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不斷 裝配式建築行業轉型升級亟需補短板強弱項

2020-11-23 中投顧問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和科技創新的不斷加持,我國建築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這其中,一直備受關注的裝配式建築行業在多重利好政策推動下,持續進行著自我變革、優化升級,時至今日,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成為行業重點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新形勢下,大力發展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加快推進建築工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是推動建築業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事關整個行業的未來和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更好貫徹落實綠色發展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馮忠華在前不久由同濟大學國家土建結構預製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建築工業化融合發展產業峰會」上致辭時表示,海南省正以裝配式建築為抓手,加快推動建築行業轉型升級。

  裝配式建築行業不斷獲利好政策加持

  中國建設報裝配式建築融媒體持續觀察注意到,繼前不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多部門發布《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後,各省市在深入領會學習、多形式研討分析基礎上,陸續推出了基於各地具體實際的相關意見,一些省市還就如何更好解決行業痛點問題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調研。

  10月10日,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吳昌平赴新餘市調研裝配式建築發展工作時表示,發展裝配式建築、推進智能建造是實現江西省建築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以戰略眼光,著眼長遠,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謀劃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路徑。

  在國家層面、行業層面及地方政府各種利好政策驅動下,一大批實力強勁的裝配式建築龍頭企業近年來迅速崛起,與裝配式建築行業相關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關聯企業也呈蓬勃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各大高校和科研單位在承擔國家和行業標準、規範規程編制時,結合國家重點工程開展課題研究誕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並積極探索科研成果的轉化途徑。「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助推了裝配式建築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變革。」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繼平說。

  隨著一個接一個裝配式建築面世,政府、開發商以及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到裝配式建築的魅力,以及由這種新型建造方式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就像一場『工業革命』,是建築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相信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加持下,這個行業由內到外會發展的更快更好,會越來越得到普及,並被更多市場主體青睞。」上海全築建築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文補充表示。

  有針對性補短板強弱項成行業轉型升級重點

  儘管這些年裝配式建築行業發展迅速,但依舊有很多痛點問題亟待解決。多位業內專家一致表示,有針對性補短板強弱項,是今後推動裝配式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就此分析表示,目前一些體制機制不是很適應市場具體實際、新型結構形式比較少等問題也依舊存在,要從需要強化的建築方向和推進策略角度出發,系統性推進,同時要加強裝配式建築結構和連接方式的技術創新以及系統性管理機制創新的研究。

  除此之外,由於地域的差異性和特殊性,不同地方還存在一些特別的、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海南推進裝配式建築與全國其它省市存在很大差別,儘管我們在技術路線上做了重點考慮,但由於海南處於多地震地區,尤其海口市和周邊地區地震更多,且存在高溫高溼、颱風暴雨等氣候問題,使得海南裝配式建築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特別多,相對其他地區而言也更為複雜。」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聯偉表示。

  「抗震性能問題是發展裝配式建築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採取相對應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分析認為。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周智也補充表示,在海南這種高烈度地震、颱風、海洋地質災害等災害災變疊加地區,土木工程結構確實很容易受到威脅,如何保障海南裝配式建築的結構施工安全,準確獲取把握其性態特徵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就裝配式建築行業如何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張弛表示,在因地制宜加強建築工業化領域技術創新的同時,要想使新型建築工業化更好帶動我國建築業全面轉型升級、帶動我國建造水平和建築品質全面提升,接下來還需繼續組織編制裝配式建築數字標準、建築工業化內裝工程技術規程等一系列標準,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標準體系,這樣才能真正為我國建築業邁向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支撐。

