配式建築、推進智能建造是實現江西省建築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以戰略眼光,著眼長遠,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謀劃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路徑。
在國家層面、行業層面及地方政府各種利好政策驅動下,一大批實力強勁的裝配式建築龍頭企業近年來迅速崛起,與裝配式建築行業相關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關聯企業也呈蓬勃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各大高校和科研單位在承擔國家和行業標準、規範規程編制時,結合國家重點工程開展課題研究誕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並積極探索科研成果的轉化途徑。「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助推了裝配式建築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變革。」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繼平說。
隨著一個接一個裝配式建築面世,政府、開發商以及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到裝配式建築的魅力,以及由這種新型建造方式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就像一場『工業革命』,是建築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相信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加持下,這個行業由內到外會發展的更快更好,會越來越得到普及,並被更多市場主體青睞。」上海全築建築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文補充表示。
有針對性補短板強弱項成行業轉型升級重點
儘管這些年裝配式建築行業發展迅速,但依舊有很多痛點問題亟待解決。多位業內專家一致表示,有針對性補短板強弱項,是今後推動裝配式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就此分析表示,目前一些體制機制不是很適應市場具體實際、新型結構形式比較少等問題也依舊存在,要從需要強化的建築方向和推進策略角度出發,系統性推進,同時要加強裝配式建築結構和連接方式的技術創新以及系統性管理機制創新的研究。
除此之外,由於地域的差異性和特殊性,不同地方還存在一些特別的、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海南推進裝配式建築與全國其它省市存在很大差別,儘管我們在技術路線上做了重點考慮,但由於海南處於多地震地區,尤其海口市和周邊地區地震更多,且存在高溫高溼、颱風暴雨等氣候問題,使得海南裝配式建築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特別多,相對其他地區而言也更為複雜。」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聯偉表示。
「抗震性能問題是發展裝配式建築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相對應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分析認為。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周智也補充表示,在海南這種高烈度地震、颱風、海洋地質災害等災害災變疊加地區,土木工程結構確實很容易受到威脅,如何保障海南裝配式建築的結構施工安全,準確獲取把握其性態特徵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就裝配式建築行業如何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張弛表示,在因地制宜加強建築工業化領域技術創新的同時,要想使新型建築工業化更好帶動我國建築業全面轉型升級、帶動我國建造水平和建築品質全面提升,接下來還需繼續組織編制裝配式建築數字標準、建築工業化內裝工程技術規程等一系列標準,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標準體系,這樣才能真正為我國建築業邁向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