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侯夢菲通訊員 鍾飛興、謝子建、範敏玲圖/通訊員 李劍鋒
決勝「十三五」收官,展望「十四五」開局。12月28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辦決勝「十三五」收官戰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竣工投試產活動。
該區諾誠健華、5G通信射頻前端聲表面濾波器項目等6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試產,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1173億元;以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為主的36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落戶,總投資約1164億元。
廣州諾誠健華藥品生產基地項目一期於進入竣工投試產階段。通訊員李劍鋒 攝
當天,黃埔區有軌電車1號線全線開通運營,「到黃埔去」主題列車首發開出。億航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進行了黃埔區圖書館至科學城展廳廣場段飛行演示,以此為起點,億航智能將在黃埔區推進點到點的空中通勤試運行。
廣東省首個區級初心使命實踐館、黃埔「兩新」組織黨建創新中心暨「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實踐基地(簡稱「黃埔紅創谷」)等兩個黨建引領項目也在當天揭牌,152名新當選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集體宣誓,為黃埔區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黃埔紅創谷創新「兩新」組織黨建,打造學習培訓、資源對接、賦能實踐三平臺。
適逢廣州開發區建設36周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以重大項目攻堅提速、城市品質提升、幹部作風提效,全面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戰略新興產業的建設步伐,不斷構建科技、產業、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新機制,確保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為「十四五」開好局打下堅實基礎。
多個院士和世界500強項目投試產
這是一場「科技感」十足的竣工投試產啟動活動。60個竣工、投試產重大項目聚焦科技創新領域,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大上」、「高精尖」項目。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辦決勝「十三五」收官戰暨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竣工投試產活動。通訊員李劍鋒攝
當天,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諾誠健華藥品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宣告進入竣工投試產階段,年藥品生產能力可達億級規模。該生產基地註冊資本10億元,設立國際一流的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生產基地。
諾誠健華由世界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與新藥研發及轉化醫學領域專家崔霽松聯合創辦,專注於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的一類新藥研製。目前,諾誠健華已有十餘個候選藥物處於不同研究階段,研發的BTK抑制劑奧布替尼,剛於12月25日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新藥上市,將在廣州生產基地進行生產。
「很高興看到包括諾誠健華在內的一大批重大項目今天勝利竣工,期待高標準高質量生產的創新藥造福更多患者。」施一公在致辭中表示,知識城除了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國際化創新空間、專業的孵化器以及技術平臺外,優越的人才政策、產業政策及良好的營商環境也為入駐的生物醫藥企業在企業融資、市場拓展、國際合作方面保駕護航。
歷經一年快馬加鞭建設,由中科院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簡稱「廣納院」)主導的「中國納米谷」也揭開了神秘面紗。
「中國納米谷」的重磅項目——5G通信射頻前端聲表面濾波器試投產。該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擁有濾波器自主智慧財產權,將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設5G通信射頻前端聲表面濾波器研發平臺,打造全產業鏈條產業園區,助力解決5G通信射頻前端的國家關鍵技術問題。
位於知識城「中國納米谷」的5G通信射頻前端聲表面濾波器項目試投產。通訊員李劍鋒 攝
濾波器被列為我國卡脖子的五大核心元器件之一,國產化需求很大。」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宇亮介紹,「5G濾波器項目不僅僅是一棟樓,它實際上解決了三大難題,一是EDA的軟體開發,二是晶片的生產驗證問題,三是大規模生產線的建設問題。」
同時,多個重點產業配套和商業總部項目也迎來投產熱潮。
在知識城核心區,知識城廣場項目將成為該區落實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的高端平臺載體。另一重要項目知識城國際科技中心總投資14.3億元,致力打造以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為核心的全球化產業生態圈。在科學城片區,歸谷科技高層次人才基地、創維華南總部、芯大廈等多個項目也投產運營。
千億總投資為「十四五」開好局
當天,36個項目集中簽約,產業投資勢頭不減。項目類型涵蓋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人工智慧等實體經濟領域,計劃總投資約1164億元。
黃埔新一代信息產業軍團進一步壯大。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領銜的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項目,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支撐重大科技和產業化突破為目標,建設設計、加工、測試分析等三大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專利技術池、對外合作平臺、創新公司孵化器等三大產業化平臺。
作為發展生物醫藥的前沿陣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吸引了包括康方生物、必貝特、恆諾康、眾生睿創生物科技、華醫再生科技等一批項目在活動當天加入該區生物醫藥的「朋友圈」。
中國科學院陳曄光院士團隊將在該區打造國內最先進的活體類器官大數據生物樣本庫平臺,研發擬人性更高的疾病模型和生物醫藥研究模型,深入挖掘類器官醫學價值,為生物醫藥產業鏈提供行業內最前沿的平臺服務,促進藥物研發提效降本,為臨床再生醫學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
此外,中安網脈、微位科技、衍芯半導體、天予科技等四大密碼技術項目在活動現場集中簽約落戶,為網絡與信息安全產業鍛造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中科創達、鼎捷軟體等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領域行業龍頭也落子黃埔區、廣州開發區。
全省首個區級初心使命實踐館揭牌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當天,初心使命實踐館、黃埔紅創谷兩個黨建引領項目揭牌、啟動。
初心使命實踐館位於科學城廣場,是該區打造的廣東省首個區級初心使命實踐館。項目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要求,聚焦初心使命主題,強化思想建黨、凝心聚力,致力打造重溫初心、感悟初心、踐行初心的黨性鍛鍊現場教育基地。
黃埔紅創谷啟動儀式在線上同步直播。黃埔紅創谷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科學城五年實現大變化」重要指示,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兩新」組織尤其是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辦成大事而創新成立,以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為核心布局「線上+線下」覆蓋全域的學習培訓基地。
「紅創谷的成立,極大地方便了我們黨員的學習與活動,拓展了我們的活動空間,是個有歸屬感的陣地!」現場參加活動的「兩新」組織代表說,「希望黃埔紅創谷能夠將優秀的黨建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共享、傳播、學習,互聯共建。」
有軌電車1號線全線開通運營
產業迭代和城市宜居雙輪並進。當天,一系列教育、醫療、交通配套項目建成竣工或投入運營。
在知識城,中大腫瘤醫院、泰和腫瘤醫院、皇家麗腫瘤醫院,以及恆健質子醫療裝置示範工程同步宣告竣工。四個醫療服務項目將以先進的質子束腫瘤治療技術和設備為中心,結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多年的科研管理經驗,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高端、先進的醫療服務,總體上達到發達國家同類服務水平。
愛莎國際學校落戶廣州科學城。主辦方供圖
軌道交通在當天也有「大動作」。歷時兩年多建設,備受期待的黃埔區首條有軌電車1號線全線開通運營,全長約14.4公裡,共設站點19座,高效串聯了永和、長嶺居、長平、水西和黃埔政務中心片區,快速接駁廣州地鐵6號、7號(二期在建)、21號線,打造「地鐵+有軌電車」的軌道交通出行新典範。
伴隨黃埔有軌電車1號線「到黃埔去」主題專列發車,一架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也同步起飛,完成了從黃埔區圖書館到科學城展廳廣場段5.6公裡的航線飛行。以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在交通領域應用為切入點,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與廣州億航將圍繞城市空中交通領域的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智能指揮調度中心、智慧空中物流、空中應急救援等應用合作,打造智慧空中交通。
在教育資源配套方面,落戶科學城的愛莎國際學校於當日正式啟用。學校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美元,將為全球各地學生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融合各國文化的地球村式的IB國際教育及寄宿服務。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李思運