相關焦點

  • 2021-2027年廣東省內裝配式建築行業報告
    第五節 成本分析第六節 最近3-5年廣東省內裝配式建築行業經濟指標分析一、贏利性二、成長速度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間四、進入壁壘/退出機制五、風險性第七節 綠色建築行動列入循環經濟推進計劃第八節 廣東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一、使建築符合群眾不斷進步的需求二、政府引導市場培育促產業鏈更完備
  • 從全球視角看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
    ; 2014年以來,中央及全國各地政府均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推動建築工業化,形成了如裝配式剪力牆結構、裝配式框架結構、裝配式鋼結構等多種形式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我國裝配式建築行業終於迎來了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 行業關注|林樹枝:對裝配式建築發展的再認識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超限高層建築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常務理事,中文核心期刊《土木工程學報》編委。  一、基於建築產業現代化的裝配式建築發展  建築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建築產業現代化。建築的裝配式建造是建築產業現代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其他建造模式,只要是符合產業現代化的要求、具備產業現代化的特徵,也可以與裝配式建造模式相結合,同步推進。
  • 全國人大代表張來輝:加快製造業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水泥行業應優化產能綠色轉型水泥行業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滿足了城鎮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節奏加快的需要,已成為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產品。水泥行業在大多數人眼裡是高耗能、高汙染的行業,而近年來水泥行業通過轉型升級和環保升級改造,行業形象已今非昔比。
  • 《淮安市加快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徵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戰略導向,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根據《關於加快全省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晶宮綠建|打造綠色建築生活 開啟綠色建築時代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建築用能效率普遍偏低。目前,我國的耗熱量指標高出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平均水平50%以上,建築能效提升的改善空間較大。此外,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每年產生的建築垃圾達24億噸左右,佔城市垃圾總量的40%,已成為制約城市垃圾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房地產迎來行業轉型風口,房地產企業的增長方式也正在由偏重速度規模向注重效益進行轉變。
  • 契合裝配式建築技術方向,美好置業疊合剪力牆應用前景廣闊
    來源:時刻頭條近年來,國家對裝配式建築的裝配率要求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預製裝配率達30%以上的項目中,預製剪力牆已成為裝配式建築的必要選項之一。在裝配式建築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就現階段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而言,忽略了標準化設計思路,少有兼顧考慮生產、施工的一體化設計思路,構件模數化、標準化水平低,很難實現大批量流水線生產,施工環節缺乏適應於裝配式建造的管理機制,追求速度卻忽略了工藝等諸多因素制約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體系的實際應用。
  • 加拿大木業與研砼治築共建砼木混合裝配式建築
    常州2018年3月23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3月23日,在常州市武進九洲喜來登酒店內,主題為「砼無邊界 -- 砼木混合機構裝配式建築技術和應用」的裝配式技術和應用的創新研討會正在進行中。
  • 銅川: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轉型升級再譜新篇章
    2019年3月,總投資5億元的陝西建工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銅川正式建成投產,該項目是圍繞銅川傳統水泥產業創新升級實施的「延鏈」工程。  銅川因煤而興,煤炭、水泥、鋁業、陶瓷等是銅川傳統支柱產業,也是銅川轉型升級的主戰場。
  • 模立方裝配式建築模板——綠色建築工程發展新方向!
    而處在建築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時代賦予了它更為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實現「綠色建築」。所謂"綠色建築"的"綠色",代表其實是一種概念或象徵,其實就是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建築,也就是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我們可以將發掘傳統基建領域新增長的過程,稱為對傳統基 建的「補短板」。而這「補短板」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發展傳統基建領域的新興 細分子行業,如交通運輸短板領域的冷鏈物流,能源行業短板領域的特高壓和充 電樁,民生基建領域的公共衛生和醫療等。一是乘城市群建設東風,滿足城市群 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需求。
  • 物流行業轉型升級,低學歷從業者的職場之路還能走多遠?
    臨沂的交通/運輸/物流行業到底有何亮眼表現呢,讓小編帶你走進臨沂的物流行業。臨沂交通/運輸/物流行業人才需求量大,薪酬待遇領先全省作為山東省的物流之都,臨沂近日入選了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這為臨沂地區實現貨物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多種功能的物流活動組織中心的進一步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撐。
  • 淮北礦業:非糧制醇獲政策支持 推動公司轉型升級
    需求持續向好 非糧制醇獲政策支持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標誌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已由試點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市場前景可觀。
  • 強弱項 補短板 建機制 創精品
    ID gh_93fe87f76279 About Feature 河北諾亞集團旗下擁有河北諾亞建築有限公司
  • 以科技引領漁業轉型升級,400人齊聚一堂,發布了這些新技術、新模式...
    漁業科技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00 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項、培育新品種68個,制定漁業國家和行業標準230項,遴選發布60多個漁業主導品種和36項漁業主推技術。但是,水產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發揮現實生產力的作用還存在很大缺陷,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10%,與發達國家30%~40%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相比有著相當差距,在落實創新驅動戰略中必須要把成果轉化作為重中之重。
  • 2020年中國汙泥處理處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能源幹化成為主流技術路線
    隨著近年來對各地汙泥環境風險和危害認識的不斷清晰,國家和地方各類政策、法規、規劃的陸續出臺,「泥水並重」的態勢正逐步形成,汙泥處理處置費用的標準也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已成為汙泥行業發展的重大利好。截至2019年底,全國城市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77億立方米/日,累計處理汙水量532億立方米。據前瞻估算,其產生的幹汙泥約1232萬噸,幹汙泥處置量約為118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